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第一次錫蘭海戰(2 / 2)

資本大唐 北冥老魚 1568 字 2020-08-27

這場被後世稱為「第一次錫蘭海戰」的結果,早在開始時就已經注定,泰米爾王國的水軍精銳一天之間損失殆盡,剩余的水軍只有一些小戰船,巡防一下港口還行,想要與別人作戰簡直就是作夢,而親戰船的建造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所以他們暫時失去了海上爭雄的能力。

南天竺的一支泰米爾人勢力本來也派出一支船隊,但是在聽說了這場海戰的結果後,嚇的立刻讓船隊回航。不過這些泰米爾人對外十分團結,他們並不甘心失敗,南天竺的一些個泰米爾人勢力首領自發的聚集在一起,商議對抗外來侵略者的事。

雖然泰米爾人對外很團結,而且他們也對這股突然到來的外來者十分的敵視,但是經過一個多月的爭吵,他們卻還是沒能拿出一個切實的方案,其中有人提出集合所有勢力的海軍,與對方在海面上決一死戰,但是上次的海戰結果已經讓所有人感到膽寒,而且錫蘭島上的泰米爾王室是他們中海軍力量最強的一個,現在連泰米爾王國都敗了,他們聯合起來估計也沒什么作用。

可是沒有海軍的話,泰米爾人就拿李貞他們沒有辦法,所以最後這些泰米爾人只能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封鎖整個南天竺的海岸,禁止李貞他們的船只靠岸,也禁止南天竺的商人與對方做交易。李貞他們不可能一直呆在海面上,肯定也需要補給,但現在南天竺沒人與他們交易,也就得不到補給,到時他們自然就會離開。

不過李貞在得知南天竺的泰米爾人用這種方法對付他們時,卻是哈哈大笑,他們要的就是泰米爾人對他們的敵視,況且從南天竺得不到補給沒關系,旁邊的錫蘭島上還有一個僧伽羅王國,而且對方還是泰米爾人的宿敵,現在自己已經與泰米爾人勢不兩立,相信只要僧伽羅人還有點腦子的話,就會對他們待為上賓。

其實也就在朱沖將泰米爾王室的海軍消滅的第二天,王玄策帶著幾位從大唐而來的高僧組成的使團,帶著各種珍奇的禮物乘船去了僧伽羅王國。現任的僧伽羅國王名叫辛克亞,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其實這也是僧伽羅王國的一個特色,那就是全國上下無論貴賤,全都是佛教徒,其中對佛法領悟的能力,也會決定一位王子是否能繼承王位,而辛克亞既然能擊敗其它兄弟登上王位,對佛法自然十分的精深。

辛克亞身為一個統治者,自然明白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所以他對於王玄策的到來,自然十分的歡迎,特別是在之前的海戰中,更讓他看到了李貞手中的實力,這也贏得了他的尊敬,因此十分隆重的迎接王玄策入城。

僧伽羅王國又名獅子國,都城的名字就叫獅子城,城中最宏偉的建築不是王宮,而是一座座巨大的寺廟,道路上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佛像,其中身穿僧衣的僧人尤其受人尊敬,甚至連一些乘車的貴族在遇到僧人出行時,都要主動讓路。甚至連國王在與僧人談話時,都要想辦法讓自己比僧人的頭部低一些,以此來表示對佛祖的尊敬。

看到這種情況,第一次來到獅子國的王玄策也是暗自稱奇,大唐國內也算是佛法興盛了,但是與這里的僧伽羅人相比,卻還差的多。至於那幾名隨他一起來的大唐高僧,則激動的熱淚盈眶,認為這才是真正的佛國,而且他們已經打定主意,無論如何也要留下來。

辛克亞將使團請進王宮的大殿中後,王玄策立刻送上帶來的各色禮物,其實無非是一些絲綢瓷器,另外還有一些小玩意,比如精鋼打造的寶刀、寶劍,制作精美的玻璃工藝品,羊脂白玉雕刻的佛像等,全都是些華而不實的東西。

不過這些東西對於辛克亞來說,卻是十分珍貴的禮物,特別是那尊三尺高的玉佛像,更讓他視若珍寶,甚至還當場表示,自己要出資建造一座玉佛寺,將這尊玉佛供奉起來,讓全國的百姓都來參拜!

王玄策是文人出身,本身對佛法也很有研究,不過他卻無法理解辛克亞這種狂熱的宗教信仰,畢竟在他看來,無論是什么宗教,都是上位者統治百姓的工具,可是在僧伽羅王國卻反了過來,宗教竟然將統治者整個王國,辛克亞這個一國之主為了區區一尊佛像,竟然不惜耗費大量國力,建造一座多余的寺院?這讓身為儒家弟子的王玄策實在無法想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