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1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627 字 2020-08-30

【夜里還有一更。繼續求紅票,收藏。】

已是五月末,真正的盛夏已經降臨這片大地。熱浪鋪天蓋地,稍遠一點的景物都在晃動的空氣中變得扭曲起來。樹上的蟬鳴也聽不到了,這般熱的天氣,就算蟬蟲都受不了。連黃土夯築而成的路面也變得白得發亮,反射著**辣的陽光。路邊干燥的草木,大概只要一點火星,就會燃燒起來

秦州已經多日沒有下雨,藉水河面比他們上京的時候,低了有兩尺還多。王厚側頭看著河水,旁邊的趙隆湊過來,一起望著再低一點就能看到河底的水面,就聽王厚嘆道:「若是江南的河水如藉水一般,那今年的收成就全完了。」

「王官人說的是。幸好關西這一片種得都是冬麥,現在地里只有草,沒有糧,也不怕不下雨。」

「王官人?」王厚轉回頭笑道,「那我是不是要喚趙子漸你作趙官人?」

「不敢,不敢。」趙隆連聲自謙,但看他一臉滿足的表情,卻是明顯的在說著『多叫俺幾聲』。

王厚、趙隆,現在都已得了官身,理所當然的是王官人和趙官人。而且在回程的時候,又聽說了古渭大捷的消息,兩人現在的心情,比任何時候都要輕松。

王厚、趙隆今天都換上了青色的官服,雖然已經被汗水濕透,但他們都是毫無覺察到樣子。早點回到秦州,好好炫耀一番的想法,充斥在他們的腦中,全然忽略了外界的炎熱。

「會不會有人來接?張鈐轄和王都知都一起回來了,李經略也該出城相迎吧?」離著秦州越來越近,趙隆又憧憬起空城相迎的場景。

王厚當即潑了盆冷水:「不可能的,王都知和張老鈐轄都沒派人通知秦州。怎么會有人出迎?」

趙隆回頭望了望跟在他們身後的車隊,一輛馬車被護在隊伍中央,李信和一眾護衛圍在馬車周圍。安坐在車內的,就是兩人所說的張老鈐轄和王都知——新任的秦鳳路鈐轄張守約,以及奉旨往秦州宣召的入內副都知王中正。

張守約卻是老了,一趟長程的旅行消耗了他不少的精力,沒有在夏天烤火的心情。躲在馬車里,跟著細眉小眼的王中正對坐,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聊著。

張守約自京中走得比王厚要早,但他經過京兆府時,被陝西宣撫使韓絳強留了兩天,向他詢問秦鳳軍情。這一耽擱,便被王厚和趙隆從後面趕了上來。

而王中正奉旨出京,走得比王厚還要遲上兩天,但他一路快馬加鞭,也是在過了京兆府一日路程後,與張守約、王厚碰上了面。

追上了張守約和王厚,王中正便不再緊趕慢趕。他的心中也有計較,剛出京,人還在京畿的時候,走快點代表自己忠於王事。但入了關中後,急著往秦州趕,卻會給人一種他迫不及待要把人逐出秦州的感覺,這樣太得罪人,當然要走慢一點。

各自有著各自的心思,三撥人馬便合作一路,一起向秦州進發。

昨日一行人在隴城縣歇息,王中正並沒有讓人先一步通知秦州。還是那句話,這么做太得罪人。如果宣召使臣手上拿的是擢升的詔書,當然會早早的遣人通知過去,但如果是降罪、免官的詔書,卻不會事先通知當事人,有怕罪臣畏罪潛逃的用意,也有怕強迫遭貶官員出迎會留下怨恨的想法,這也是多少年來不成文的慣例。

王中正今次來秦中,手上的幾份詔書並不是發給一個人的,有人會喜,有人會悲,所以干脆都不知會。而張守約老於世故,對朝中慣例也是極熟悉,當然不會讓王中正為難。

就這么平平靜靜的一路進了秦州城,一行隊伍往秦州州衙行去。可是到了城中心的州衙前面,卻見著數百名百姓不顧暑熱的圍在州衙大門口。

王中正聽到通報,掀開車簾一看,便大吃一驚,「出了何事?!」他急問道。

張守約下了車,花白的雙眉蹙著,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見那群百姓安安分分,不像是來鬧事的樣子。

李信受命去打探消息,轉眼就回來了,「回稟鈐轄、都知,是竇副總管的孫子竇解犯了事,李大府正在衙中審問。外面的都是苦主,來聽消息的。」

「竇解……」王中正的聲音一下小了起來。

李師中和竇舜卿的關系,王中正是知道的。李、竇二人在秦州是聯起手來跟王韶為敵,一頃和萬頃之爭也在朝堂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兩人可以算是盟友。可今次竇解都押上公堂,被李師中親審了。

如果不是李師中跟竇舜卿翻臉,那么竇解的罪名絕對小不了,罪證也肯定是明明白白,使得以秦州知州的權力都壓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