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諸士孰為佳(中)(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702 字 2020-08-30

王安石在後面也看到了韓岡的文章,卻是在搖頭:「文字尚有待琢磨。」

殿試的交卷速度,要比禮部試快上一點,不管怎么說,也沒人敢讓天子等到三更之後。

今次殿試,開始的早,結束的也早。

到了午後時分,天子已經轉回到後殿休息,而最後一名考生,也終於交上來自己的試卷。

接下來,就是批改的工作了。

以曾布、呂惠卿為首的知貢舉的那批考官,並沒有出現在殿試上,而是由趙頊另外任命一批官員,擔任考官——詳定官、編排官、彌封官。

殿試審核之制,與禮部試差不多一樣,僅僅稍有區別。

應考舉人交卷之後,先交付編排官,去掉卷首姓名籍貫,改以字號數字來排列。然後給彌封官,指揮三館書吏謄抄、比較。接下來,交付考官定等,再次彌封後,交送覆考官再定等。前後定等完畢,最後交送詳定官啟封對照考官和覆考評判的異同。詳定官最後確定下名次,將試卷謄本重新繳還給編排官,揭開籍貫姓名,與本卷中的字號對應,將確定下來的名次,呈遞給天子。

——到了這一步,基本上就是禮部試的翻版,大同小異。但接下來就不同了,因為評判出來的結果要交給天子審核。這一事,就會改變進士們最後的排名。

到了快入夜的時候,趙頊給殿中等候結果的考生們賜了酒食。聽著前殿的謝恩之聲,今科進士名次的榜單,連同考生們的試卷正本,一起呈到了趙頊的面前。

余中、朱服、邵剛。

這三人是考官們定下的前三名。

趙頊將三人的試卷找了出來,文字和內容都算是出類拔萃,這個排序並沒有問題。

接下來,趙頊看著後面的名單,一直看到了二三十位,也沒有看到他方才關注的兩個舉人的名字。著意找了下葉濤,竟然被放在了第五十六名,歸屬第三等。再看看韓岡,則更慘一點,卻是第三百八十四名,排在第五等,幾乎是最末了。

看著自己看中的貢生,竟然被放到了如此之後,趙頊只覺得自己的眼光被侮辱了,心頭便多了幾分不快。

讓李舜舉在一摞四百張的卷子中,找出兩人的考卷,趙頊便聚精會神的看了起來。

葉濤的文章很好。趙頊方才就是因此而停步良久。只是現在看起來,內涵的確是顯得空洞了一點,沒有說到多少實在的東西。所以被置於第三等,這不算考官的錯。可趙頊又讀了兩遍試卷上的的文章,感覺仍是很喜歡,直接用朱筆抹去了試卷一角上的『五十六』,改寫了個『九』上去,將之提到了前十名中。

相對於葉濤,韓岡的情況就正好相反。文采只能算是中平——不過比起前日趙頊特地要來的韓岡在禮部試上所寫的史論,還是要強上一些——但每一個段落,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緊緊扣著題目。

新法推行幾年來的施政利弊,尤其是在陝西一地推行情況的論述和評價,可以說是一針見血。與對黨項和吐蕃的戰事緊密相連。沒有哪一位陝西來的貢生,能有韓岡這等深刻的手筆。也沒有一個來自於其他地區的考生,能對他們所了解的當地情弊,說得如韓岡一般通透。

趙頊明白,韓岡畢竟不同於其他考生。參加過橫山攻略,參加過咸陽平叛,並且是從頭到尾的經歷了河湟開邊的一切艱難困苦,更是樞密副使王韶,在熙河路上最為重要的助手。經歷之豐,在他這個年紀,當世已是無人能及。

站立的角度不同,看事的眼光不同,行事的經歷也不同。趙頊看著韓岡的這份卷子,感覺著完全不同於其他士子的文字,哪里是考卷,分明就是一份來自於陝西邊地重臣的奏疏。

平實、直觀,讓天子看到施政上的弊病,同時給出的意見又能讓朝堂很容易的作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這樣的奏疏,也只有精於政事的名臣才能寫得出來。

趙頊平日里也喜歡翻看舊時名臣的奏章,韓岡今次的策問,比起那些名臣,也只是在文字上有所欠缺而已。

所以韓岡的名次才被評得這么低。類似於奏疏的風格太過於特別,當然不會受考官們所喜。但趙頊不同,他所處的位置,讓他與考官們看人看事的角度就不會相同。

他們不喜歡韓岡的這篇策問,但趙頊就十分喜歡。

所以,韓岡的這個三百八十四名,就只有讓排在前面一位的慕容武降下來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