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沖冠一怒為紅顏(2 / 2)

「屠兄,鐵血十三鷹擴展過慢,應該加快步伐,可從軍外擴張,無論出身,有奇技異能者多多吸收,先發展外圍成員,再對他們進行考察。」葉之魁指示道。

接著又對馮國璋說道:「華甫,這回多虧了你,否則我便要交待在這里了。」見馮國璋要回話,葉之魁擺擺手道:「不必多說,今次我葉之魁吃了大虧,要是不能找回來我就不是葉之魁了,你說說該怎么辦吧?」

馮國璋見葉之魁目露凶光,知道他不會善罷甘休,心下有了決斷,想了想,回道:「葉少,如果您親自領兵去抓那些倭人僑民,可能會引起洋人國家的不滿,朝廷也可能責罵於您,屬下聽聞衛統領平日待兵刻薄寡恩,毫無約束,並經常克扣軍餉,縱兵搶掠。大人可厚賞我營軍士,令兵士到盛軍面前炫耀,並煽風點火,引導盛軍搶奪倭人,後可亂中行事,挑起沖突,乘機斬殺倭人,到時候大人既可脫身事外,更能令衛汝貴聲望受損,引起朝廷不滿,而您則乘機奪得軍心,豈不是一箭雙雕。」

葉之魁想不到馮國璋竟然獻上這么一條毒辣老道的計謀,不愧為北洋三傑之一,也知道這條毒計是馮國璋經過這次刺殺事件之後投向自己的敲門磚,所以他才敢說出這等大逆不道的話來。

葉之魁直視馮國璋片刻,點點頭說道:「華甫此計甚妙,公之兵書某已觀過,軍界之學子無逾公者,還望華甫以後能為某多多出謀劃策。」

馮國璋見葉之魁點頭答應,這才暗暗舒了一口氣,他敢出此一石二鳥的毒計,一是葉之魁和他剛剛一起經歷過生死,謂之為「生死之交」,二是他馮國璋出身貧困,早想找棵大樹依靠,之前的聶士成雖然不錯,可惜年紀過大,而葉之魁不但出身不錯,年紀輕輕已身居高位,為人更是對下寬厚,對上圓滑,對敵狠辣,是不二之人選。要是葉之魁知道馮國璋這么看自己,不知道做何著想。

葉之魁片刻都不想等,按照馮國璋的計劃,先將自己到手還沒捂熱的那一萬兩銀子給獎賞了下去,接著令人到盛軍兵士面前炫耀,又言倭人多有財物,盛軍軍紀最差,加上上面克扣軍餉,個個窮而啷當,一聽到這些傳聞,眼睛都是冒著綠光。

要說他們這些人,連友軍朝鮮人都搶了,還怕這些日本人,當即便三五成群起哄前往日僑民區,看見倭人便踹門而入,強搶財物。

日本人不比朝鮮人,雙方不知是誰先開的火,當即便引發了兵災,發生混戰,槍聲持續一晚,是夜,平壤血流成河。

事後統計日本僑民男女老少被殺五千余人,雞鴨狗豬蟑螂老鼠等,只要是與日本人有關的,都被進行人道主義毀滅。隨後,盛軍軍士猶不滿足,搶紅了雙眼,等衛汝貴得到消息,他們已經將目光瞄向普通朝鮮城民,幸有太原鎮總兵葉之魁領兵趕到,擊殺騷亂士卒數十人,這才結束這場動亂,史稱「平壤暴動」。此事過後葉之魁在朝鮮國軍民中的聲望一時無二,就是那些盛軍軍士也對他懼怕不已,這位爺可是殺伐果斷,殺起人來可不認人啊。

此事件在日本引起暴動,日人紛紛叫囂血債血償,揚言殺盡清國在日所有僑民,日本人致電各國使館,言清軍手段殘忍,濫殺我無辜良民,是對國際社會的挑釁。理應受到各國的制裁。

大清朝廷馬上做出反應,回說道:「時有日本浪人作亂,襲我大清官員,且引導日僑民暴動圖謀平壤城,幸我大清將士洞悉其陰謀,得以識破。」

雙方各執其詞,各大國不知道相信誰,紛紛表示中立。李鴻章得知內情,致電警告衛汝貴說:「敵氛逼近,若釀成大亂,汝身家性命必不能保,吾顏面聲名何在?」要他「設法安撫軍心,顧全大局」。

又對葉之魁贊道:「從雲年少機智,幸及時處理,方未釀成大錯。」要他「繼續努力,以報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