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得秘聞暗中謀劃(2 / 2)

源遠流長才是王道,他手下倒有幾個會經商的人才,見仁時吾就是一個很好的人選,他在中國沒有太多的糾葛關系,只有緊緊依附自己,而他經驗卻都很老到豐富,如果有本錢,可以讓他和盛家合作,借雞生蛋,盛家實力太大,不是葉之魁能控制得,一開始只有選擇合作這條路了,可惜他現在沒有多大本錢。

想到本錢,葉之魁又記起後世從一個非主流軍事論壇看過的一篇帖子,該帖子的作者認為日本人二戰並沒有輸了戰爭。不錯,日本人雖然在戰斗中輸了,但是它卻在戰爭中贏了,為什么呢!

該帖子提出一種觀點,日本人從立國開始便掠奪成性,從最初的大和國開始日本便以凌辱朝鮮為樂,即使打不贏,也要搜刮一翻。

對鄰邦的侵略絕大部分軍事上都失敗了,但是在財富上卻都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收獲,靠侵略他人發財,以凌辱他人為樂就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精於算計的日本人不是傻瓜,他一敗再敗,仍然熱衷侵略,那是比起戰敗的損失,戰爭當中掠奪的財富要多得多,這樣的買賣為什么不做呢!

二戰過後,日本與美國共享日本搜刮來的財富,狼狽為奸,得以逃脫向受害國賠償損失,戰後,日本就靠著這些在亞洲各國幾百年、幾千年積累的財富,迅速重新成為經濟大國,戰爭結束後第七年,日本經濟就已經超過了戰前水平,所以說日本沒有輸。

雖然葉之魁覺得這作者有點偏激,但他說得也不是全無道理,葉之魁忽然反應過來,一座金山就在眼前,就看自己夠不夠膽了。

難怪這段時間有情報顯示日本人分成很多小隊強迫朝鮮人在漢城周圍不斷敲敲挖挖,這狗日的是在盜挖古墓啊,搶了活人的不夠,開始搶死人的了,歷史上日本人可是連死者的金牙都不放過,真正做到了掘地三尺,一毛都拔的程度。

葉之魁激動了,這些財物日本人肯定還沒有全部運回國,現在他需要做的就是搶劫日本人。壞事讓日本人做,發財讓他葉之魁來。

想到這里的葉之魁再也住不下去了,急忙趕回城外軍營,召集溫白山、馮國璋、屠夫、見仁時吾等幾個心腹商議此事。

見仁時吾對日本蝗蟲軍的丑行是非常了解的,他來朝鮮就是為了發財的,早就收集了很多這方面的資料,而且還知道幾處日本人存放財物的場所,這些場所都是離漢城城外不遠處,這些地方比較隱秘,要不是有見仁時吾這個日奸還真不好找到,日本人為了不被太多人知道,守衛的人數往往都不是很多,只要謀劃得好,搶奪過來是完全可行的。

還有就是從漢城到仁川的路上,為防止日軍將財物運往仁川以用海軍帶走,要派更多的密探時刻監視,一有異常情況就要做好打劫的准備。

大阪商人出身的見仁時吾一聽要去搶劫,頓時便兩眼發光,連聲叫好,大喊願作搶劫之馬前卒。

眾人都覺得可行,只是滋事重大,必須要找信得過的軍士,首先是閔妃埋葬的那批財物得先挖出來,這批財物與日軍搜刮來的就比不得了,可蚊子再小也是肉不,這批較少的財物交給十三鷹是沒有問題的;其次是日軍幾個暗藏財物的地方,僅僅是十三鷹就人數不夠了,可從虎勇軍中抽調一批忠心之人以演習為幌子,暗行偷襲之事;至於從漢城到仁川那段路上,也只能多派密探監視日夜監視了。

事急耽擱不得,一天上下幾十萬,眾人分頭行動,葉之魁連忙回城向葉志超稟報言為促進軍士訓練,他准備組織一部分虎勇軍進行演練。葉志超知葉之魁平日訓練都嚴格,不疑有其他便點頭同意。

而屠夫則回到十三鷹這個秘密組織的總部,連連召集好手,根據葉之魁提供的位置准備先挖掘出閔妃的那批財寶來,再協助葉之魁對日軍財物下手。

溫白山和馮國璋回營傳下葉之魁手令,以演練為名,召集了一部分忠心可靠的虎勇營精銳軍士。

財帛動人心,葉之魁還是決定由自己親領士兵行動。

是夜,由於是秘密行動,並不是去和日本人死磕,葉之魁僅僅帶了五百精銳士卒,事先並沒有透露任何消息,葉之魁要求大家換上易於躲藏的衣物,並且命令吳大山領一隊人馬偷偷潛伏在漢城和平壤的中間作為接應,軍士每人兩匹馬能輪換,帶足幾十輛運糧車,為了使演練顯得真實,車里面都裝上了軍糧谷物等,乘著天黑,悄悄向漢城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