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禮天祈民康(四)(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646 字 2020-08-30

幸好韓岡帶來的隨從們,有幾個懂漁情的,他們遠遠地在外圍守著,順便也在冰面上打洞,給韓岡弄上來了七八條黃河鯉魚。

都是一尺多長,已經在寒風中給凍僵了。

嚴素心掌著廚刀,指揮著隨行而來的兩個廚娘,在河灘邊處理起鯉魚來。

一邊的小鍋里開始咕嘟咕嘟的煮著魚羹,而嚴素心又開始在砧板上料理起去腮去內臟的其他幾條魚來。做得不是別的,而是京中如今最為流行的魚膾,也就是生魚片。

魚膾,一個是要看著魚的新鮮程度,還有種類。黃河鯉魚算是河魚中最好的一種了,又是剛剛釣上來的,再新鮮不過。

而同樣重要的則是刀工。嚴素心於此事上最為擅長。她片出來的魚膾,纖薄如蟬翼,白得近乎於透明,吹口氣仿佛就能飄起來的樣子。

韓岡夾起一片,占了點調料放進嘴里,冰鮮嫩滑的口感頓時在口中擴散開來。

放下筷子,韓岡對著素心笑道:「若是歐陽文忠和劉原甫猶在,若能嘗到素心的手藝,必不會時時提魚造訪梅聖俞家【梅堯臣】。」

梅堯臣家侍女善做魚膾,歐陽修、劉敞,『每思食膾,必提魚過往』。雖然沒有嘗過梅堯臣家侍女的手藝,但韓岡確信,嚴素心的手段絕對不在其人之下。

「梅聖俞?就是那個鯰魚上竹竿?」王旖問道。

「對!」周南笑著點頭,她對京中故事比韓岡、王旖都要熟悉,「就是那個鯰魚上竹竿,猢猻入布袋的梅堯臣梅聖俞。」

梅堯臣以詩知名三十年,與歐陽修等重臣交往甚密,可惜始終不得一館職。晚年參與修《唐書》,對其妻刁氏道:「吾之修書,可謂是猢猻入布袋。」刁氏則回道:「君之仕宦,何異於鯰魚上竹竿。」

梅堯臣說他修史書,如同猢猻鑽布袋般容易,而刁氏則笑他做官卻比鯰魚爬竹竿還要難。梅堯臣夫妻的這番對話,正是一句佳對,被人聽了後,很快就流傳開來。

無論是韓岡,還是王旖、周南和雲娘,對素心的手藝都是贊不絕口。今天的魚膾,更是驗證了她的廚藝。

韓岡吃了小半條,停了筷子。魚膾雖好,卻不能多吃,尤其是在冬天,吃多了會傷脾胃的。而其他幾位,也都沒有多吃,

韓岡的一對兒女,這時鬧著要下地來。兩個孩兒到了河邊上,始終都是由乳母給抱著,一刻也不讓他們下地。畢竟是在冰面上,被鑿開的洞,大人掉不下去,小孩子可說不准。尤其三歲上下的小孩子還喜歡亂跑,很容易出事。

韓岡將兒女抱到膝前,對著妻妾笑道:「偷得浮生半日閑,今天可是難得的清閑。」

嚴素心笑得有些悲傷:「可是等過兩日,官人就又要忙起來了。」

「那也只是一時而已。」韓岡安慰的沖她笑了笑:「我不想多摻和現在朝廷上的事。韓子華、呂吉甫都有私心,為夫何必趟那汪渾水。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心上能輕松一些。接下來的日子,也可以多陪陪你們。」

……………………

「韓岡還是不肯奉詔?」

「回官家的話,府界提點韓岡的確不肯奉召。」

奉旨前往白馬縣的童貫連頭也不敢抬,他前日第二次去白馬縣,詔令韓岡接手,但韓岡又給拒絕了,一點也不松口。

趙頊暗嘆了一聲,終究都是不省心的。

他此前也從孫永那里聽說了一點消息,韓岡只想要一個軍器監,卻不願接受中書檢正。雖然去了中書容易升官,但會摻和進如今紛亂的朝局中,從韓岡的角度來說,這的確不是好事。

可韓岡的盤算趙頊也能看得清楚。

這算什么?!

看到王安石走了,正好可以在京中興風作浪了?

將關學送入京城,讓張載在開封城中宣講格物致知的道理。如果給了他一個機會,說不定轉頭就要再一次建言,讓張載進入經義局了。

做臣子的都有私心,趙頊也能體量,韓岡的私心算是好了,是為了他的老師,為了他的學術而努力。總比為了錢財、子孫要光明正大上一點。

但私心就是私心,對於朝堂來說,對於天子來說,其實都是一樣的。

趙頊不是不能容忍臣子的私心,但要想有私心,最好還是不要表露的那么明顯比較好。

「童貫!」

「奴婢在!」

「你去白馬縣,傳朕的口諭,宣韓岡即刻入覲。朕要親自問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