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人鬼豈能情未了(2 / 2)

「好,我們繼續研讀《易傳》」

兩人專心致志的討論著《易傳》,時而眉頭緊鎖,時而笑顏逐開,完全忽視了門外的聲音,不管你如何變化引誘,我自巋然不動。

「姐姐,我受不了了,我的嗓子都快啞了,這兩個混蛋,盡然絲毫還不理睬,他們是不是聾子?是不是讀書人啊?」

叫了幾個時辰後,曼妮實在受不了了,感覺自己的嗓子都快要冒煙了,雖然她是鬼魂,嗓子不會出現干燥,疼痛的感覺,但是也會損傷靈魂的能量。

再說了,自己一個大美女叫了幾個時辰,卻完全被人忽視能不讓她惱火么。

「這兩人是真正讀書人,讀書明理,念頭通達,對我們的行為完全洞若觀火。這點小小的把戲恐怕不行。」

小倩望著里面的兩人,神色有些凝重的對著曼妮說道,同時眼中一絲贊賞閃過。

「真正的讀書人,我們引誘獵殺的書生還少么?不過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偽君子般了。哼,手無縛雞之力,連我這樣的女子都比不了。」

聽到小倩的誇獎,曼妮不屑的說道。

「那姐姐,我們現在怎么辦?姥姥最近催的可是越來越緊了,好不容易遇到兩個血食,就這樣放過了,太可惜了,說不定還會受到姥姥的責罰。」

看著里面的兩人,曼妮擔憂的說道,一想到姥姥的責罰,全身不禁不寒而栗。

聽到曼妮的話,端庄穩重的小倩身體也是不由自主的抖了下,似乎對姥姥的懲罰也是恐懼至極。

「現在我們只能破釜沉舟,進入大殿,不管任何人,只要是人都會有本能,我們就將他們本能給引誘出來。」

「啊?什么?姐姐這個方法很好。可是我們根本不能進入大殿,不然我們肯定會魂飛魄散的」|

一聽小倩的注意,曼妮大驚,恐懼的說道。

「應該沒有事,剛才我試探了下,似乎神像對我們的威壓消失了,而且現在也只有這個辦法了,不然你想回去等姥姥的責罰么」

看到曼妮不同意,小倩責怪道。

「那我聽姐姐的,」

「我先進去了,你跟在後面。」

雖然確定了大殿的威壓消失了,但小倩還是不想讓曼妮跟著冒險,決定自己先試試,在這里,也只有這個天真淳朴的小丫頭是最好的朋友了,在這鬼蜮中,兩人相依為命,互相扶持。

站在大殿的門外,小倩神情凝重,面對這大殿,不知道為什么靈魂深處會本能的產生一絲畏懼和恐慌,

輕輕的推開門,跨進門中的瞬間,小倩的心中終於松了口氣,看到姐姐沒有事,曼妮也緊跟其上。

解除了大殿的危機,兩人心情恢復正常,准備盡施手段。

輕搖蓮步,滿臉嫵媚和妖艷,向著李沖和寧采臣兩人走去。

「哼,現在就要好好的揭穿這兩個人的虛偽面目,看你們拜倒早本小姐的石榴裙下。」

曼妮望著兩人自信滿滿的。這些年,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不都是拜倒在自己的裙下么。

門推開的剎那,李沖和寧采臣只覺得一道香風迎面撲來,隨後兩道靚麗的的身影輕輕走來。

看著兩人終於進來了,李沖心中一喜,千呼萬喚始出來,這位小倩終於露面了。

望著兩位傾城傾國的美女,李沖一眼就看出那個最秀美的應該是小倩了。不禁感嘆一聲,果真是一笑傾城,再笑傾國的禍水級別人物啊。

走到大殿中間的時候,小倩與曼妮跳起舞姿,兩人翩翩起舞,不斷跳著露骨的舞姿,兩人衣衫單薄,跳動之間,身上的部位也時隱時現。

一個妖媚,一個美麗端庄,舞姿交相配合,充滿了無限的誘惑,將人最原始的沖動滿滿挑動起來。

不過在看下去的舞姿,原本興致高昂的李沖一下如霜打的茄子蔫了。

兩人的舞姿對於這個世界的人雖然勾魂攝魄,但是李沖來說卻顯得有些索然無味了,

在現代社會無數的熏陶下成長的的李沖,什么沒有見過,比這精彩的更火辣的比比皆是。

如果不是要一睹小倩的容顏,也許都懶得抬頭去看下。

正在兩個女子一進來的時候,寧采臣一陣緊張。

不是為了自己緊張,而是為了自己的好友,這個大陣仗對象自己這樣熱血方剛的年輕人來說,幾乎是絕對的秒殺,生怕李沖禁不住誘惑而喪失了本心。

不過當看到李沖意興闌珊的時候,才悄悄地松了口氣。

心中對李沖的評價也再次增高,坐懷而不亂此乃真君子啊。

李沖到真不是什么坐懷不亂,只是看的太多有些麻木了。

感覺無趣的李沖甚至覺得兩人的舞蹈還沒有《易傳》來的有趣。

便埋頭與寧采臣繼續討論學習。

兩人這種完全無視的舉動徹底惹火了曼妮,連一向穩重的聶小倩也惱火了。

自己兩個美女在這里跳著如此精彩的舞蹈。

你們看一眼會死啊。

兩人一邊咬牙切齒,一邊更加賣力的跳著,不斷游走在李沖與寧采臣的四周。

試圖點燃兩人的xx,可惜不管怎么努力,寧采臣與李沖二人都無視她們的存在般。

反而津津有味的討論者《易傳》。

聽著兩人的討論,聶小倩的舞步越來越慢,似乎在凝神聽講般。

「寧兄,《系辭傳》雲:「一陰一陽之謂道也,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這作何解啊?」

「這句話啊?記得老師曾經說過一次,好像是從性與命的角度進行分析,只是一時到想不起來了,讓我在回想下。」

「這是對《乾彖》「乾道變化,各正性命」的一深化性的詮釋。一陰一陽摩盪的結果,成就了天道的運行不息,此之謂自然之天的「天功」;但只有「繼之者善」,加入了義理,亦即仁義禮智聖之後,才能成就人之所以為人的「性」。既避免了生之謂性而流連荒亡的隱憂,也避免了沒有大化流行的切入而導致的性情世界的偏枯,這是《易傳》性情思想在貫通天道、地道、人道之後最大的特色。」

當寧采臣費神慧思的時候,一道清脆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