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自由世界的恐慌(2 / 2)

蘇聯1991 陳家過河卒 1317 字 2020-08-26

「好吧,這也算是一個無奈舉措吧。」約翰·梅傑無奈的說道,他扶著額頭自言自語,「就是不知道我們北約的盟友法國人現在是什么心情,真心希望這次的事件之後,它還能繼續跟北約保持精密聯系。」

「放心吧,首相大人。」湯姆·金信心滿滿的說道,「雖然法國人對美國強勢崛起一直抱著不冷不熱的態度,但是在蘇俄問題上,它跟我們絕對是同一陣線的盟友。沒有人會希望自己身邊有一個讓人順不安穩的鄰居。」

法國人倒沒有像英國人那樣耿耿於懷的放在心上,事實上看到德國和英國吃蔫的表情還在暗中嘲笑,作為一個一直想要光復拿破侖榮耀,成為歐洲諸國統領的法國領袖,從戴高樂時代開始,就在荊棘遍地的光復之路上尋找可能的出路。遺憾的是法國到現在除了口號其他都一無所有,向來看不慣的英國人和美國緊緊團結在一起。雖然在幾十年前就和世仇德國握手言和,但是一直自詡歐洲正統的法國人卻在內心深處對德國抱著深深的成見。

或許法國只是象征性的緣故,蘇聯對法蘭西的作為倒是嘴下留情,只是沒有直接說法國巴黎公社是**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只是講希望法國政府在對外問題上能夠認清形式,不要做出非理智的行動,並且希望能夠跟法國展開更深層次的交流,而不是僅僅局限於意識形態的對峙。

按照外交術語的法則來講,前兩句都不是什么重點,重點在最後一句話,更深層次的交流,不僅僅局限於意識形態的對峙。很明顯,美國人在這里嗅出了危險的信號。

「你是說蘇聯有意拉攏法國人?這怎么可能?按照他們的對外政策就是要將**的光輝灑滿整個歐洲才善罷甘休,拉攏法國真是天方夜譚。況且從戴高樂時代開始,反對**幾乎成為他們的國策之一。」布什顯然對智囊團上交的報告不盡人意。

「話不能這么說,總統閣下。弗朗索瓦·密特朗這個人的政治傾向就是反對戴高樂主義,反對民族主義化的,跟蘇聯親近也不是絕無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必須要遏制住這股苗頭。」布朗特急了,把話說的更加直接,「事實上我們不應該讓歐洲國家退卻,還需要盟友們再逼迫蘇聯一次,如果我沒猜錯,看似強大的蘇維埃其實已經底牌用盡。現在表現的強硬不過是強弓之末而已。」

「夠了,布朗特!」一直忍耐的布什突然向他發難,「外交政策這種事不用你教我!而且就在你提出武力逼迫蘇聯那個荒謬的建議之後,我告訴你情報局回傳了一條怎樣的信息,他們通過衛星監測到蘇聯的陸基彈道遠程導彈發射井正在啟動,也就是說假如我們盟友當時跟蘇聯硬碰硬的對上,整個世界都要為之付出代價!」

亞納耶夫的確命令過陸基導彈發射井進行啟動,不過這一切都是為了給西方國家上演一出危險的戲碼,好讓布什知難而退,當美國總統知曉這一情報的時候立馬選擇了收手。他知道事情已經鬧大了,觸碰到蘇聯的底線,隨時可能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方向發展。

「給我接通莫斯科,還有我們的歐洲盟友。我想我們需要一起坐在談判桌上解決這些問題了」布什嘆了一口氣,臉色蒼白憔悴,仿佛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