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全員二五仔,只有琴酒在努力(2 / 2)

諸天諜影 興霸天 1288 字 2020-06-14

趙頊今年不過三十八歲,但相比起來,他的容顏要老了許多,眼角已經有了清晰的皺紋,頭發也白了不少。

這是操勞國事所致。

二十歲登基以來,他沒有一天松懈。

強國強民是過程,重現漢唐遺風,能如唐太宗一樣,文成武就,成為名流千古的明君,才是他的目標。

而這一天,終於來臨。

自從大宋開始對西夏用兵,他的精神就處於一種極度亢奮的階段,每日睡眠更少,早生華發,但他卻十分享受。

二十年磨一劍,豈能淡定,豈可淡定?

但看著那位面容依舊年輕,文曲下凡的首相,趙頊的浮躁之心就漸漸平靜下來。

對於黃裳,他全心信任是有原因的。

昔日相救趙曙,回京保他登基,已是從龍之功,登基後這位更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保其子嗣平安。

宋朝歷代天子,都是子嗣稀少,仁宗如果不是無後,也輪不到他的父親英宗,所以趙頊對於子女問題十分關注,甚至疑神疑鬼,認為大宋皇子會夭折,不是老天不眷顧,而是人為。

昔日唐朝由玄武門之變而起,其後頻繁宮變,成為歷代之首,不就是一個上行下效么?

至於宋朝嘛……

但現在,他只夭折了十一子趙佶,其他兒子都活得好好的!

這還不能證明么?

趙頊是百分百信任這位先生的。

但是為了堵住眾臣止口,這位先生卻不娶妻,不生子,生活單調到發指,二十多年來一直如此!

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

每每一想到這里,趙頊的眼眶就濕潤了。

得師如此,夫復何求?

一生的承諾,必將信守!

有鑒於此,那些跪倒在地上,幾乎是要逼宮的司馬光等老臣,就顯得愈發令人厭惡。

其實趙頊覺得,這些臣子早就可以清除出去了,但事實證明,一味的罷官並不能解決問題,反倒讓這些臣子博得同情,由下而上地反抗。

讓他們展現出自己的無能,灰溜溜地請辭,才是最致命的打擊。

不過有些人並不是能力不成,純粹是立場問題。

完全站在士大夫的利益上,不顧國家天下,變法支持的,他們必然要反對。

因為變法觸及了士大夫的利益,將資源重新分配,強國強民。

而在這些臣子看來,此乃自取滅亡之道,天子應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與百姓何干?

豈能用士大夫的利益,去滿足庶民的要求?

這種大宋百年重文輕武後養成的極端心態,是變法的最大阻礙。

直到對外戰爭節節勝利,才堵住了士大夫的嘴,也令許多明理之人轉而支持。

國家強則民強,與其守住現有的地盤,不如向外開拓,獲取更大的資源。

以前大宋戰勝得不到好處,戰敗就丟地賠款,讓人看不到希望,現在思維是該改變了。

所以求和派的陣營不斷縮小,直到不久前,自行消亡。

剩下的保守派,雖然主張打仗,但依舊抱著老觀念不放,正是以司馬光為守的一群臣子。

其中司馬光也是宰相,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所以很能折騰。

此時,趙頊看著司馬光的目光,一如當年英宗趙曙看向首相韓琦。

他也不說,就看著你。

司馬光迎著天子的目光,閉上了嘴。

那個意思已經十分清晰,讓他乞骸骨。

這三個字聽起來不吉利,其實是自請退職的意思,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回老家安度晚年。

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一般來說,天子還會給臣子加封,以示功成身就。

如果不知趣,可以去請教一下屍骨已寒的韓琦。

看著前方,那道至始至終都很淡然,讓天子沖鋒陷陣的背影,司馬光身子一顫,緩緩把頭垂了下去,再也不發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