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2 / 2)

虞襄爆發出一陣驚天的笑聲,笑到肚子都抽筋了才氣喘吁吁的道,「我叫小襄兒。你名字跟你本人真般配,誰給你取的,太有才了!」

有才的皇後娘娘捂嘴忍笑,輕聲道,「小襄兒雖然不良於行,心性卻十分開朗豁達呢。」瞧她那笑顏豪爽的,莫說一口白牙,就連喉嚨口的小舌頭都能看見,普通閨秀還真做不出來。

虞老太太心虛的很「回娘娘,因襄兒腿腳不便,臣婦便想著莫再用太多規矩束縛了她。平日里只教導她識字學琴,並沒教導太多禮儀。有逾矩之處還請娘娘恕罪。」

皇後聽了這話,竟升起些惺惺相惜的感覺,執起老太太的手拍撫,「你能這樣想卻是很對!她們本就與常人不同,自然不該用對待常人的方法去教導。生活對她們來說已有太多不便和苦難,就莫要再將更多的重擔強加在她們頭上。且讓她們快快樂樂的過日子吧。」

說到這里,皇後娘娘朝不遠處嘻嘻哈哈的兩個小姑娘看去,越發愛得不行,微笑擺手,「走吧。且讓她們自由自在的玩耍。承嗣和品言留下照看著點兒,莫跟的太近讓她們發現了。」

太子與虞品言躬身應諾。

虞老太太跟隨皇後和太子妃離開,進了命婦們聚集的暖水閣,收到許多艷羨的目光。皇後在閣內略坐片刻便下去休憩,太子妃亦步亦趨的相送。

閣內氣氛頓時輕松很多。一名身材圓潤,面容姣好,穿戴奢華的貴婦走到老太太身旁落座,低聲開口,「老太君,芙兒與品言的婚事,該提一提了吧?您看,他們年紀也都不小了。」

老太太一見她,和悅的面色立即陰冷下去。

虞品言未出生前,老侯爺便與老靖國公定下了秦晉之好,也算是指腹為婚。後來果然各自生下一男一女,便是虞品言與靖國公府的嫡次女常雅芙。靖國公乃一等公,超品,簡在帝心,論起門第還在永樂侯府之上。

這樁婚事怎么看怎么般配,老太太對此也是極其滿意的。偏老侯爺戰死沙場,兒子又死於匪患,侯府眼見著日薄西山,岌岌可危,正是需要親家幫扶的時候。

時人婚配不講究年紀,十一二歲便成家的比比皆是。倘若娶了靖國公府的嫡女,對虞品言來說是很大的助力。老太太幾次求到靖國公府,希望將兩個孩子的婚事提前,都被當時剛襲爵的靖國公回絕了。老靖國公中了風,身不能動口不能言,自然也無法相助。

老太太是個精明的,如何不清楚靖國公的小心思。他是等著永樂侯府的奪爵大戲落幕,誰獲得最終勝利,便將女兒許配給誰家,總之不會將女兒嫁給一個家世沒落,襲爵失敗的落魄之人。

當真是自私自利,無情無義!

老太太氣得狠了,從此以後便與靖國公府斷絕了往來。哪想到虞品言那般能耐,小小年紀就斗垮了一眾叔伯,由皇上欽點為永樂侯,比起他祖父也絲毫不差!且僅僅入朝一年多,就接連辦了好幾樁漂亮的差事,越發得皇上重用。

他今年也才16,未及弱冠,倘若再歷練幾年,又該是何等光景?倘若太子登基,作為太子最信任的臣屬,又該是何等光景?

靖國公這才急了,命夫人杜氏攜帶重禮前去商討婚事,卻都被老太太拒之門外。婚書還在老太太手里拽著,虞品言又深受皇上和太子寵信,靖國公不敢硬逼,更不敢將嫡次女許給旁人,老太太要耗,他們只得生受,逮著機會便要求上一求,儼然應了那句老話——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言兒未及弱冠,還早著呢。」老太太漫不經心的擺手。

女孩跟男孩能一樣么?同樣是16,一個未及弱冠,一個卻已經是老姑娘了,哪里經得起耗!杜氏急得撓心撓肺,卻不敢說半句重話,只得可勁的賠小心。

老太太閉目聽了半晌,冷哼道,「當年你們看不上侯府,現如今我也看不上你們國公府。規矩不成規矩,嫡庶不成嫡庶,這些年更沒個建樹,只依傍在老國公的威名下坐吃山空。這門親事,委實有點不般配了。」

言下之意便是常雅芙配不上虞品言。這話說得毒了,比當年杜氏嘲諷老太太的話還毒。可杜氏卻無言以對。老國公病重後靖國公府確實一日不如一日,蓋因靖國公是個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庸人。

結一門強大的姻親對靖國公府來說太重要了,這也是他們當年不肯輕易將常雅芙嫁給虞品言的原因。

他們哪里知道十四五歲的少年會那般有心計有手段。總之四個字——悔不當初!

杜氏強扯出一抹微笑,道,「都說娶婦娶賢。芙兒卻是個頂頂賢惠的,打小便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專門請了宮里的嬤嬤教導規矩,既明事理又有孝心,還有能耐。十歲開始幫我理家,國公府名下最賺錢的鋪面均為她一手操持。單她一個便養活了侯府上下幾百口人,六年來沒出一點紕漏。這樣的人兒,嫁進誰家是誰家的福氣。老太君你別把話說死咯,見了我家芙兒再決定不遲。」

老太太年紀大了,管理侯府確實有些吃力。林氏指望不上,虞思雨心術不正,虞襄年幼且不良於行,滿府里數來數去,竟無一人可用,正劃算著給孫子娶一位賢婦,把中饋交出去,自己也好享幾年清福。杜氏這話,真說進她心坎里去了。

婚書都寫了,再要退親也是個麻煩事,且去看看吧。思及此處,她無奈地點頭。

杜氏大喜,連忙攙扶她起身,往後花園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