1722【北望神州】(1 / 2)

擺脫了這些家長們的糾纏,夏天順利走進了辦公室中。

「怎么樣,這些小演員試鏡的如何?」他笑著問道。

「已經面試了五人,還有十二人沒有面試。」王精匯報道,隨後又感慨道,「好萊塢真不愧是電影聖地,連這里的小演員都個個好演技,真是物華天寶,俊采星馳。」

「不用感慨,很多美國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們去學唱歌、學表演。日積月累之下,當然成就了一大批童星。」夏天擺擺手道,「香港那邊,家長們都把孩子當成寶。但凡家里還有一口吃的,誰舍得把三四歲的孩子丟去學表演啊。」

香港跟美國的教育觀念不同。香港家長奉行的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高,讓孩子上名校、考大學、出國留洋,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因為香港大學錄取率只有百分之十八,如此嚴峻的升學率導致家長們從幼兒園起,就已經要為兒女的未來打拼了。

為了能夠進入名校,家長們不惜通宵排隊。而為了能夠面試成功,孩子們還要讀幼兒園興趣班、面試班,連家長都要跟著一起做准備,相當辛苦。在這種一切為了升學的壓力之下,讓孩子分心去學表演,豈不是不務正業么!

別說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走紅,家長們實在不敢冒險。即便是已經成名的童星,都會被父母以影響學業為由,拉去上學。

比如當年以踢到寶、一咬ok、僵屍道長2走紅的童星小柏林,就在演完僵屍道長2中的小蝦米後,被父母重新拉到了學校。

台灣童星郝韶文,也是在十三歲時因為學業退出演藝圈;內地童星關玲(我愛我家)、謝喵(洪熙官)、楊梓、張一汕(家有兒女)等,也一樣都是在成名之後歸學校。

相比起來,美國家長就比較注重素質教育,願意從小培養孩子的興趣。他喜歡表演,就送他去學表演;他喜歡籃球,就送他去打籃球。

看很多好萊塢明星的履歷就可以知道,有太多都是從小就開始學習表演技巧,一步一步走上演藝之路的。

因此,不是說香港的孩子笨,不懂演戲,實在是因為沒有合適的土壤。

王精聽夏天這么說,也點了點頭。

香港不是沒有童星。程龍、洪京寶、梅妍芳等,都是從小就出來表演,而且還都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但他們之所以如此,並不是因為他們熱愛表演,而主要是因為小時候家里窮,所以才讓他們小小年紀就出來賣藝。

但如今香港經濟騰飛,不說人人賺錢,起碼解決溫飽已不再是難題,自然沒有那么多家長再讓孩子受罪。

而且在國人的傳統觀念里,演戲始終不是正行。即便是那些本身就從事演藝工作的人,也不希望自己的兒女再進這一行工作。

比如他自己就有女兒,他准備等女兒長大後,就送她出國去留學,學做醫生、律師或者會計都可以,但絕對不要進演藝圈。

不只他這么想,狄、姜大維、楚原等,也都有兒女,也都沒讓他們進演藝圈。即便是李翰祥大導演,讓他的女兒出演過電影,那也是在她們長大成人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