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遏制大食的計劃(2 / 2)

資本大唐 北冥老魚 1612 字 2020-08-27

另外從長安到玉門關這一段,本來已經修建了寬闊的水泥路,不過李愔卻向李世民建議,最好在這一段上修建一條鐵路,這將會極大的縮短長安與玉門關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加強了大唐政治中心與西域地區的聯系。而且為了說服李世民,李愔還將台灣的環島鐵路計劃拿出來做例子,雖然這個鐵路計劃才完成不到四分之一,但卻已經極大的促進了台灣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對於火車,李世民也早已經有所耳聞,而且也知道在登州和上海等沿海城市,已經有修建了不少的鐵路,而且也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前段時間各個報紙還討論過關中地區引進火車的所帶來的便利,甚至連朝中也有這個想法,所以現在由李愔提出修建一條從長安到玉門關的鐵路時,李世民雖然感覺這條鐵路實在太長了點,但卻也不是很意外。

西域之所以不好管理,關鍵就是距離長安實在太遠了,而火車的出現無疑是個拉近距離的好辦法,雖然這個計劃可能要花費一個天價,但是後來經過李世民和群臣的評估認為,修建一條長安到玉門關的鐵路還是完全有必要的,畢竟光是每年西域為大唐帶來的收益就不是個小數目。

就在李世民將兩個巨大的交通計劃定下來後,李愔立刻從台灣派到長安一支特殊的隊伍,這支隊伍全都是由一些設計鐵路經驗的專業人才組織,放在後世就是和詹天佑一樣的鐵路工程師,他們將實地測量長安到玉門關鐵路的距離,並設計鐵路路線。

想要修建鐵路,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第一就是路線的設計,這個需要專門的人才勘探,而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李愔手中已經培養出這么一批人才,現在全都被他派到了長安。第二人問題則是鋼鐵的產量,畢竟鐵路需要用到鐵軌,需要的鋼鐵可不是個小數目,所以在設計鐵路路線的人還沒到長安,大唐和台灣各地都開始大舉建造鋼鐵廠,希望集兩國之力,這條意義重大的鐵路給修建成功。

另外對於李世民在西域修建公路網的計劃,李愔也盡全力幫忙,比如台灣各地的水泥產量,就將優先供應大唐的需要。

其實這也算是李愔和李世民達成的一個交易條件,大唐在最初時援助波斯,而李愔則出人出力幫大唐建造交通網絡,以此來加強大唐對西域的統治,至於李貞和李惲那里,他們的力量暫時還太弱小,所以現階段還是以發展自己的實力為主,什么時候他們將整個天竺統一了,什么時候也就具備了參與針對大食計劃的實力。

對於大食的崛起,李愔從一開始就抱著足夠的警惕,這個政教合一的大帝國在歷史上不可一世,領土橫垮亞歐非三大洲,甚至在後來還擊敗了大唐的軍隊,取得了中亞地區的統治權,若是任由大食像歷史上那種發展的話,肯定會對大唐和李愔都會形成一個巨大的威脅。幸好現在的大食還處於向外擴張的起步階段,所以他還有時間將對方的擴張勢頭給扼殺掉。

不過李愔也知道,大食不是類似西突厥那樣的末路帝國,而是一個朝氣無限的新生帝國,想要打敗這樣的敵人,自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辦到的。不過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他的海軍已經開到了非洲的東海岸,隨時可以威脅大食的腹地,大唐也擋在大食東進的道路上,也不是現在的大食可以招惹的。再加上天竺的李貞和李惲也發展神速,等到他們也成長起來後,就可以和李愔和大唐從三面夾擊大食,到時無論他們再怎么強大,恐怕也只能含恨收場。

李愔將遏制大食的這個龐大計劃敲定後,總算是松了口氣,然後又將精力投入到爪哇島的瘟疫上面去了。不過爪哇島的瘟疫雖然牽扯了李愔的大部分精力,但是這段時間台灣還是做出一個重大的決議。

台灣也制定了一個和大唐類似的發展計劃,那就是解決各地的交通問題,不過與大唐修建道路不同的是,李愔的勢力范圍內大都是海島,所以交通自然是靠船只,而蒸汽船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和應用,已經經歷了數次的改進,現在的蒸汽船不但速度更快,而且船體也造的更大,裝載的貨物也更多,已經可以大規模的推廣開來。

也正是為了大規模的推廣蒸汽船,李愔在各個重要港口都進行改進,比如在每個港口都儲藏了大量的煤炭和淡水,以方便蒸汽船的加煤加水,另外蒸汽船的生產廠也擴大規模和開設新廠,使得蒸汽船的產量越來越高,成本卻越來越低,已經具備和風帆船只競爭的優勢。

不過蒸汽船的推廣還是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像一些遠洋船只,因為煤炭的補給問題無法解決,所以還是必須用風帆船只,比如像前段時間的第二次美洲航線探索。雖然前一次的探索,的確讓呂萬他們到達美洲,但是很快李愔發現,第一次探索出來的航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