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17)(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959 字 2020-08-30

由於愛好詩文的士人數量,遠遠超過經義和自然。短短時間,送到幾位發起人手中的詩稿有上千份之多,每天還在不斷增長。雖然說這份期刊到現在為止連標題都沒定下來,不過在士林之中,影響力早就突破天際。要不是編輯部還沒有眉目,詩稿能將王詵、蘇軾等人給淹沒起來。

在這份期刊中,王詵是內定的編輯之一。在座的三位,雖然只是打下手,負責主持第一道關卡,但也算是編輯部的成員。

有韓岡、蘇頌在前,堂堂宰輔都甘願提筆為人修改文章,王詵也不會覺得有失體面。而且看到一些拙劣到可笑的作品,拿著朱筆在紙上畫上大大的一勾,總有一種莫名的快感。

「呃……」正在翻著蘇軾新集的一人突然驚異出聲,指著其中一首,問王詵:「晉卿,這個『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猶愛水雲鄉』當真是舍人寫給章七樞密的?」

王詵湊過去看了一眼,點頭:「正是。」

章惇上一次因其父、其弟強買民田,被趕出了京城,這首詩就是當時蘇軾寄給他的。

「不會吧?」

另外的兩人都看了這首詩,同樣面露驚容。

章惇出生時,因為其父不欲養,差點就被丟進水里淹死,在這方面就有些忌諱,沒什么人會在他面前提及溺嬰之類的事。但『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猶愛水雲鄉』【注1】這一句分明就是暗指章惇的出身。罵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就是好友也不該這么說。沒看他們連一聲駙馬都不敢稱呼王詵嗎?

「小事而已,何須掛懷,你等還是不通達。」王詵搖頭:「今日章七樞密就出面請客,所以子瞻不會來。」

說著,他又神秘的笑了一下,又低聲道,「韓三也會到。」

三人聞言又是一驚。

一人小聲問:「……是那個韓三?!」

「還能是哪個韓三?做宣徽使的那個!難道還能請得動做首相的那一位?」

韓絳排行也是第三,不過他德隆望重,倒是沒人這般稱呼他了。如今士林中,稱呼韓三的指的就是一人。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韓岡與蘇軾不合,這在京城並不是什么秘聞。

在韓岡與二大王爭花魁的那件事中,蘇軾扮演的可不是什么好角色。而且京城的幾大象棚中,將各位角色化名後的雜劇隔三差五就在演著。

如今當事人現在都還在京中,韓岡和蘇軾沒有任何交流都是人人能看到的。京城中的哪一家,都不可能糊塗到同時邀請韓岡和蘇軾做客——如果他們能邀請得到的話。

王詵道:「聽說是因為梅花開了,所以章樞密來了興致,請了幾位好友喝酒。正好有韓三宣徽和子瞻。」

「……賞梅喝酒,當是要作詩吧?!」

王詵微微一笑:「當然。」

「章七樞密當真不是在要看蘇舍人被韓宣徽恨上?」

「不會,只是打算調解一下。」王詵否定道。

京城中的哪個人願意無緣無故的開罪一名重臣,還是韓岡這個等級的?而且以章韓、章蘇之間的交情,章惇也不會故意讓韓岡和蘇軾難看。

「只是調解?可韓宣徽那個性格……」一人嘖嘖的搖著頭。

韓岡的性格世上誰人不知,就是天子當面也不曾退讓半步,何論蘇軾。

王詵道:「當是韓三主動請章七做中人。之前因為賀鑄之事,他做得不妥當,只能私下里找子瞻說合。」

三人聞言點頭,這話就說得通了。

韓岡之前堅持對賀鑄的處罰犯了眾怒,士林中頗有微詞。三人周圍很多人都覺得韓岡對文學之士太過苛刻,失去了應有的禮敬。現在來看,韓岡本人也肯定是自知理虧,才找私下找蘇軾。

終究是他不在理啊。

正當王詵在與人背後議論的時候,韓岡抵達了章惇的府門前。

章援出來迎接,進門後,章惇又迎了上來,

「韓岡遲到了沒有?」

「沒有,子瞻也才到。」

注1:歷史上,熙寧八年章惇出知湖州,蘇軾的這首詩便寫在當時,其中的一句方丈仙人便是開章惇出身的玩笑。

盡管後世有人認為這首詩是章惇憎恨蘇軾的原因。但從時間上看,在幾年之後,元豐二年的烏台詩案中,章惇為援救蘇軾不遺余力,甚至為了他當面斥責宰相王珪,可見他並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而之後蘇軾被貶黃州,一直到元豐八年神宗駕崩,與章惇都有鴻信往來。其中一封還感嘆,過去一直在勸誡他的,除了蘇轍外,就只有章惇一人——『平時惟子厚與子由極口見戒、反復甚苦』。

但等到高太後病死,哲宗親政,章惇等回京之後,便立刻將蘇軾貶去了嶺南,之後又更進一步將其貶到了海南島上。與當年救助蘇軾的時候判若兩人。

由此可見,兩人的交惡,當在元佑更化開始、蘇軾被重新啟用之後;哲宗親政,章惇回京執政,主持貶斥舊黨之前。也就是高太後執政,章惇等一干新黨被不斷打壓的那幾年時間。只可惜到底發生了什么,就不是後人能知道其中的具體事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