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為慕升平擬休兵(21)(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717 字 2020-08-30

韓岡的事跡在遼國國內傳播得很廣,其中有真有假,但無論真假,都是被誇大的不像話。只是這些傳言多半集中在醫療領域,以及軍事上的那些發明。

至於用兵、治政,也只有最高層的一些人才會去關心。軌道就是其中鮮為人知的一種。畢竟在遼國,只聽傳言是很難產生直觀的認識。

「你確定是軌道?」蕭十三問道。

「我想不到有別的可能了!」張孝傑搖著頭,「那是韓岡的發明,第一條軌道也是他親自指揮修築,能一個月輕輕松松運送六十萬石,換成人又該是多少?人可不要搬來搬去的費時間!」

南京道的幾處出產石炭和鐵礦石的礦山,就是南府宰相張孝傑奉了耶律乙辛之命親自主管。

依遼國官制,南北兩府的左右宰相是總理契丹政務,為北面官,並不分管漢人;南京道的事務基本上都屬於南面官管轄。但耶律乙辛還是讓已賜姓耶律同時出任北面官的張孝傑去管理,可見有多看重那幾座鐵礦和石炭礦。

而在張孝傑的管理下,宋國在礦坑里使用的軌道也一並被學了過來。蕭十三沒親眼看過,一時想不到宋人的伎倆,但張孝傑可是一切親歷親為,讓遼國的軍事生產不至於被宋人拉得太遠。

這一回要不是突破了河東,需要他來此調節出征各部,同時管理劫掠來的收獲,接受俘獲了工匠,他現在還會在南京道,去督管軍器的生產制造。

當他聽說宋軍在一夜之間,就多了兩萬兵馬。一開始雖是懷疑過耶律道寧和他麾下的人馬是不是瞎了眼,沒探查出潛行而來的宋人。但當更新的消息傳來,說宋軍的兵馬還在增多,他立刻就想到了軌道。

飛船、板甲、霹靂砲,既然這個戰場上已經出現了這么多刻著韓岡印記的軍器,那么再多一個,又有什么值得驚訝的?那根本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

「乘坐有軌馬車不會耗費多少體力,而且有了這一條軌道,韓岡可是想要運來多少軍隊都可以。」

宋軍的出動速度嚇到了耶律道寧,嚇到了蕭十三,也嚇到了蕭十三之下的所有遼軍官兵。不過在得到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後,所有人都還能放下心來,因為那樣的手段不可能更多了。只要在這里守住了代州的門扉,宋軍最後也只能看著東北的方向望而興嘆。

但是現在,宋人既然能在一夜運送萬人行進百里,那么依靠軌道從開封到忻州又要多久?從長安到忻州又要幾日?也就是說,眼前的宋軍會越來越多,一直增加到他們承受不住為之。

張孝傑如此肯定,讓蕭十三心中最後只剩下一星半點的僥幸,「再看一看。只一夜功夫,應該不會有問題。」

張孝傑暗嘆了一聲,但他也沒有多說,一夜時間還是等得起,從代州趕來的援軍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休息。

宋軍並沒有隱瞞他們的行動。接下來的這一夜里,他們幾乎炫耀一般的用著有軌馬車將後方的兵員和糧草運抵前線。

親自在飛船上用千里鏡觀察的蕭十三和耶律道寧,從夜幕中分辨著那一縷縷微光,數著一列列抵達前線的有軌馬車,直至心臟如沉大海。

當太陽再一次升起,除了三千留守在忻口寨的士兵,韓岡手中的兵力達到了三萬八千余人,其中擁有近六千騎兵,駐扎在前線的七個軍寨中。被兵馬填滿的營盤中,一道道炊煙如同山中的密林,震撼著對面的每一位遼人的心。

這一支宋軍的主力。距離代州只剩最後的四五十里。誰都知道,宋軍的主帥肯定正在准備縮短這個距離。

與此相對應,經過了昨日的大舉增兵,遼軍的總兵力其實也達到了兩萬。在兵力上,仍是只及宋軍的一半,明顯占了下風。

但在過去,憑著這兩萬人馬,哪一個遼軍將領都是有信心與數倍於己的宋軍周旋一番。可是眼下這兩個數字的對比,卻說明了雙方在運輸能力上的差距,騎兵的支援竟然比不上以步兵為主的宋軍。

宋軍用軌道運兵的消息,讓遼軍的士氣加速跌落——縱然蕭十三對此下達了禁令,但由於遼軍內部的組織結構的問題,這些消息還是很快的傳遍了軍中。

底層的士兵不知道什么軌道,但他們知道如同神佛化身的韓岡。當大軍處於優勢時,這一點無關緊要,可一旦處於劣勢,韓岡的聲望就成了壓斷脊背的最後一根稻草。

除此之外,蕭十三還發現了一個同樣急迫的問題。

由於遼軍正軍,多為一人雙馬、三馬。兩萬大軍所擁有的戰馬竟多達五萬。

這就帶來了一個極為現實的問題——大小王庄的糧草不夠吃了。

望著對面緊閉的軍營,張孝傑如同被浸在冰海中,韓岡可能不戰而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