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閑來居鄉里(七)(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654 字 2020-08-30

雖說王韶、高遵裕現在都離開了熙河路,但各自都是升遷。王韶的樞密副使就不用提了,高遵裕則是去了河東路,比起新成立的熙河路的副總管,河東路兵馬副都總管,明顯要高上一兩級。兩人雖然離開,可留下的陰影則更為龐大。

與他們這樣的龐然巨.物合作,誰都害怕自己的一份被吃掉。以怡和號為首的多家商行在秦鳳路是地頭蛇不假,在秦州,他們也不怕王、高兩家商行在商業上的競爭。可棉布這門生意是要做到京城里去的,在東京城中,秦州的地頭蛇只能算是黃鱔,而強龍依然是強龍。

要不是韓岡一向不獨食,今次的表現又足夠大方,開出的條件更是讓人無法拒絕,也沒人願意跟宰相家的女婿一起做生意。齊大非偶這個成語,不論是在談婚論嫁上,還是生意場上的合作,都是有幾分道理的。

韓岡不怕王家,也願意與王家分潤利益,但他卻著實擔心太後家的胃口,不忘再三囑咐著表弟:「不要想著靠你的岳家,那是條鱷魚,能將所有的份全都給吞下去,一根骨頭都不會留給人。」

馮從義是高家的女婿,但只是遠支而已,真要讓高家獨占東京城棉布市場,他的岳父岳母也占不到多少好處。而馮從義也知道他的根基在哪里,點頭應道:「小弟明白。」

「如此就好。」

韓岡不再有什么擔心,但馮從義卻還有著一份隱憂:「只是今次拉了這么些人進來,攤子鋪得如此之大,若是不能三五年內有足夠的棉田開辟出來,到時候,行會也很難維持得住。」

設立行會的目的是賺錢,今次秦鳳、熙河幾家商會要成立行會,共襄盛舉,便是為了棉布的潛在利潤實在太大。若是就一年幾十萬貫讓各家來分,那個願意付出如許大的精力。就是秦州城內的糞行,一年還有十來萬貫的周轉。

「不用擔心。」韓岡對此都有考量,只是沒有跟馮從義說,「先不說日後的移民,眼下有了廣銳軍為首的漢人弓箭手作為榜樣,就可以引誘蕃兵弓箭手們群起仿效。只要他們種好了地,日後又是一個棉花的重要來源。」

「蕃人?」馮從義驚問著。

「當然是蕃人。不給他們一個種田賺錢的路,日後他們開始多種糧食可就麻煩了。」

可以參考一下,幾百年之後,西方列強控制下的殖民地,是如何發展和穩定下來的。主要靠的就是單一化的經濟生產,將殖民地納入自己的產業鏈中。所以當殖民地獨立之後,從原有的產業鏈中脫離,國家經濟會有一個暴跌的時期,能否再恢復,就看各國自己的治理水平了。

韓岡的想法就是要引誘開始農耕的蕃人種植棉花等經濟作物,就像如今朝廷引誘游牧為主的蕃部大量的養馬用來交換茶葉。

一旦熙河蕃部都被歸入到大宋的經濟圈中,生產生活全都離不開大宋的商業活動,就算有人唆使他們反叛朝廷,也會被他們給反過來打翻掉。

這個時代可沒有民族獨立的潮流,而是四方蠻夷都對漢家文明頂禮膜拜,以至於有傳言說,契丹的皇帝要在銀佛背後刻下『願來世生中國』的字樣——雖然韓岡不知此事是真是假,而『中國』是不是指得大宋。但從吐蕃貴人對漢物的喜好,以及如今對大宋官員的敬畏中,還是能看出一二來。

「按照朝廷的規定,給予歸順的蕃兵弓箭手的田地是一百畝,小頭目兩百畝,大頭領是三百畝。但蕃人不會種田,漫種薄收,勉強糊口而已。如此下去,當然會難以安定下來。若是能讓他們變成靠著種植棉花來賺錢,必定能吸引其他蕃人陸續投效,下山種田。」

「那還要靠著姨父來指點他們了。」

韓岡點頭,這也是給自己父親韓千六一個發光發熱的機會。

現如今韓千六在移民中名望很高,尤其是本不擅稼穡的廣銳軍,他們若沒有韓千六所在的屯田務的幫助,來隴西的第一年就要絕收。不過在蕃人中的地位,韓千六就遠遠不如自己開創了療養院、為吐蕃貴人們治病療傷的兒子。若是韓千六出手幫助他們學著種田,蕃人弓箭手們的生活富足起來後,也必然念著韓家的好。

如果父子兩代都能與蕃人結下深情厚誼,後面韓家的幾代人,都能從中得到極大的好處。

與韓岡就棉紡業的前途說了一通之後,馮從義起身告辭。

韓岡送了他出去,回來後,躺在躺椅上回想著整樁事情是否有所疏失。

棉紡上的事情解決,今次回鄉,該做的事都做完了。再歇息些日子,便要離鄉返京。

不知這段時間,京中的朝局變成了何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