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696 字 2020-08-30

不只一個人攻擊韓岡求名心切,將國之利器泄露於外。只不過這些攻擊,對韓岡來說僅是些小麻煩而已。

「契丹、西夏有沒有弓?沒有弩?沒有甲胄?沒有刀槍?他們都有,只要不如我大宋精良罷了。」韓岡當日在崇政殿上回答天子的疑問,「有了飛船和霹靂砲又如何,我們能讓刀劍更為犀利,能讓甲胄更為堅實,也可以做出更好的霹靂砲和飛船來,可以投得更遠,在城中就把契丹的霹靂砲砸毀。可以飛得更高,直接在天空中用勁弩將契丹的飛船射落。大宋的精工名匠,只靠仿效是學不走的。」

韓岡根本就不將受到的彈劾放在心上,反正逼到最後,他將火炮拿出來就肯定能過關,根本就不需要有半點擔心。而他這番近乎強詞奪理的一番辯駁之後,趙頊就打了個圓場,讓他將功抵過。

七月、八月、九月三個月里,軍器監城內城外兩個廠區,總共打造了五萬三千套板甲,是過去兩年的總產量,十倍於過往,這份功勞,就抵了韓岡所受到的罪名。

但韓岡不干了,他可以辭了這份功勞,但他絕不認罪。宣講格物致知的道理若是成了罪名,日後還怎么推廣他的學術?

韓岡的態度很是惡劣,不過王安石過去其實也做過這等事。

因為對一樁殺人案的判罰有不同的看法,當年正做著開封府推官的王安石與同僚爭辯起來。而後經過朝堂公論,判了王安石輸。按規矩,王安石應該為自己的錯失上表請罪。可王安石就硬是不認罪,拗相公的脾氣在那時候就已經嶄露無遺,而最終的結果則是『詔不問』,就這么算了。

韓岡現在為了推廣氣學,同樣是梗著脖子不認罪,趙頊也拿他沒辦法。最後同樣是詔不問,順便將監察御史們的彈章一起留中,糊弄過去了。翁婿兩人一個脾氣,鬧得世人都說他們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對於這一場風波,趙頊心頭也是有點不舒服。他都出面打圓場了,可韓岡還是一點面子也不給。

只是處置了韓岡又能怎么樣?是能讓契丹人不再打造霹靂砲,還是會讓契丹人相信飛船上不了天。既然是挽回不了的局面,強要治罪韓岡,又有什么意義?不怕讓天下人寒了心,不敢再獻上自己發明的軍器?

所以趙頊最終還是選擇了支持韓岡。

這些事已經算是過去了,韓岡也的確依言辭了功勞,王雱無意再說及此事。韓岡願意為了推廣氣學而付出這些代價,從王雱的立場上,也不便勸說。

軍器監廠區的空氣中,四出飄散著煙灰,這是焦炭大量使用的結果。王雱來得多了,也不以為意。看著一片空地上正在堆著磚石土料的工匠,王雱笑道:「這是第三座爐子了,不會再倒吧?」

韓岡無奈的苦笑著:「想來應該不會了。」

煉鐵爐此時多得很,但韓岡要造的煉鐵高爐有些貪大求全,最近已經倒了兩座,又成了他的一個罪名。不過現在在建第三座比前兩座足足矮了一半,只比正常的煉鐵爐大了一圈而已,多半就能成功了。

看得出韓岡有些尷尬,王雱又笑道:「不過現在京中官宦人家都開始用焦炭了,也是玉昆你的功勞。」

「這份功勞我可不敢要。」韓岡搖著頭,「防都防不住啊!」

高爐尚未成功,不過在煉鐵時用焦炭倒是有了些成效。礦石、石灰、焦炭一起煉出來的生鐵並不輸木炭多少,同時煉焦後的產物煤焦油也成了猛火油的原料之一,讓韓岡有了充分的理由來推廣煉焦工藝。

不過也是盛名所累,韓岡如今在百工上的名氣越來越大,已經超越了他在醫療領域的名聲,所以等著偷學他的發明,用來賺錢謀利的人數不勝數。焦炭一出,多少人都開始試用。用了之後就發現,焦炭比起煤炭更為耐燒,且少了煙氣。所以如今汴京附近,就一下多了許多做燒制焦炭的爐窯,一干大戶人家都開始在生活中使用焦炭。

「就是傳得也太快了,就跟軌道一樣,才多少日子,就遍地都是了。」

「這樣其實也好。一人之智不及眾人之智,等焦炭的使用遍及天下,肯定能會有更好的煉焦手段出來。」

王雱就很難理解韓岡的想法,完全不把技術擴散當成一回事,反而是盼著有人學過去,「給西賊北虜學了去終究不是好事。」

「學去了又如何?能跟大宋比產量不成?」韓岡哈哈笑道,「何況只是些看了就能學會的東西,本來就保不了密的。簡單的東西好學,工藝復雜的手藝,可沒一樣流傳出去。似是而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