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三)(1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624 字 2020-08-30

【第二更,求紅票,收藏】

韓岡上京時曾聽說過智緣的名字,也聽說過他的手段。

三命僧願成,醫僧智緣,是大相國寺中名聲遠播的兩位僧侶,總在豪門達官中行走,當時剛剛入京的韓岡無緣得見。

願成善於算命,觀人體貌便能斷其三生休咎,說起人生過往能分毫不失,並言及前生後世歷歷如真,所以人稱三命僧。而智緣的醫術更為神奇,世傳他只要只手診脈便能知人貴賤休咎,甚至可以按父脈而知子禍福,所言精准如神。京中官宦貴人趨之若鶩,不是延請兩人上門,便是親自登門造訪。

不過對於願成和智緣兩人的傳奇,韓岡當時聽了便哈哈笑過。三生輪回本是飄渺,診父知子更是荒謬,他是半點不信。

但據說王安石卻是真的相信智緣的本事,有傳言他跟天子談及智緣時,說道『昔秦醫和診晉侯之脈,而知其良臣將死。夫良臣之命乃見於晉侯之脈,則診父知子,又何足怪哉!』

但只是這個關於王安石的傳言,韓岡卻有些懷疑,一是天子與參政在宮中私下里的閑聊,怎么這么容易就傳出來,在市井中被人口耳相傳?第二,若是王安石真的相信智緣的本事,當智緣自告奮勇來秦州,當不會吝嗇一件紫衣【注1】。

很可惜,當韓岡看到智緣的時候,他穿得袈裟還是赤色的。

韓岡與王厚並肩進廳時,王韶和高遵裕正陪著一為身穿赤色袈裟、五十上下的僧侶在說話。除了智緣,自不會由他人。

韓岡、王厚向王韶和高遵裕行禮如儀,直起身又轉過去面向智緣。智緣大咧咧的坐著,王厚便欲作揖。可眼角看到韓岡直著腰紋絲不動,便也跟著停住了動作。

智緣沒有官身,韓岡不會自降身份先向他行禮。盡管智緣是方外之人,不用俗家禮法。但既然要為朝廷拓邊河湟,來西北邊境追求名望功勞,就不要裝出個高僧大德的模樣來——當然,其中最關鍵的,是韓岡不喜佛教。若是面對飽學宿儒,即便沒有個官身,韓岡也不介意謙恭一點。但對上吸民膏血、不事勞作的僧人,他可做不到恭敬謙卑。

對視了很短的時間,智緣見韓岡並不打算先見禮,臉色便是微變。他磨蹭了一下,終於還是起身向韓岡合十躬身,「小僧智緣,見過韓機宜、王機宜。」

智緣的聲線渾厚圓潤,如同禪唱。其聲自丹田出,一張口,醇和的聲音就在耳邊回響。用這副聲線向人解說經文,論**福,也難怪能掙下如許名頭。

韓岡方才拱手回應,「大師善醫之名,韓岡聞之久矣,如雷貫耳。素慕尊顏,卻緣吝一面。今日得見,終遂平生所願。」韓岡老於世故,這恭維式的套話說得極為順暢,王厚跟著韓岡說了一通,各自哈哈笑了兩聲,重又坐下來說話。

雖然甫一見面,就有點不愉快,但韓岡並不否認智緣的魅力。這和尚相貌端正,闊面大耳,甚有佛象。身材雖不高大,但端端正正的坐著,如同一口青銅鍾,身子毫無一絲偏倚,一看更是不脫高僧大德的形容。而且其說話間恂恂有儒者之風,儒釋道三家的經典也是信手拈來,討論起九經經義,雖無韓岡精深,但他旁引博證,把佛道兩家的經文為儒學經籍做注解,卻也絲毫不落下風。

等說過幾句閑話,堪堪到了飯點,王韶使人布下宴席齋飯,將古渭寨中的大小官員如苗授、趙隆、楊英他們一齊喚了過來陪客,給足了智緣臉面。

坐入席中,智緣指著飯菜又說起了養生之道。憑著他醫僧的名頭,一番話說得王韶、高遵裕都心悅誠服。最後他甚至即席賦詩,與王韶這個進士相唱和,風頭完全把韓岡蓋了下去。

被智緣搶去風頭,韓岡並無絲毫慍色。他本就希望智緣的本事越出色越好,這樣才能為河湟開邊之策去說服更多的蕃部。在大航海時代,基督教的傳教士們往往精通天文地理醫學建築,每一個都是多面手——只有過人的才能,才能讓傳教的對象信服。先讓自己成為信任的對象,然後才能把教義灌輸出去。而智緣的出色,也就讓韓岡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智緣的才學的確過人,尤其是身兼三家之學,能讓不少士人甘拜下風。不過這也難怪,如今的儒林風氣,是儒釋道三家互相印證,三教一家的說法,不論哪一派都有人提出過。儒釋道三家,經過千年的並存發展,早就不復舊時的涇渭分明。許多時候,在民眾中佛道與其說是教派,還不如說是民俗。

而從世風上,已經融入世俗的佛門道門都日益興盛,信眾無數。就算是崇儒排佛的士大夫,他們的家人也會到寺廟里燒上兩柱香,比如韓岡的老師張載、還有程頤程顥,都是對浮屠二字深惡痛絕,但韓岡可是親眼見過,張載的家眷、程顥的夫人去廟中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