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 議和的反應(2 / 2)

當然,***人不是不知道軍政府向德國和美國訂購三艘戰列艦的消息,不過他們認為等軍政府的艦隊造出來之後,自己艦隊早就已經形成戰斗力了,到時不言而喻了。

更何況,自以為是的中國人除了從西方訂購三艘戰列艦之外,其他軍艦都是自己制造,在***政府來看,實在是愚不可及,不但浪費了金錢,質量還沒有保證。

由此,他們勒緊褲腰帶,天皇把私房錢都拿出來了,全民都在憋著一口氣,等待著海軍以壓倒性的優勢超越中國艦隊的日子到來。

刨除***人酸溜溜的語氣外,他們還是說了一定的道理,而法國政府和民眾對這場戰爭的看法就完全是瞎扯淡了。

法國《時報》極盡污蔑之能事,稱這場戰爭中國是躺在屍體上取得一定戰果,而且配上了一幅諷刺葉之魁的漫畫,漫畫中,小丑般揮舞著指揮刀的葉之魁,巡視著下方,下方是無數具中國人的屍體壓在幾名俄國人的身上。

法國大多數報紙將俄國稍落下風的原因除了歸咎與中國人的人海攻勢外,還認為俄國人戰前尚未做好戰爭的准備,在遠東的實力太過弱小,後勤滯後所導致的。

無論外面如何爭吵不休,李鴻章帶領著中國代表團飛速離京,朝雙方約定的和談之地:伯力而去。

國內民眾還是比較理智的,除了極少數人叫囂著要廢除中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外,大多數人認為現階段軍政府應該盡快恢復民生,積極追趕列強,防止英國人的報復,盡量避免兩線作戰,中俄戰爭拖下去對新生的軍政府十分不利,以實際停火線為劃分線可以接受,畢竟貪多嚼不爛,軍政府實際上已經收回了北京條約割讓的大部分領土。

正在國內報紙大力為軍政府和葉之魁鼓吹的時候,葉之魁卻踏上了前往天津的旅途。

此次出行,除了專門慰問海軍官兵之外,還因為他得到消息,北洋制造局已經研制出了一艘全新的潛艇,能夠裝載457毫米魚雷管1具,203毫米氣動炸葯炮一門,得知消息的葉之魁自是喜不自禁,順道准備去考察一番。

中俄前線的暫時停火,英國人的暫時沉默,都是葉之魁能夠走得開的原因,當然他還是將一些事務丟分給各部大臣,有大事則通過電報請示。

23日,葉之魁僅僅帶了少量羽林衛護衛和外務部官員見仁時吾等人,秘密出行。

經過好幾日的舟車勞頓之後,葉之魁終於在8月26日到達了天津,沿路的情況讓他很是滿意,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從北京到天津的鐵路已經修築了一大半,估計再過幾個月,也就能通車了,到時京津之間就是旦夕可至了。

鑒於本次是秘密出行,除了直隸總督周馥以及制造局總辦等寥寥幾位官員外,其余直隸官員多不知曉。

這也方便了葉之魁一路考察民情,直隸為諸省之首,軍政府素來重視,吏治民生當然不會馬虎,令葉之魁欣慰的是,修建鐵路帶動了直隸經濟的發展,周馥延續變法以來的新政措施,力圖打造成軍政府的文化技術中心,直隸工業大學,直隸電報學院,發電廠等只要國外剛應用到的新技術,都進行中國的山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