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19)(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616 字 2020-08-30

韓岡見著燕達身為主將,卻騎著一匹肩高還不到四尺的矮馬,實在不像樣子,看著就讓人笑話,哪里還能擺出大將的威風,震懾軍中?就把自己一直以來騎著的一匹有著北馬血統的良駒送給了燕達,盡管還是比不過燕達之前的黃驃,但也算是看得過去了。

「諸峒蠻軍在外面殺人放火,做得都是斬草除根的活,但李常傑始終沒有出來一步。」燕達為坐騎謝過了韓岡,說起了正事,「接下來該怎做?是否要」

章惇沉吟著,「還是要慢一點,解決了富良江北面,再考慮南面,要以防萬一。」

「現在才是臘月上旬,我們還有近兩個月的時間來打進升龍府,要穩著一點。」韓岡說道,「而且交趾人將船都拖到了南岸,還要用些時間,將木筏或船只打造出來。」

未慮勝、先慮敗。章惇和韓岡的謹慎,讓燕達感到安心。

盡管已經打得交趾人不敢渡江來反擊,可就算將新兵都算進來,掌握在安南行營手中的兵力畢竟也只有萬人,一旦疏忽,就是萬劫不復,完全沒有失敗的余地。

不過話說回來,官軍兵微將寡,能打到富良江邊,就是功勞;沒有攻下交趾王庭,這並不是罪名。即便現在章惇、韓岡領軍回師邕州,都是大功一件。

當然,燕達不會認為章惇、韓岡兩人會就此罷手,見好就收。

兩名主帥的心中都是轉著將交趾徹底滅國的打算,一勞永逸的解決南方的敵人。要不然一系列有損兩人聲名的舉措,就不會從安南經略司中給傳出來,這都是為了鏟除交趾立國的根基,其當務之急就是要清理土地上的人口。

從經略招討司的臨時駐地出來,燕達就遇上一隊押送生口去城北營地的士兵。一行人中,男女老幼都有,踉踉蹌蹌的在長槍之下走著。

舍不得耕種許久的土地,舍不得居住數代的家宅,更舍不得燒毀家中後院的存糧,戀土的農耕民族不到最後一刻就不會逃離家鄉,能下決斷的畢竟是少數,等到州縣官們紛紛南逃,連組織撤離的主心骨都沒有了。

沒有山巒可以藏身,由河流沖擊而成的三角洲平原,就連面積稍大一些的樹林都少見,除了渡過富良江,也沒有別的道路。但十數萬人要渡過大江,哪有那么容易。道路都給擁堵了起來,到最後,就只能成為俘虜。

同情?

燕達的心中當然是有一點,周圍士兵們眼中也隱隱藏著一些。當看到飽經磨難被換回來的漢家百姓之後,一點同情全都煙消雲散。

而且燕達看到更多的還是復仇的快感,尤其是從邕州征召而來的新軍,一個個都與交趾有著血海深仇,親人罹難,屋宅不存,如今終於能在交趾國中報復回來,心中只有痛快暢意。大部分針對平民的差事,都是交給他們去完成。

常言道匪過如梳,兵過如篦。

殺入富良江北岸的數萬洞蠻,即是兵又是匪,一梳一篦的來回掃盪,城鎮鄉村都毀於一旦。而在他們劫掠地方的同時,宋軍的腳步繼續向著南方緩緩前進。但富良江下游的這片平原畢竟不大,數日之後,慢慢行進的大軍,已經能聽到富良江江水的流淌。

「唐時的安南都護府駐地、現今的交趾王都。這座矗立於富良江畔的南天都會,自唐武德四年立城以來,歷經多方之手,名號改換不定。從始建時的紫城,到唐末的羅城【螺城】,又在五代南漢守將吳昌岌自立後改名為大羅。

不過這之後,交趾的都城都在南方的華閭。直至李公蘊代黎氏立國,以大羅『宅天地區域之中,得龍盤虎踞之勢』,遂將交趾王都由華閭遷至此處。遷都之始,李公蘊率眾宿於城下江邊,有黃龍現於御舟,以其祥瑞,故改大羅為升龍府,迄今已有六十余年。」

何繕對交趾王都的介紹,讓人覺得他這個降人還是有些用處。不論他是早有所知,還是得官後才臨時抱的佛腳,有這份見識,倒是沒有浪費韓岡給他的那一張空頭宣札。

「現在還有近十萬流民聚集在富良江北岸。」燕達問道,「諸峒蠻軍都是摩拳擦掌,要將他們分食。這件事,是交給三十六峒和廣源軍去做,還是由我們動手?」

「只要官軍壓過去,他們自然就會四散而逃,只要將他們驅散就行了。」章惇無意去讓手上單薄的軍隊去賣苦力,「剩下的事,都交出去,只需要盯著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