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24)(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749 字 2020-08-30

從太原府至真定府的井陘,眼下是最為重要的道路——這井陘即是娘子關的所在,不過現在的名字叫做承天軍寨。河東派往河北的援兵,就是走的這條路。

「麟府的兵馬如何?」

「不用想河外之地的兵馬了。雁門關既然被攻,北虜的目標又是太原,麟府軍和勝州的兵馬肯定會受到北虜的牽制,不可能騰出太多的人馬來救援。」

向皇後慌了,沒了麟府的援軍,仗可怎么打:「這……這如何是好!?」

「太原不失,河東無憂。」韓岡立刻說道,皇後六神無主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薛向也接口:「河東形勝之地,丟了代州,也不是滅頂之災。先行保住太原,北虜便南下不得。出援的兵馬解決了河北之敵,回師奪回代州也不在話下。」

向皇後吃驚不小:「去河北的兵馬不用調回來?!」

「來回奔波幾百里,其間勞而無功,那兩萬多兵馬就是調回來也沒力氣和士氣打仗了。」章惇強調道:「解決入寇河北的北虜才是重中之重!」

「那太原能不能守得住?」

關鍵的節點便是在太原。對照著沙盤,就是對軍事一竅不通的向皇後,也知道太原到底有多重要。太原西南連接關中,向南便是中原,東面有井陘道通河北,北面便是代州。

河東地理,就是從南到北一連串的盆地所組成。即便雁門關失陷的現在,只要太原能守得住,那么局面就不會落到最壞的境地。可萬一失陷了,那么

「殿下勿須擔憂。太原乃是當世堅城,不會那么容易被攻破。」韓岡說著違心的話,安慰著皇後。

現如今的太原城,可不是唐時的僅次於長安、洛陽的北方名城,北漢滅亡後,太宗皇帝燒了那座方圓二十四里,人口數十萬的雄城,遷址重建。如今的太原城,里面是一條條斷頭路,幾乎沒有易於通行的十字通衢,整座城池的修建目標是防止後世叛賊據城叛亂,防御的目的是防內而不防外。雖然由於地理位置的關系,太原城依然是天下有數的大城,可惜其防御能力還不一定能比得上一座普通的縣城。

向皇後聽出了韓岡話中的言不由衷,無力的一聲嘆,「王.克臣可能守得住太原?」

眾皆沉默。如果是空泛的問一句太原是否可守,還能學韓岡那般敷衍一下,但具體到人,誰也不敢打包票。

現任知太原府是王.克臣,同時也是河東路經略使。一個六十多歲的老臣子,僅僅是身份不低,並沒有多少值得讓人期待的地方。

王.克臣的兒子王師約是駙馬都尉,尚了徐國公主,乃是當今天子的親妹夫——徐國公主並非高太後所生,並不是太受看重。不過終究還是天家兒女,王.克臣的地位自是非同一般。

能與皇家結親,必然是勛貴世家出身。王.克臣的曾祖是國初名將王審琦,對太祖有翊戴之功。其祖王承衍更是太祖皇帝的女婿,作為太祖皇帝曾外孫的王.克臣當然是標准的世家子弟。而且他還考中了進士,在勛貴中算是很出色的人才了。

他的能力並不算差,在京東任職的時候,曾經在一次洪災中驚醒的提前整修河防,拯救了滿城百姓。可說多出眾也算不上,比起一干名臣來,還是有不小的距離。只是在皇帝而言,他比韓岡要聽話得多,而且祖父和兒子都是駙馬,與天家關系極深,作為自家人也更得信任。

但要談到王.克臣能不能應對眼前的局面,殿中君臣十幾人沒一人看好他。朝野上下,也不會對他有一分半點的信心。而且知太原府的責任並不僅僅是太原。

沒真正領過兵,手下又沒有良將,河外援軍很可能會被牽制住,麾下精兵更是剛剛被派去了河北,一時間趕不回來——按章惇的說法,甚至是不能調回——河東的局勢已是壞得無以復加,想要王.克臣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回天之力,未免太過苛求人了。王.克臣他本人,也在方才送到的八百里加急中,附帶了求援的奏表,半點也不能讓人放心的將河東的安危交托於他。

想要挽回現在的敗局,數遍朝中,有這等能力的,其實並沒有幾位。眼下在殿上,最合適的也唯有一人。

向皇後嘴唇動了動,卻沒說什么,只是同宰輔們一起望著殿中的那名深得她信任的年輕臣子。

在她而言,葯王弟子坐鎮京城,兒子的健康就能有所保證。只是兒子很重要,但國家安危更重要。而且這個壞消息還得瞞著天子,以免病情加重,這就決定了必須盡快解決入寇河東的北虜。

成了眾望所歸的焦點,韓岡暗暗一嘆,說不得,這一回又要去河東走一遭了。

只是再過兩天,就是太子正式出閣讀書,連儀式都已經准備妥當。要是自個兒去河東這么一耽擱,王安石和程顥那邊可就要搶個先手了。

這番心思一閃而過,韓岡仍沒有多作猶豫,孰輕孰重他還是拎得清。上前一步,韓岡對著向皇後拱手道:「臣韓岡,願為殿下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