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百慮救災傷(四)(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691 字 2020-08-30

也夾了幾塊酒糟鵪鶉吃了,王旖問著韓岡:「官人,今天還要不要出城去?」

韓岡點點頭:「今天要校閱各鄉保甲,城外的校場都已經准備三天,晚上要賞賜參加校閱的保丁酒食,可能要遲一點回來。」

白馬百姓冬天的生活,並不是休息。在保甲法推行之後,各地的保丁每月都要進行操演,而到了冬天更是要連續多日進行軍訓,習練弓法、槍棒,還有小規模的戰陣。這些事,主要由縣尉負責。不過知縣本人也有必要參與其中進行監督,而且還要參加檢閱。

「保甲的校閱還要辦,最近不是要節省錢糧嗎?」王旖奇怪的問道。

「這一份錢糧省不得。就算占用了其他方面的開銷,開封府也能給補上。」韓岡又嘆道,「更別說要防著賊人乘勢作亂,只要災情不減退,白馬縣的各鄉各里,就一直要時刻准備好出人出力。」

從內院出來,就是韓岡的工作場所。主要的公事,還是在三堂的官廳中解決。如果要審案,則試情節輕重

經過了兩個月的磨合,縣中的政務已經上了正軌。官吏們都熟悉了韓岡的行事作風,而對於韓岡來說,誰堪用誰不堪用心中也都有了數。

諸立算是個得用的,不過韓岡平時處理公務,卻多指派了胡二出來做。雖然在縣衙的胥吏中,胡二的勢力遠不及諸立,平日里也對諸立也是恭恭敬敬。但他跟諸立明顯不是一條路,所以得到了韓岡或明或暗的支持。不過這一偏袒,是建立在處事決斷大體公平的基礎上的,韓岡不會為了維持平衡,而壞了更為重要的公平。

韓岡抵達官廳的時候,負責鑿井的井十六就已經守在門外。

坐下來後,韓岡命人招了他進來道:「你那邊的情況怎么樣了?」

井十六恭聲回著:「回縣尊的話,現在已經鑿到了有十五丈。不過這兩天正在破石,要慢上一些,但過去後就能見水了。」

韓岡聽著點了點頭,這個進度還算能讓他滿意。再問道:「那你今天來縣衙又有何事?」

「稟縣尊。」井十六一拱手,「眼下水井越來越深,原來縣中所批的五十根楠竹已經不夠用了,還請縣尊再撥下五十根,以護井壁。」

楠竹,也稱毛竹。並非白馬縣所產,在河南也少見,主要生在長江以南。蜀地的日常生活中,用上楠竹的地方有很多。如煉鐵,南方用的木炭,北方多用石炭,而蜀地用得則是竹炭。富順監開鑿鹽井,毛竹或者叫楠竹,也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幸好白馬縣靠著黃河,這一段的河堤甚至號稱金堤。為修堤岸,各項物資當然不能少。根部如海碗般粗細的巨竹就是防洪用的儲備物資,所以白馬縣的倉庫中也能找到。

儲備物資無故不可動用,不論今生後世,都是一條鐵律。不過為了開鑿深井,韓岡也不管這些規矩了,反正以他的資格不需要擔心這方面的攻擊,借口也是十分充分的。只是他批下去的投資不小——雖然五十根巨竹數量並不算多,但已經是庫存的四分之一——沒想到還要追加。

「也罷,我這里還有一百五十根楠竹,就都給你。」韓岡也不管用光了儲備後面怎么交代,總能有辦法彌補起來的,關鍵還是在水井上,「但你要記住,這竹子如果能用其他木料替代的盡量替代,實在不行才可用上。決不許有多余的浪費。」

井十六連忙磕頭答諾:「縣尊放心,小人明白。」

開鑿深水井所用的工具,從原理上類似於沖擊鑽。實際上就是將一個豎起來一人高,幾十斤重的鐵質沖錘吊起來,讓其自由下落,將擋在前面的石板一下下擊碎。

據井十六所言,這種重錘叫做圜刃,是蜀地鹽井特有的工具。為了將井十六所說的圜刃給打造出來,花了城中鐵匠六天的時間。圜刃沖鑽出來的洞只比碗口略大,需要用楠竹來做套筒以護住井壁不至於坍塌——不過這么狹窄的水井,如果不能自流的話,要想提水就會很麻煩。

韓岡對這種開井法很是有興趣,既然鹽井、水井都可以如此開鑿,那么油井當然也應該可以。韓岡記得後世在白馬縣,也就是滑縣附近,有座規模不小的油田。說不定,就在韓岡的腳底下,便有黑色的黃金在流淌。只要能向下開上三五千米的井深,那么多半就能看到黑色的石油噴上天際。

韓岡自嘲的笑了笑,開玩笑的想法到此為止。在興趣之前,他更為重要的工作是救災。

真想要挖油田,還是去延州【延安】更合適一些。延州石液那是有名的猛火油的原材料,鄜延路,乃至關中百姓所用的燈油,多有用著這些滲出來的石油。已經露了頭的礦產,理所當然要比潛藏在地下的礦藏更容易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