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夜暴富(1 / 2)

寒門貴子 地黃丸 1603 字 2020-08-29

「郎君,有客人投拜帖!」

左彣的聲音在門外響起,徐佑問道:「是誰?」

「帖上署名:晚生張桐!」

徐佑走出來接過拜帖,瞧了一眼,笑道:「沒想到他竟是第一個來登門的!張修永性情人,連晚生都說的出口,讓人啼笑皆非。快請!」

張桐之後,陸續有士子上門拜訪,大都是參加雅集的門閥世族,靜苑門前車水馬龍,各家的奴仆如潮水般匯聚,又如潮水般散去。如此熱鬧了四五日,徐佑天天忙於待客、清談、作詩、論,幾乎不可開交。也是這幾日,在郊外的灑金坊迎來了井噴,不時有人前來咨詢由禾大紙,有的是要自用,有的准備送禮,也有的是來看稀奇的,畢竟能讓吳郡太守顧允親口誇贊的大紙,買幾張回去可以沾點氣!

自定了品,灑金坊的事徐佑不便拋頭露面,商人畢竟下賤,沾染了商人的身份,日後在士林行走難免會步履維艱。所以一切事務都交給何濡去打點,成為表面上的坊主,他的脾氣雖然孤傲,但是為了達到真正的目的,可以隱藏真性,變成另外一個人。

一個完美的商人!

僅僅五日,由禾大紙賣出去三萬余張,要不是產能不足,十萬張也不在話下。很多人沒有搶到,也紛紛下了訂單,就算馬不停蹄的開工,也要到年後才能滿足需求。方亢請示過徐佑,又加開了三道生產線,十五名部曲里有九人已經成為熟練工種,可以配合方亢造出好紙,通俗點講,良品率控制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堪稱手工業時代的奇跡!

由禾大紙,不同於以往紙張的規制,更不同於以往紙張的質量,對整個楚國的書畫界都是一次革命性的沖擊,並且前期供貨不足,價格自然要漲。何濡比徐佑心黑,定了每張紙一百錢,是普通紙張的十倍,是剡溪紙的五倍,可也因此受到那些不差錢的門閥子弟的追捧,三萬三千張大紙,五日一掃而光,足足進賬了三百三十萬錢。

履霜現在負責管賬,看到何濡報上來的數目,傻傻的愣了許久。自徐佑買下靜苑,又讓冬至開始搜集情報,加上平日上下人等的吃穿住行,從來只有支出,沒有進項,每一錢都得仔細計算著花用。過慣了扣扣索索的日子,突然暴富,還一時有點不能適應。

「這只是小錢!」何濡在商言商,頗有幾分巨賈的氣度了,道:「灑金坊目前的訂單積壓了八萬張,要不是缺人手,年前還能有幾百萬的入賬。」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在任何時代都管用。造紙術和印刷術都不夠發達的時代,紙張書籍本就是暴利行業,但限於原材料和技術問題,產量始終上不去,所以這個行業固然是暴利,但日進斗金也不過黃粱一夢,根本不可能實現。灑金坊經過徐佑的技術改造,日產數千張,又是獨一無二的大紙,加上之前的庫存,這才有了五日三百萬的暴富神話!

「由禾紙要用黑藤,由禾山的黑藤數量不少,可終會有采完的一天。你可吩咐方亢去另尋雞血藤、南蛇藤、青藤等藤皮來造紙,品質應該跟黑藤差不太多,實在不行,也可以從剡溪買些紫藤來,沒誰規定剡溪紙用的紫藤,不能用來造由禾紙,是不是?」

原材料的問題是古代困擾紙業大規模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不過物以稀為貴,正因如此,那些流傳千古的名紙才能賣出高價。徐佑要依靠由禾紙完成第一桶金的積累,但不能依靠由禾紙完成那個宏大的夢想。

改變一個民族,首先要改變思想,改變人的思想,首先要普及識字率,而普及識字率,必須先把紙張和書籍的價格降到人人可以承受的地步,還要兼顧質量和可長久存放等實用性。

剡溪紙,由禾紙,都不能承擔起這個責任,所以徐佑需要開發竹紙!

不過竹紙的事先不急,畢竟人手不足,場地也不足,應付由禾紙的訂單已經很吃力的,再另開竹紙的生產線,有點操之過急。

「履霜,先撥給冬至五十萬錢。」

冬至興奮的幾乎要跳起來,徐佑神情肅然,道:「別急著高興,給你三個月時間,我要看到一個能夠覆蓋錢塘、西陵、永興三縣的情報機構,七個月內,可以將情報機構的觸角延伸到富陽、上虞、山陰、諸暨、余姚等地。一年後,我希望吳縣早上發生的任何事,都可以在晚間傳到我的耳。此事至為要緊,冬至,你可否做到?」

冬至雙膝跪地,字字如錐入木,道:「若有負小郎期許,婢子願以死謝罪!」

「好!」徐佑精通馭人之術,適當的給些壓力,哪怕最後的結果不如預期,也能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轉向何濡,道:「劉彖那邊有什么動靜?」

「自雅集上鏡丘造佛的丑事暴露,陸會自身難保,沒敢為劉彖的聚寶齋揚名。由他供給的兩萬張紙,大半進了陸會的私囊,沒有在士子形成聲勢,又被由禾大紙搶盡了風頭,這幾日門前羅雀,鮮有客人光顧,只怕……哈,正在屋子里罵娘呢!」

「他罵他的娘,我們做我們的事。讓蒼處盯住嚴成,大紙的紙葯當下絕不能流傳出去,灑金坊還得靠大紙賺錢。至於活動簾床,被行家上上手就能仿制,沒有保密的價值,等過了年,你出面召集周邊諸縣的紙坊來參觀,將工藝教給他們,每家收十萬錢的費用意思意思就是了!」

一家獨大,精力總歸有限,想要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徐佑不介意把一些先進的技術進行轉讓,以此來快的培育市場。反正他的手里還有大把的底牌,不怕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