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迎合上意(1 / 2)

寒門貴子 地黃丸 1884 字 2020-08-29

上表遷州治?

瘋了不成?

顧允徹底迷茫了,他已經聽從徐佑的建議,站在大多數人一邊,反對竟陵王出任揚州刺史,這會要是出爾反爾,空落得一個小人的名聲,日後別說青雲直上,就是士族里也無法抬起頭來。

比起左右逢源的伶俐兒,里外不是人乃官場第一等大忌!

「微之,你這是……」

徐佑笑了笑,道:「我不會讓飛卿處於兩難境地,個中情由,鮑主簿想必早已成竹在胸,不如由他向飛卿解釋。」

鮑熙號稱智者,反應比顧允要迅捷的多,一聽徐佑的話,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眼中透著復雜的神色,有幾分贊賞,幾分欽佩,但更多的卻是警覺和若即若離的防備。

「太冒險了!」

鮑熙沉著臉,道:「郎君固然妙策,可是太過於行險,一著不慎,很可能累及己身。我家明府身出華門,朝野皆有助力,只要循規蹈矩,重農宣教,以清正廉潔致名聞,以均徭平賦得人心,自然由縣而郡,再而州府,不出十年,必將名列廟堂之上,又何苦行此弄險之策?」

顧允還是一頭霧水,道:「先生,到底怎么回事?」

「徐郎君好算計,他先讓明府上書反對竟陵王的任命,跟同僚們站在了一起,這樣就不會引起公憤。然後在主上和臣下僵持對峙的時候,力主遷州治,既合了主上的心,也讓其他人無話可說。」

徐佑接過話道:「正是!飛卿抗皇命在前,彰顯了士大夫的氣節,沒人會以為你是阿諛逢迎之輩。然後為家國計,為天下計,揚州刺史不能久懸不絕,耽誤的越久,對朝廷的損害越大。所以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了折中的方案——遷州治至金陵!如此,主上退一步,覓一良才出任刺史,安了百官之心;百官退一步,讓州治遷到金陵,主上可以完全控制揚州,也了卻了對臣下的猜忌。這是兩全之策,對主上,對百官,對飛卿,都有益處……」

「這是弄險之策!」鮑熙果斷的表示反對,他已經在顧允的眼中看到了躍躍欲試的沖動,道:「成了,主上賞識,眾臣敬佩,士林贊譽,能夠換取巨大的名聲。可要是不成,徐郎君想沒想過後果……」

「不用去想後果,我有十成把握,此計可成!」

徐佑從不曾將一件事說的這樣絕對,但是想要說服別人,首先要讓自己完全相信說出口的話,所以他的語氣中不帶一點的猶豫和懷疑,仿佛這件事比皇帝的金口玉言還要真上三分,道:「主上非可欺之人,豈會不知道以竟陵王為揚州刺史,必然招致朝野反對?但為什么還要力排眾議,堅持這樣做呢?其實這是以退為進的策略,眾臣反對了竟陵王任職,當主上退讓,同意換人,卻要求遷州治的時候,誰還能表示反對?就算還有少許人不識趣,對比之前的阻力,已經可以忽略不計。」

鮑熙也想到了這一層,卻搖搖頭道:「主上既然有了謀劃,定然安排了人在適當的時候上表提出遷州治的建議,要是明府貿然橫插一腳,主上未必高興……徐郎君,君心不可度,君威亦不可測啊,義興徐氏為此付出了多么慘痛的代價,我一直以為你已經充分的體會到了這一點……」

「鮑主簿!」

顧允臉色微變,擔心的看了徐佑一眼,斥責道:「就事論事,不要說那些惹人厭的話。微之也是一番好意,數次獻策全然為我著想,是我有幸才能結識的益友。你是我父親托付來輔佐我的人,也是我的良師。兩位都是我敬重的人,如果對某事的看法有異同,大家一起商議就是了,切莫出言傷人,壞了彼此的情誼!」

他從來都是稱呼先生,第一次直呼官職,顯得見外又疏遠。鮑熙突然意識到了什么,抬頭望了徐佑一眼,然後垂下頭去,心中略微有些後悔,道:「明府教訓的是,我口不擇言,應該向徐郎君致歉。」

如果徐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離間他和顧允的關系,或者想要擁有對顧允的影響力,無論哪一種,都不是他能夠容忍的僭越。

徐佑苦笑道:「其實主簿說的沒錯,君心似海,不好揣摩,但此事我絕對沒有讓飛卿涉險的意思。」

「我明白,微之不必解釋!」

顧允目視鮑熙,鮑熙笑了笑,他是謀士,隱在主人身後,能屈能伸,倒不是很在意面子,起身作揖,道:「方才是我一時情急,言語多有不敬,望郎君海涵!」

徐佑也站了起來,一揖到地,神態比起鮑熙更加的恭敬,道:「主簿折煞我了,都是為了飛卿出謀劃策,略有爭執,是題中應有之意。孔子東游遇兩小兒辯日,孰遠孰近,各有道理,連聖人尚不能決,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以有爭執是好事,理越辯越明,總能找到一條最適合的道路讓飛卿青雲直上!」

他頓了頓,道:「最合適,不是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