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對百濟與新羅和治理(2 / 2)

資本大唐 北冥老魚 1563 字 2020-08-27

聽到李愔這些野心勃勃的話,王安卻並沒有那么興奮,而是放下酒杯笑道:「殿下,現在還不是考慮倭國的時候,咱們還是想想該如何治理新羅和百濟吧!」

王安倒不是對倭國沒有興趣,只是他知道,飯要一口一口的吃,現在才剛把新羅和百濟打下來,雖然讓兩國的國內暫時安定下來,但是接下來該如何治理,卻還是沒有任何的章程,所以他才會對李愔如此說。

李愔一聽對新羅和百濟的治理計劃,臉上的躊躇滿志也僵了下來,揉了揉有些發痛的腦袋,十分苦惱的問道:「王傅,按你的意思,這新羅和百濟該如何治理?」

其實對於新羅和百濟,李愔當初只是想著絕對不能留下這個禍患,所以哪怕打下兩國沒什么太大的好處,可他最後還是下決心將兩國掌控在手中,但是對於打下兩國之後的事,他卻並沒有一個系統的計劃,更不該如何的治理,所以才會如此的苦惱。

而王安等的就是李愔這句話,只見他故意沉思了一會,然後這才開口道:「殿下,新羅和百濟土地貧瘠,而且又沒有什么物產,唯一的優點就是人口比較多,雖然這段時間一直招工,使得兩國壯年男子少了大半,但國內其實還有一些,而且下面孩童也正在長大,過兩年也可以出來做事,所以以老夫看來,最好能在兩國發展工業。」

王安說到這里,偷眼看了看李愔,結果發現李愔的臉色十分難看,看樣子對自己這個提議並不怎么贊成,不過王安卻還是接著又道:「安東都護府那里發現了不少的煤礦和鐵礦,特別是其中的鐵礦,有不少是難得的富礦,若是將那里的煤和礦石運到新羅和百濟,然後在這里煉制成鋼鐵,如此一來,咱們以後若是需要用到鋼鐵的話,就不必再向大唐國內采購了!」

王安的話中有話,有些話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以李愔的聰明,卻也能聽的出來。李愔現在雖然是大唐的皇子,但是卻已經算是自立門戶,現在因為李世民的支持,所以李愔無論做什么,都可以從大唐得到支持,可是他卻不能永遠這樣,而是要積累自己的實力,比如鋼鐵這一塊,自然不能只靠著從大唐采購,而是自己也要有能力生產,而新羅和百濟剛好有富余的人力,再加上附近的安東都護府那邊又產煤和鐵,如此便利的條件若不利用實在有些可惜。

不過李愔聽完後卻是堅定的搖了搖頭,臉色陰沉的對王安道:「王傅,你這個辦法雖好,但是我卻不能這么做!」

「為何?」王安有些焦急的問道,其實他隱隱約約也能猜到一些,可是卻還是忍不住問了出來。

李愔扭頭看了看新羅和百濟的方向,語氣沉重的說道:「王傅,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新羅和百濟這兩個小國雖然不足為慮,現在更是被我們掌控,但卻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所以對於新羅和百濟這塊地方,發展工業可以,但卻只能發展紡織、食品加工之類的輕工業,而且對這兩國的工人也不能太過優待,只要夠他們吃飯就行了,至於鋼鐵這類重工業,絕對不能出現在這塊土地上!」

李愔的話十分堅決,特別是最後一句,更是加重了幾分語氣。這倒不是李愔多疑,而是他清楚的知道,新羅和百濟雖然攻占下來,但是這兩國的百姓卻還是心向故國,特別是新羅,金勝曼依然還是名義上的女王,所以他對這兩個小國實在不放心,所以哪怕是知道這里是發展鋼鐵工業的好地方,卻還是沒有同意。

而王安也是嘆了口氣,其實他也知道,李愔好像對新羅和百濟存有很大的偏見,對兩個小國處處都表現的十分反感,甚至可以毫不忌諱的話,李愔就是存心不想兩個小國好過,連發展工業都是處處限制,對兩國的百姓更是盡量的壓榨,只要能保證兩國國內的安定就行了。

不過既然李愔都已經下定決心,王安也不好再說什么,只得點頭稱是,然後又和李愔商量起對百濟和新羅的具體治理計劃,比如行政的劃分,軍隊的規劃等等。

對於這些問題,李愔雖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過大都還是由王安來完善,畢竟他有這方面的經驗。而經過兩人的最後商定,終於拿出一個大概的計劃,這個計劃不但對兩國的工業發展做出限制,還盡最大可能的壓榨兩國的勞動力。另外在行政劃分上,李愔做出極大的改變,只不過他也遵守當初的承諾,讓新羅保留了一個國號,但是在內政上去已經完全被李愔架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