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82 地底實驗室(2 / 2)

科技邪神 東海豬妖 1267 字 2020-08-29

模塊化建築一般采用拼插式鋼結構,鋼鐵結構的優點在於強度和韌度足夠,抗震性比傳統鋼筋混凝土建築要強出數倍,但造價也同樣昂貴無比。

其實,這種新型的建築方式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出現了萌芽,最早華國便在2011年運用過模塊化建築的方式,只花費了短短的360小時,便讓一座30層高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因為整個的蓋樓過程就像是在搭積木,全世界甚至稱其為「改寫了建築學歷史」的建築物。

而張耀揚准備建造的這座地底實驗室,比那座30層高的大樓還要龐大,完全是幻造界內蜂巢的模樣,到最後,因為挖坑太深,挖掘機下不去,甚至只能動用全斷面隧道掘進機這種巨無霸,直至挖掘了整整十天,終於挖掘出一座直徑三百米,深度也達三百米的巨型天坑。

接著,無數根一人粗的鋼柱密密麻麻的打進了天坑的側面和底部,就好像樹根那的根須一樣,用來固定住將來建造在天坑內的蜂巢主體,防止發生沉降和位移現象,然後,便是那些厚達一米的沖壓鋼板和鋼柱焊接相連。

這些沖壓鋼板全部采用鎢鋼合金打造,是最為正規的特種鋼材,普遍具有極強的硬度和韌性,極高的抗氧化性、耐腐蝕、耐高溫性等,再加上一米的厚度,就算是火箭彈也無法直接擊穿。

而且基地的建築外殼還是雙層的,外層的特種鋼材裝甲下,則是一層隔音隔熱層,然後才是最內部的鈦合金層,用來提升實驗室內部美觀度。

只要坑能挖好,建造速度便可以直線上升,從實驗室的底部開始,一層層建築迅速搭建起來,無數吊車將一塊塊數噸重的鋼板吊下去,在坑底施工人員的幫助下,直接嚴絲合縫的卡進支架和凹槽中,就仿佛是真的搭積木一般,拼插模塊式的結構讓工程速度無比迅猛。

張耀揚就這樣靜靜看著工地上的火熱朝天,只見底部的深坑在一塊塊模塊的拼插中迅速升高,漸漸能看出格局來。

這座龐大無比的實驗室和蜂巢結構相差無幾,都分為三十層,每一層的高度根據功能各不相同,最低也有五米高,最高的甚至能達到三十米,上寬下窄,整體看去,就仿佛一只螺旋狀的尖錐直插地底。

並非是張耀揚的惡趣味,之所以很像電影中的蜂巢,是因為這種形狀最容易保持地下實驗室的結構穩定,不易發生位移,更不容易變形等等。

這座地下實驗室,張耀揚准備用來彌補幻造界內蜂巢實驗室的缺陷,主打生物學,里面的生物實驗室便占據了三分之一,全都屬於國際標准的高防護實驗室,從一級到最高的四級,甚至張耀揚還覺得不保險,干脆自己設計出更高的『五級生物安全等級』實驗室,比世界上現有的四級防護還要高出十倍——隔離牆、毒氣、高溫、液氮等等緊急銷毀裝置,牆壁厚度超過五米,完全與外界隔絕。

為了不出紕漏,張耀揚干脆除了夜晚外,白天都停留在工地上,一天、兩天、三天……只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在2000多名工人的努力下,整座蜂巢便徹底搭建完畢。

不過地下實驗室的建設並不算結束,此時蜂巢已經算是矗立在了三百米深的地底,不過距離地表依然有一百米的差距,這個距離,便是為了防止鑽地導彈之流的襲擊了。

從蜂巢的頂部,張耀揚加大了厚度,搭建出一座十米厚的裝甲層,夾層中間還有緩沖和輻射隔離層,能夠抵擋戰略核彈的正面轟擊,並且可以阻擋任何探測地底的探測器信號。

而在裝甲層之上,又是一層厚達數十米的鋼筋混凝土防御工事,再之上,才是普通的泥土層,泥土層一直達到地表,等到徹底填平這座深坑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月。

此時,整座蜂巢的痕跡,只剩下地面上兩座供電梯升降的電梯井,張耀揚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回到了制葯廠。

接下來,在地下實驗室之上,將會建設起一家大型保安公司,徹底將蜂巢剩余下的痕跡掩蓋起來。

沒有人會知道,一座如同生化危機中的地底實驗室,就這樣神不知鬼不覺的矗立在班加羅爾郊區的某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