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寶貴的交換生資源(2 / 2)

正常情況下,這前十的高等學府,一年跟一個國家之間的交換生也就幾十人的規模,最多也就百來人,而且還是跟頂尖大學林立的美國。

一般來說,兩所學校之間的交換生規模,一般都會控制在十人以內,只有頂尖大學與同等水平的大學之間,交換生的數量會稍微多一些。

如果是劍橋與哈佛,交換生多一些倒也符合雙方的實際情況,一方面是歐美本來就是一家親,再一方面,這倆學校不分伯仲,資源上的置換相對公平,而且更容易實現共贏。

不過,華夏的高等學府整體水平確實與英國還有一定的差距,在這種前提下,英國前十的學校能拿出這么多的交換生名額就顯得更加難得。

李牧也沒想到,溫莎家族竟然幫著搞定了這么多的交換生名額,能讓華夏每年多走出一千多個高材生去英國看一看西方的世界。

這個機會,未必會對這一千多人的學術能力帶來多大的提升,但是,只要能夠有機會走出去,這對開拓開拓國內學生眼界、提升學生格局,就會有很大的幫助。

不過,威廉在演講只說了一千多個名額的事情,但是沒有說這一千多個名額到底如何分配。

全給人大肯定不可能,就算人大想要,也根本消化不掉,因為人大每一年招生才幾千人,如果每年都要送出去一千多個,這個比例有點大的離譜。

就在李牧自己都有些疑惑的時候,威廉開口說:「這一千多個交換生名額已經完全確定了,不會有任何意外變故,不過這一千多個名額,在華夏究竟如何分配安排,我想還是由更了解國內情況的李牧先生來決定比較好一些,而且這十所提供交換生名額的英國學院,對李牧先生也有著高度的認可,所以他們願意就名額的分配問題,完全接受李牧先生的安排。」

威廉一席話,把這一千多個名額的掌控權都給了李牧。

坐在李牧旁邊的校長立刻就低聲問他:「李牧,這一千多個交換生名額,你准備怎么處理?」

李牧在心底暗忖,首先這一千多個名額必然是要分出去的,至於怎么分,正常情況來說,既然是英國排名前10的高校提供的名額,那么理應由國內排名前十的學校來根據各自實力消化,不過這么一來,人大也就沒什么優勢了。

人大作為李牧的主場,在李牧看來,自然是應該享受一定資源傾斜的,於是李牧便對校長說道:「這樣,這次會面之後,我會讓威廉整理出一個具體的清單,包括哪一所學校、提供多少交換生名額,然後我會把這個單子交個你,你來定人大到底要哪些、要多少。」

校長笑著連連點頭,說:「好好好,那真是太好了。」

李牧提醒道:「校長,具體的指標數量上,人大最多不要占比超過20%,我覺得可以直接以20%為標准,這十所學校給的所有指標里,人大等比拿走20%,剩下的80%分給其他學校。」

校長點了點頭,笑著說:「那是一定的,咱們不能把所有的資源都占光了,確實也得給兄弟學校分出去一部分,我看20%這個比例就挺好的,剩下的全部給其他兄弟學校分吧!」

自從進入到21世紀以來,華夏的大學對西方國家的交換生資源就變得非常渴望,整個華夏都在不斷的開放、不斷的與世界接軌,教育事業作為極其重要的社會根基,自然也有著走出去的迫切需求。

真正能讓教育走出去的,基本上就是學術合作以及交換生合作這兩種基本模式,但是,想開展學術層面上的實際合作非常困難,所以最實在的,就是交換生。

於是各個大學都在海外締結「友好學校」,並積極與海外學校簽訂交換生合作的協議,比如清華,友好學校締結了一大堆,但是哈佛、耶魯、mit、劍橋這樣的頂尖學府卻一個都沒有,原因很簡單:不對位

當初哈佛和人大合作,給了不到十個交換生名額,這事兒把燕大和清華以及其他幾所高等學府嫉妒壞了,因為除了人大,國內還沒有任何一所大學跟哈佛有交換生合作,原因就是因為學校之間的綜合實力相差太大。

像劍橋這樣的大學其實也是一樣,以現階段華夏高校的整體實力來看,常規途徑沒有任何一所大學能夠與劍橋建立交換生合作,更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把一個學生以交換為目的送到劍橋去。

但是,這次劍橋一口氣給了百來個交換生名額,這簡直是雪送炭。

其實,華夏頂尖大學的畢業生里,根本不乏考上世界頂尖大學研究生的人,但是,對學校來說,學生畢業之後自己考到海外,和自己的在校學生到海外學校交流學習,這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路數,前者和他們幾乎沒什么關系,最多也就是個校友。

但是,如果人大未來每年能往英國輸送兩百來個交換生,這對整個學校的學術氛圍、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培養,以及學生整體水平的提升,都會帶來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