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太子誰屬?(2 / 2)

資本大唐 北冥老魚 1617 字 2020-08-27

就這么一會的功夫,李世民就想了許多東西,而且大部分都與李愔有關。一想到這個遠在千里之外的兒子,他心中總算有了一些安慰,雖然大兒子不孝謀反,四兒子李泰又急著爭位,李貞和李治等幾人年紀又太小,但至少自己還有李愔這個懂事的兒子,另外李恪也不錯,聽說那座上海城已經建成大半,而且十分繁華,想必等到建成之後,肯定又是一座登州。

李世民想到李恪,忽然心中一動,在幾個成年的兒子之中除了李愔之外,就數李恪最有才能,而且在性格行事上,也最像自己,若是立他為太子的話……

想到立李恪為太子,李世民也頗為心動,當下沉聲對長孫無忌道:「無忌,青雀就不用再提了,他只可為王,卻不可繼承大統,這點我已經看清了。本來最適合做太子的是六郎,但他心不在此,所以也只能作罷,不過你看恪兒如何?他與六郎一母同胞,而且又有兄長之風,若他日後為皇,定能與六郎等幾兄弟和睦相處,再加上他的才能出眾,若是為帝的話,對我大唐百姓來說,也是一件幸事!」

聽到李世民先誇李愔,接著又提到想立李恪為太子,這讓長孫無忌的目光一沉,臉上猶豫了片刻後,這才開口道:「陛下,所謂長幼有序,嫡庶有別,我大唐的太子人選,自然要在嫡出的皇子中挑選,吳王雖然不錯,但卻是楊妃所出,身上又有著前隋皇室血脈,所以若是立他為太子的話,恐引起群臣不服,還請陛下三思!」

看到長孫無忌反對,李世民在心中暗嘆一聲,其實他又何嘗不知長孫無忌的心思,他身為皇後的哥哥,自然希望自己的親外甥繼位,所以只要是庶出的皇子,長孫無忌都會反對,甚至連李愔也一樣,畢竟這關乎到他們長孫氏一族未來的地位,只不過若是李愔真的想做太子的話,只憑長孫氏的勢力恐怕也壓不住。

而長孫無忌既然已經說出嫡庶有別的話,接下來也就不再隱藏自己的心思,只見他咬了咬牙上前道:「啟稟陛下,晉王殿下雖然年幼,但是他的性情一向寬厚,與各位皇子公主的關系都十分親密,特別是齊王也十分喜歡晉王,所以微臣以為,不如立晉王為太子,然後擇嚴師教之,等其成人之時,必定是一位不輸於齊王的皇子!」

長孫無忌終於把自己支持的人選亮了出來,而李世民聽後卻是有些猶豫。他和長孫皇後一共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李承乾謀反被廢,四兒子李泰剛剛被他排除在外,那么就只剩下今年才十二歲的李治了,不過李世民雖然也十分喜歡這個兒子,但卻又覺得李治的性子有些懦弱,與他這個父親不太像,擔心若是由李治繼位的話,會導致大權旁落,所以才舍李治而考慮李恪,可是現在長孫無忌擺明了支持李治,這讓李世民不得慎重考慮。

看到李世民露出深思的表情,長孫無忌沒有再說話,因為他知道,自己今天已經說的夠多了,至於該怎么決定,那就是眼前這位陛下的事了。

只是立儲這件事實在太過重大,連一向果決的李世民也有些拿不定主意,特別是在立李治為太子這件事上,更是讓李世民十分慎重,所以他考慮了好長時間,也沒能下定決心。等到華燈初上時,他才發現長孫無忌還一直陪著他,沒有出聲也沒有離開,這讓李世民心中有些感動,急忙讓長孫無忌回去休息,至於立儲的事,他則需要好好考慮一下。

既然李世民都如此說了,長孫無忌也不好再說什么,只得依言離開。不過當天晚上李世民卻連晚飯都沒吃,一直把自己關在房中權衡,一直到三更時分,周圍一片寂靜,但李世民卻還是沒能下定決心立李治為太子。不過也就在這時,李世民忽然想起遠在千里之外的李愔,不知道在他早已經休息了?

想到李愔,李世民忽然感覺靈光一閃,立儲雖然關乎國家興亡,但卻也算是皇家的家事,既然自己一直猶豫不決,而朝中的意見也無法統一,至於後宮之中的長孫皇後等人,她們都要為此事避嫌,根本不能發表任何意見。

另外無論是朝內還是朝外,他們在立儲一事上的都有自己的立場,也都有自己的私心,所以對於這些人的意見,李世民並不敢全都聽信,甚至連長孫無忌,李世民也抱著幾分戒心。

既然上面的人都不可信,那么李愔就成為了李世民最可以信賴的人,至少在立儲這件事上就是如此,畢竟李愔對皇位根本不感興趣,而且還主動放棄了皇位,那么現在對於立儲一事,李愔應該是最沒有私心的,既然如此,那何不征求一下李愔的意見,看他看好哪個兄弟?雖然自己不一定會聽,但做個參考也不錯。

想到這里,李世民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喜色,當下立刻命人研墨,他親手拿起筆給李愔寫了封信。只可惜李世民並不知道,看到他這封信的,並不只有李愔一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