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欲雨還晴咨明輔(26)(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631 字 2020-08-30

是軍器監的?還是將作監的人?

馮從義心中猜度著,走進韓岡書房所在的院落。

「回來了?」

韓岡剛剛接待了一名客人,正在院中踱著步子,好似在考慮什么。

「回來了。」馮從義點頭,半弓腰行了一禮,問,「剛才過去的是誰?像是個生面孔。」

「將作監管鐵軌的李泉,當初為兄在軍器監時,他還是大金作的作頭。」

「哥哥找他是為了鑄幣的事?」

「都聽說了?還真夠快的」韓岡笑道,「其實找他談的是火器局的事。要談鑄幣,去找小金作的人更合適一點。」

「小弟也是才聽說。」馮從義道,「其實同州錢監的錢一向是最好。哥哥真的要辦鑄幣局,應該先找他們。」

「鐵錢以同州最好,銅錢則屬饒州最精。為兄也是早有耳聞,鑄幣局要是措辦起來,肯定會從兩監調人回來。」

鑄幣要越精細越好,版式制作越是精美,百姓就越是認定錢幣的價值。同州、饒州的錢監之所以制作精美,百姓愛用,幣值穩定,里面的工匠是關鍵。錢監里的匠人都是父子傳承的匠戶,手藝也是父子相繼幾個世代,一說起好錢,就會讓人想起饒州、同州。

早年陝西鑄鐵錢,曾經就有幾批因為制作精美,使得其市價與銅錢能達到一比一。之後就有因為百姓愛用,而上書請求將新錢改為一枚當兩文來使用的官員。

韓岡的打算便是用比過往更為精細的制作工藝,使得僅僅是黃銅、紅銅質地的錢幣,能標上十文,二十文的面值。

這一點不是不可能,韓岡後世曾經見識過的銅圓,就是因為制作得極為精美,便能標上一枚百文的面值。而韓岡想要制作的新錢,用不著做到那么精細的地步——後世的銅圓好像也不是鑄造出來的——只要比之前的小平錢有些進步就已經足夠了。

「但成本呢?」

能工巧匠能在花瓶大小的銅香爐上,鑄出百花圖來。可那樣的銅器,其價格之中,只有很少一份是屬於銅料本身,更多的就是人工本身的成本。

就是金銀首飾,金銀本身的價值是一部分,而剩下的,還有人工。越是精巧,其價格就越高。

錢幣的精美程度,一是鑄幣工匠們的手藝,第二則取決於母錢。范錢越是精細,制作出來的錢幣就越精致。但越是精細的母錢,其成本就越高,能夠使用的次數就越少。過於精細的紋路,很快就會在使用過程中被磨損殆盡。這就要加強母錢的硬度,但母錢的制作是雕刻出來,還要講究韌性,其實要求很高。

所以制作范錢的確要考慮到成本。馮從義的顧慮也是正常的。但韓岡還有很有信心。畢竟他所能尋找到的工匠,應該是工業社會之前,手藝最為出眾的一群人之一。若他們還不行,那么就不會再有其他人了。

關鍵還是要將他們本身蘊藏的手藝開發出來,就像當年韓岡在軍器監時一樣。要立足本身發掘潛力,通過各種獎勵、懸賞甚至競賽,來吸引工匠們發揮自身的才智,降低人工成本,加強工藝水平。

比如從合金本身下手,不同比例的合金其硬度也是不一樣的。另一方面,淬火、退火之類的手段,也能加強母范的硬度或韌性韓岡曾經看過西方的古錢幣,只比現在稍後幾百年,同樣沒有進入工業時代,但制作出來的金銀幣卻依然精美,上面的人像也清晰可見。盡管數量更大的銅幣使得對工藝成本的要求更為嚴格,但以當今的工匠手藝,還是能夠有所發揮。

如果韓岡的計劃能夠成功,將能很大程度上推動制造工藝的發展,同時工業管理也會有一個大的進步。

再以後,還可以去開發機器制幣,將鑄造改為壓制,更可以將將朝廷庫存的白銀和黃金,都改成金銀幣來使用。

不過那還要等日後再說了,眼下的鑄幣局,其工藝依然還是落在鑄造上。

「小弟明白了。」馮從義點頭受教,「若當真能跟當年哥哥主持軍器監,將板甲和飛船開發出來那樣,鑄幣局日後可就又是個熱門的肥差了。」

韓岡笑著搖搖頭,這小子就只在乎這一點。

「不過,那國債又是怎么回事?」馮從義輕聲問道,他只關心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