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五帝圓滿,天地變(2 / 2)

還規定考察一次政績,由考察三次的結果決定提升或罷免。通過這樣的整頓,「庶績咸熙」,各項工作都出現了新面貌。

上述這些人都建樹了輝煌的業績,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

此後舜帝功德圓滿,成就准聖中期,其輔佐之師人教玄都,一樣成就了斬一屍准聖初期的修為。

後舜帝禪讓與大禹,大禹有闡教門下廣成子輔佐。

至於原軌跡中的,舜帝禪讓給兒子商均,這里沒有出現。

想必是少了聖人的蠱惑,加之聖人門下也就敢傳播教義,不敢隨意的插手人族內部,所以沒有了波瀾。

畢竟自雲中子、虛度、金靈開始,這三位就從不插手人族內部的事情,這也成了人族流傳下來的典范。

有典范在前,五聖門下敢插手人族內部的爭端,可能會被在位的共主不喜和懷疑。

總之,無量門的豎立典范,導致後面的五聖門下也不敢隨意造次。

就這般,人族五帝順利的來到了最後一帝大禹。

大禹為最後一帝,也為人族第一王朝的開創者,還有了結人族與妖族的因果定數。

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母親是有辛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

禹幼年隨父親鯀東遷,其父鯀被帝堯封於崇。

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置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

接著禹被任命為司空,繼任治水之事。

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

禹立即與益和後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

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利用水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

在此期間顯然是困難重重的,幸好有闡教門下輔佐,為他煉制了探查水深淺的神針,也有開山劈岳的開山斧。

治水期間,禹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測量儀器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桿,規劃水道。

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桿,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引水入海,卻也導致四海水位高漲,頓時讓本就和人族不對付的龍族不願意了。

幸好天地即將因五帝結束而圓滿,龍族也沒和人族大打出手,大禹用此前因功德而成就功德靈寶的神針,鎮壓了四海的水位,算是圓滿的解決了引水入海,龍族的不滿。

此外……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也不敢休息。

他親自率領老百姓風餐露宿,過家門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積水導入江河,再引入海洋。

經過畢生的治理,終於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濫的災禍。

因為治洪水有功,人們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

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個州,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

甚至,還是因為天地即將變化圓滿,與妖族的因果,在帝俊等人的掌控下,大禹斬殺了諸多霍亂人族水域的妖怪後,結束了與妖族的因果。

最後,在廣成子的教導下,大禹煉制九鼎,他有感妖族等各種族,可隨意穿行於人族中,而人族每每因外族而損失慘重。

有了這樣的血的教訓後,他煉制九鼎鎮壓人族九州,其凝結人族意志和氣運為橋梁,整個人族九州固若金湯。

若有凡間其他四州的萬族,敢窺視人族九州,人族可開啟九鼎防御,抵抗外敵。

至於一般時期,無需經常開啟。

不過,九鼎鎮壓九州,可不是單純的防御外敵的作用,還有凝聚人族意志和氣運的能力。

只要在九州之內,人族就永遠昌盛。

大禹之後功德圓滿,他的功勞大過此前的四帝,為三皇五帝的最後一位,因此他功德圓滿後,如此前的三皇一樣,直接成就了准聖圓滿,且元神與九州融合,人族不滅他亦不死。

唯一的遺憾,三皇五帝圓滿,人族沒了所謂的共主。

大禹也有點私心,而且比自己兒子夏啟優秀的也沒有,無奈何之下,只能這般人族三皇五帝結束,進入了王朝時代。

大禹功德圓滿,人皇印承認,可人皇印對夏啟卻沒有承認。

大禹成就准聖圓滿才明悟,三皇五帝人族崛起之定數,怪不得自己找不到下一任共主,原來如此。

為此心中的愧疚也就消散了,傳位於夏啟說的看開了。

……

歷時五十多個元會,人族三皇五帝圓滿。

若是原軌跡中,三皇五帝結束,是一段漫長的平靜,可如今不一樣了。

在大禹昭告天地功德圓滿時,太初出關了,

囚聖島的五聖睜開了眼睛看著天地,

無盡海的妖族期待著……

三族,人族、等等無盡生靈和無數勢力,全部出動,等著一個大時代的來臨。

「轟隆——」

「咔嚓——」

難以形容的聲響,似乎自心中發出,更是整個天地的變化。

「轟——」只見此前分割的三界,開始劇烈的變化。

……

ps:整合成了一章,之前三章感覺很水,就一章吧。若是有想看的可留言,我給大家發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