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五)(1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634 字 2020-08-30

「胡義……就是韓義吧?他進京了?」王舜臣問道。

「跟著王中正一起上京的,不過昨天城門落鎖前早一步進了京城。」韓岡瞥了一眼王舜臣,「昨天夜里我倒是想找你說一說這件事……」

王舜臣摸摸頭,干笑道:「三哥你讓俺看的那幾本兵書太難了,根本都不是讓俺們這等武將看的,看著看著就困了。本就是給文臣看的文章,根本不是上陣能用。照俺說,還不如李家哥哥寫的交趾作戰心得。就是不識字,讓人念出來,也不需要多解釋,下面的小卒都能聽得懂。」

韓岡搖搖頭,苦笑了一下。王舜臣的話不為錯。

如今世間流傳的兵法,說戰略的地方太多,對於戰術細節上的問題講得太少。就是軍事百科全書式的《武經總要》,也同樣顯得過於簡略。

這方面的問題,是一直為韓岡所詬病的。他所參與的與軍事有關的遍敇和文案,則是一貫的不厭其煩。比如他所編訂的《軍中衛生條例》,如今通行,於世的修訂版多達四萬字,而當初在廣西增修的南方版本,因為地理氣候和疫病種類的不同,則又多出了兩萬字,數十條款。

但韓岡也不能放縱王舜臣:「話是這么說沒錯,但這些兵書里面都是蘊含了真知灼見,多讀一點沒有壞處。若是嫌太過簡略,你可以補充嘛。春秋和左傳之間的關系,記得我當初跟你說過——關羽和郭逵都喜歡讀左傳的——還有,既然你看過了南征紀行,難道我那位表哥被調任河北之後閑下來後在做什么你不知道?當初你也不是寫了一篇橫山作戰的心得嗎?」

王舜臣抓了抓脖子,他的這位韓三哥當老師當上癮了,讓李信寫南征作戰的心得,讓趙隆寫平茂州的心得,讓自己寫在橫山中作戰的心得。雖然知道其中的用心很深,但在油燈下咬著筆桿子的日子,實在不是人過的。

李信是興致盎然的在寫、在學,上次來信,還說找了個先生教授春秋,也不知是不是打算日後做個教書先生。而趙隆則是口述經歷,讓自家的幕僚做記錄,然後自己親自整理。他們都不敢把韓岡的吩咐不當一回事,王舜臣同樣也不敢,一樣是費盡了心思,將作業給完成了,但他實在不想做第二次,上陣殺敵,與賊人勾心斗角都比這個簡單千百倍。

韓岡看得出來王舜臣心中的抵觸,嘆了一口氣,道:「回去後好好想想。不求你苦讀不輟,只求能有會於心,與現實做個印證。之前讓你寫的那些心得,也不是要你寫出多好的文章,只是讓你有條理的記錄而已。在天子面前、在同僚面前、在下屬面前,都是有好處的,總不能只憑箭術做依仗吧?」

韓岡幾乎是苦口婆心的規勸,王舜臣也不再裝傻充愣的推搪,很誠懇的點頭:「三哥,小弟明白,回去後會認真讀書的。」

韓岡也不多說什么了,這件事還要靠王舜臣自己自覺。胡義馬上就要到了,對王舜臣說的話,也不好當著他面說。

胡義他本來有另一個名字,只是在投身韓家為庄客後改名做韓義。之後因功授官,也僅是恢復原姓,名字卻沒有改回去。

前一科犯了事,改個名字重新參加科舉的事也是有的。前科狀元劉幾在歐陽修第一次知貢舉的時候,因為文風被歐陽修鎖厭棄,故而被黜落,甚至還張榜貼出,給了個大紕繆的評語。

等到下一次歐陽修再次知貢舉,劉幾改了個名字再來考,特意改成了歐陽修喜歡的文風,以其文采便被擢為第一。在揭糊唱名的時候,登記名字叫做劉煇。歐陽修拿著這篇文章向朋友大加推崇,因為又錄用了一個出色的弟子。之後方才知道,這一位其實就是他一直拿出來當反面教材的劉幾。

而有些官員,因為得罪了高官,怕影響前程,改名的情況也為數不少。劉義乃是廣銳軍出身,舊名可是留了底,改回去只會自討苦吃。

除了胡義之外,還有兩個跟著韓剛立了功得了官的親隨,他們跟胡義一樣,都是廣銳軍出身。盡管在投入韓家門下時,沒有改名換姓,但在得官之後也都聰明的改了名。

胡義得了韓岡相招,很快就到了。也是很年輕的一個人,看模樣就是精明干練,等他行過禮,韓岡吩咐道:「你把王都知說的話再說上一遍。」

胡義拱了拱手道:「王都知只是在過潼關的時候,跟小人說過一次話,問了小人的出身來歷,還有投到龍圖門下後做了什么才得官。之後直到進了城,才讓小人來向龍圖道謝,說上次送來的茂州生葯甚好,他很喜歡,天子更喜歡。近日聽說涼州的馬鞍好,不知龍圖是否能帶上一具,以便能獻與天子。」

聽過胡義的轉述,韓岡問,「明白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