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明德殿之爭(上)(2 / 2)

資本大唐 北冥老魚 1571 字 2020-08-27

按照朝會不成文的慣例,一般最重要的事情會放在最後提出來,而且一般都是由長孫無忌親自上奏,隨著前面政事一件件被處理掉,很快就輪到長孫無忌上場了。

算起來長孫無忌比李世民還要大一歲,但是在之前的大部分時間,他不像李世民那樣政務纏身,再加上保養得當,雖然已經五十八歲了,但看上去卻像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頜下的三縷長須飄撒在胸前,說不盡的儒雅風流。

只見長孫無忌這時站起來,上前向李治微微躬身施禮道:「太子殿下,廣州、泉州、福州等南方二十三州聯名上奏,言稱當地商業之風愈熾,使得原來的百姓大多棄農經商,已經嚴重破壞了當地的農桑之業,糧食產量逐年下降,以去年為例,當地的稻米產量還不足三年前的一半,此種情況已經引起當地官員的重視,但卻不知該如何處理,因此上奏朝廷,請殿下定奪!」

長孫無忌稟報的這件事看似好像不大,但其實卻關系到大唐這些年來的一個主要矛盾,那就是商業與農業的矛盾。本來商業與農業就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它們之間即可以相互促進,同樣也能形成矛盾。

以大唐和大齊為例,兩國的工商業發展都有一個巨大的制約,那就是人力資源的不足,哪怕是經過十幾年的鼓勵生育,大唐的總人口也才剛剛超過三千萬,而大齊的總人口除去那些異族外,只有大唐的三分之一,哪怕是加上那些異族,也才堪堪與大唐看齊。

雖然蒸汽機已經廣泛應用,但是無論是工商業還是農業,距離後世的那種機械化都還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所以現在的兩個行業中,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這樣一來,矛盾也就出現了,工商業與農業開始爭奪為數不多的人力資源。

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李愔的大齊一邊努力的推行漢化,一邊進行殘酷的捕奴貿易,以奴隸來填充一些行業的不足,比如像農業方面的大種植園,工商業的礦場、紡織廠等,都用到大量的奴隸。

大唐的工商業雖然也使用了大量的奴隸,但是因為一些歷史或其它方面的原因,使得大唐國內很少有種植園的出現,農業生產依然以原來的那種小農經濟為主,但是隨著商業的發展,許多農民發現經商或打工遠比種地要劃算,所以這些人開始紛紛棄耕,轉而進入城市成為工人或商人,這種情況在南方地區猶為突出,關中地區的工商業雖然也很發達,但這里人口基數大,所以農業暫時還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李治也不是第一天處理政務,自然知道長孫無忌這份奏折的份量,因此只見他皺著眉頭想了片刻,然後這才抬起頭對長孫無忌道:「司空大人對此事有何意見?」

司空是三公之一,位列一品,雖然是一種虛銜,但足以顯示長孫無忌的地位不凡。

長孫無忌聽到李治問起自己的意見,立刻開口回答道:「啟稟太子,老臣認為工商與農業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以前工商業的發展,的確給國庫帶來更大的收入,但凡事過猶不及,工商業也不能無限度的發展下去,而且農業才是立國之本,所以老臣認為,可以對一些商業發達的地區征收重稅,以此來來抑制一下當地的商業發展!」

「司空大人此言差矣!」長孫無忌的話音剛落,立刻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道。只見此人年紀不大,最多三十出頭,長的白白胖胖一臉福態,若是脫去他身上的正四品的官服,簡直像個和善的商人。若是李愔在這里的話,肯定會一眼認出來,這個胖子正是他狐朋狗友之一的李景恆。

李景恆與李永、程懷亮等人不同,他是江夏王李道宗嫡出的長子,日後是要承襲爵位的,所以自然不能跟著李愔冒險,更何況他文不成武不就,唯一的長處就是貪財,李道宗也沒指望兒子有什么出息,只是希望他能做個安樂王爺。

但是世事奇妙,受到李愔的影響,李景恆開始插足工商業,正所謂天生有材必有用,本來一無是處的李景恆竟然爆發出超人一等的商業才能,很快就將江夏王府的產業發展到全國各地,甚至還引起李世民的注意。後來更是棄商從政,靠著自己的出身進入戶部,從一個小小的主事開始做起,一直慢慢的升到正四品的戶部侍郎,也算是大唐朝堂上一個重量極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