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二章 大人物的生意(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馬散人 2054 字 2020-08-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辛亥大英雄最新章節!

西子湖畔春風煦暖,柳枝飄盪新牙嫩綠。

這段時間民國上下喜事不斷,先是財政部公布最新經濟數據。截止去年底全國生產總值突破1200億,達到1210億,折合美元為605億之巨(同時期美國880億)!在連續三年都有重大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保住了百分之七的年增長率。全國工業總產值也連續三年增加百分之十五,接近160億民元,占世界工業比例從20年的5%上升到6%。鋼產量突破450萬噸(自產),原油70萬噸,橡膠45萬噸,水泥1500萬噸、化肥200萬噸......增長最迅猛的是煤炭,從3年前的千萬噸猛增至現在的6700萬噸。除投資周期較長的發電、通訊等外,第二個五年計劃中很多項目已接近預期,樂觀估計將提前半年全部完成。

其次是制造業向民營發展,光去年全國就有2家民營鋼廠和11家私營拖拉機、汽車廠開業。輕工業在渡過歐戰後的低迷後再次爆發,肥皂、火柴、棉紡、成衣、繅絲等行業增速迅猛,其中民營資本占據全國輕工業總量的7成還多。

開始大家還有擔憂,因為工業發展和購買力息息相關,怕商品制造出來會賣不掉。但事實證明目前國內還處於賣方市場,程城法案後土地問題得到緩解,土地增值稅使得大量土地被出售轉化為流通貨幣,加上白銀危機後廢除金銀作為貨幣的能力,長期可預見的和平時期促使投資者和國民敢於消費,目前情況甚至有些像平行世界改革開放最初幾年那樣,國民對商品的需求數倍於制造能力。以手扶拖拉機為例,經一年的全國演示和農會租賃等推廣活動,僅東北就有35萬戶移民家庭有購買手扶拖拉機的想法,但工廠每年卻只能制造5萬,即使自動化缸體生產線開始投產也遠遠跟不上需求。

但不足也有很多。其中最大問題就是高附加值工業制品比例依然很低,還不到歐美的十五分之一。

海外方面,海灣石油公司的蘇門答臘油田邁入建設軌道,南洋華人購買國家債券或回國投資熱潮經久不息。連貝祖貽都傳回消息。在2月爆發的法郎危機中,國投公司首度出擊大肆做空法郎,獲利後由利用摩根和法國政府開始談判的良機做多,短短3個月就獲利高達2億美元之巨!雖然此事引起猶太集團的抗議,並通過雅各布對楊秋的趁火打劫表示不滿,但因為開始時就打算好跟在後面賺點小錢,且沒有觸碰最核心的貨幣權利益。所以猶太財閥們最後也只得不了了之。

正因為近十年的改革初顯成效,海外內全面開花,加之龐大人口和市場,所以美國商務部部長胡佛來訪也成了必然。

楊秋把招待客人的地點設在西湖大飯店,窗外就是美麗的西子湖。胡佛是位對礦業有著近乎偏執熱情的商人,所以早年來中國大都在天津和廣州等地活動,此次初見西湖美景也被吸引,贊美道:「感謝上帝。這里實在太美了,真希望一輩子住在這里。」

「非常棒的想法,但柯立芝總統恐怕會頭疼。因為他找不到第二位向您這樣出色能干的商務部長。」

「哈哈……風趣的話語讓會面一開始就充滿笑聲,胡佛也借機道明來意,希望楊秋幫助他前往哈薩克等中亞地區查看蘇聯災荒情況,同時還希望進一步加深兩國商貿合作,並希望將西北的某些投資項目開放給美國,促進兩國商貿交流。

中美都處於戰後的美好年代,兩國經濟都在高速增長中。中國的情況是市場大產量小,有足夠發展空間。美國是制造業大但市場狹小,參戰時一直奢望拿到的歐洲和英法殖民地市場根本沒能分杯羹,所以才不得不打起蘇德重建的機會。日本同樣是美國制造業傳統傾銷場所,反倒是之前的中國因為自身增長迅速,且關稅自主後進口商品不再有價格優勢,給美國商品進入帶來一些困難。

進入中亞是個敏感話題,蘇俄對卡拉干達鐵礦都限制嚴格,何況要保護美國政府部長進入該地區。但想到再有幾年胡佛就能成為美國總統。想趁美國經濟危機大撈一票就少不得要靠他幫忙,所以楊秋想想答應下來,說道:「胡佛先生,我可以下令讓軍隊保護您前往卡拉干達。另外我還要感謝您對我國西北地區的關心,我本人非常願意放開西北供貴國投資,但這件事需要國會和總統府的批准。當然,我國也希望能在呂宋地區進行更多的橡膠和礦業投資。」

楊秋答應保護前往卡拉干達讓胡佛很開心,意味著亞洲內陸核心區域將向美國開放,但用呂宋換西北卻讓他不是很滿意。隨著中國影響力越來愈大,南洋華人地位提高,向中國更多開放呂宋投資勢必會影響當地政治格局,所以這件事需要非常慎重。不過胡佛本人還是非常願意推動西北換呂宋的想法的,因為他覺得美國在呂宋的地位不可動搖,除非中國出兵否則就不可能打破美國長期控制呂宋的局面。

楊秋也不會白放過這個機會,以建設不足為由要求美國將每年200噸廢舊鋼鐵出口量提高到300萬噸,增加高熔點鋼材的比例,同時購買兩套年產5萬噸的電解鋁設備,還著重引進電子類產品制造技術。

胡佛不經意的皺皺眉。

提高廢鋼鐵采購量可看出楊秋繼續打壓日本的心思,但電解鋁他就很疑惑了。因為電解鋁不是什么新技術,大規模工業煉鋁設備遠不如鋼鐵廠復雜,從技術看民國已經有能力制造全套煉鋁設備,應該是工業制造速度更不上需求才迫不得已向美國采購。

問題是楊秋要那么多軟綿綿的鋁干嗎?每年10萬噸,這可是一個天大的產量!要知道目前世界最大電解鋁產量就在美國,梅隆財團控股的美國鋁業每年產量也只有8萬噸左右。英國只有2萬噸,德國大約3萬噸,法國更是不足5000噸。一個電能嚴重不足的國家,居然要將電解鋁年產量提高到10萬噸。這不是開玩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