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634 字 2020-08-30

而且韓岡昨夜在福寧殿中的所作所為,不僅僅是功勞,而是對天子、皇後和太子的恩情了。那是呂端之於真宗、韓琦之於英宗的恩德。韓岡所做的,絕不下於他們兩位名相。

「為君分憂,乃是臣子的本分,豈能當得『委屈』二字?!」韓岡謙遜了兩句,便告辭道,「遼使之事既已議定,臣請告退。」

蘇頌也站起身:「臣亦請告退。」

既然面對遼國使臣的人選已經確定,至於邊境上的准備,又是決定等王安石這位新晉的平章軍國重事明日上朝後再作計較,韓岡和蘇頌自然也不方便久留。恃寵而驕,絕不會是好事,再多的情分都會消磨殆盡,韓岡很明白這一點。

韓岡和蘇頌離開了崇政殿,王珪便出班明說了:「韓岡既然已經接下了館伴使一職。這翰林學士就必須要加上,以免為遼人小覷了去……只是韓岡之前辭以不擅詞章,以臣之見,不加知制誥便可。讓其仍任舊差,只加翰林學士一職。」

翰林學士如果不帶知制誥,那么就不能算是執掌內制的內翰,而僅僅是單純的館閣之職而已。就跟龍圖閣、端明殿一般。

若是任命韓岡為翰林學士,又照常例將其身上的館職給削去,不論是一個還是兩個,那都是極為明顯的貶斥,向皇後怎么也不可能批復這項任命。必然要保留韓岡之前的端明殿學士和龍圖閣學士,再加上翰林學士。

只是這么一來,那韓岡就是身上有三個學士職了。

不過堂上的幾名宰執都視其為理所當然。盡管是一人手握三學士,但韓岡正得聖眷啊,定儲之功誰能無視?怎么說都夠資格了。而且端明殿本就是給老資歷的翰林學士,或是翰林學士承旨的加銜,反過來也不是不可以。這項任命,不要說是崇政殿里,就是在朝堂上,也不會有反對的聲音。

但屏風之後,卻安靜了很長時間。過了半晌,宰執們才聽見了向皇後的聲音:「記得王韶曾經擔任過資政殿學士吧?」

向皇後對河湟功成的印象很深。那是當今天子手上的第一份說得過去的開疆辟土的功績。是在王韶、高遵裕失蹤了多日,朝堂上都陷入了絕望之後才傳回來的喜訊。讓趙頊整整興奮了半個月之久。給王韶的賞賜也是一加再加。給王韶的資政殿學士的任命,就是在她的眼前定下來的。

資政殿學士原本是給卸任執政的貼職,但王韶因河湟軍功得授資政殿學士,從此之後,便沒有了必須擔任執政的約束。韓岡多年的軍功積累起來早已不輸當年王韶,這一回的定儲之功,更是獨占鰲頭。更重要的是就在昨夜,韓岡竟然推掉了參知政事的位置,這個舉動讓他的名聲好得不能再好了。三十歲不到的執政,在國史中都可能是獨一份,能千古留名的。而推辭了這項詔命,王安石多年拒絕入京為官也遠遠比不過。

司馬光當年為爭變法事,兩辭樞密副使一事,就是在他的國史本傳中也會大書特書一筆。他的門下弟子也沒少拿著宣揚。而韓岡為爭國本,辭了參知政事又是什么境界?同是執政,兩府副職,樞密副使可是比參知政事硬是要低上一級。別的不說,樞密使是被歸入執政的行列,而不是宰相之階。

既然韓岡辭了參知政事,改一個資政殿學士來平衡翰林學士的任命,也不是說不過去。

王珪躬身回道:「資政者,備顧問者也。以韓岡之能,當無不可。」

蔡確卻有幾分猶疑,向皇後並沒有將話說清楚:「韓岡此前已是端明殿學士兼龍圖閣學士。如今又將身任玉堂之選。臣敢問殿下,可是將端明殿改資政殿?」

屏風之後,有幾分不自信的聲音響起。向皇後問道:「可以兼任嗎?」

崇政殿中一時間沒了聲音。

如果是將端明殿改成資政殿。資政殿學士兼龍圖閣學士兼翰林學士,說起來跟之前差不太多。就算變成是龍圖閣改資政殿,讓韓岡雙殿一堂也還是能說的過去。

但如果按照皇後的心意,再加上一個資政殿學士呢?

資政殿學士,端明殿學士,龍圖閣學士,再加上翰林學士。也就是說,一人身兼四學士?!

每一名宰執都在數著指頭,觀文殿、資政殿、端明殿,龍圖閣、天章閣、寶文閣【注1】,再算上玉堂翰林學士院,殿閣之選加起來也僅有七任,即便將觀文殿和資政殿獨有的大學士一並算進來,也不到十數。

而韓岡……他一人就要占了近一半去?!

注1:在元豐年間,北宋有學士任的殿閣就只有這六處。紫宸殿學士、文明殿學士都是觀文殿學士的舊名號,宣和殿、保和殿、延康殿,則是徽宗時所立。而閣,是保存先帝的御書、御制文集、各種典籍、圖畫、寶瑞之物,以及宗正寺所進宗室名籍、譜牒等物的場所。在神宗之前,只有太宗的龍圖閣,真宗的天章閣和仁宗、英宗的寶文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