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欲尋佳木歸聖眾(19)(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621 字 2020-08-30

瞥了疊放起來的報紙兩眼,王旁叫著默不做聲的王安石,「大人……如果要去的話,孩兒這就去打理行裝。」

王安石搖搖頭,「不必了,既然壽州沒有來人,你也不用去。」

司馬光那邊太遠,而呂公著那里就很近,如果自家的父親想要化解過去的恩怨,洛陽沒派自己去,壽州那邊是肯定應該派的。

王旁揣測著,是不是自家父親擔心韓岡會誤會,認為他打算與新黨媾和了,所以才不打算節外生枝。

「還有何事?」王安石硬邦邦的問道。

他的心情不太好,對自己兒子的夾纏不清,也有些許不耐煩。

「本路的提點學政使再兩天就要到了。」

王安石板起的臉上終於有了一絲驚訝,「……這么快。」

他扶著桌子慢慢坐了下來,「想必是為了督辦蒙學。」

韓岡在路中四監司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個學政。

帥司安撫衙門,漕司轉運衙門,憲司提刑衙門,倉司常平衙門,現在又多了一個提學衙門。

新設的學官體系,即使將已有的學官歸入其中,也是至少能安排一千以上大小官員的肥肉。舊有的縣學、州學,不再受到當地州縣親民官的管轄,只不過在考試的時候,親民官和衙中幕職,都有資格參與進去,作為副考官。

但韓岡依靠學官,進一步收攏人心,這不是王安石憂心地方。

王安石不想看到韓岡的人來到江寧府,直接管理一路教育和考試的學政,免不了要干擾到金陵書院在江南東路的地位。可是更讓王安石感到棘手的,是韓岡正在推行的蒙學制度。

一個月之前,韓岡上書請求太後下詔,詔命天下諸州縣共建蒙學,招收當地幼童入學,以三年為限,教授學童識字、數算還有天文地理等一系列的自然常識,當然了,也不會缺了《三字經》、《幼學瓊林》,以及必不可少的《論語》。

如果修建蒙學是要朝廷掏錢,所有人都會看韓岡笑話。那可不是僅僅容納幾十上百讀書人的縣學、州學,而是一州一縣,學生都要成千上萬的蒙學。朝廷即使傾盡全力,也難以維持這樣的支出。

但韓岡的提議卻不用朝廷掏錢出來,而是倡議天下士紳共建,然後去衙門登記辦學,朝廷只需要給所有的蒙學學生安排統一考試,然後給予畢業生終生丁稅減半的好處。而蒙學的主辦者所能得到的好處,則是要看他們所建立的蒙學,到底能有多少合格的畢業生而定,在這一方面,韓岡更不可能吝嗇,不過大多都是讓朝廷不用付出太多的實質性代價的獎賞,但也是有足夠的吸引力。至少王安石覺得,給達到標准的蒙學的主人以士紳的稱號,讓他們可以見官不跪,能夠吸引足夠多的商人和地主。

最重要的,天下間的蒙學本來就是成千上萬,根本不需要韓岡提倡就有人辦,或是一族合辦,或是一個村、一條街、一個里坊來合作,又或是一位士人自己來招收學生,這種額外多出來的好處又有誰不喜歡?只要再用心一些就好。而終身丁稅減半的好處,又不愁那些孩子不用心去學,至少他們的父母會各種方法去督促。

韓岡五年內的目標是讓每年能夠十萬人拿到蒙學的畢業證書,最終目標是天下男丁都能上學。當然,人人念書,就跟孔子的大同之世一樣,只是一個夢想。不過一年十萬蒙學畢業生,就算有一半是濫竽充數,剩下的也有五萬了,十年之後,就是五十萬,其中只要有百分之一能成才,就有五千人,即便只有千分之一,那也有五百人,五百才士,足以支撐起氣學的未來。而更重要的,是天下的幼子,從開蒙時起便受到氣學之道的熏陶。

這就是其他學派無法與氣學相爭的地方,不論是哪一家學派,基礎都是建立在對六經的詮釋上,而想要去研習任何一家學派,至少要熟讀諸經,絕不可能像氣學的格物一派,直接從開蒙便著手培養。

王安石這段時間的疲憊都是來自於此,韓岡不僅僅在道統之爭上,開始學習王安石的故技,通過科舉來操縱士林,大力援引同伴進入朝堂。甚至更進一步,開始培養後人,不怕時間久長,因為在宰相之位上的韓岡依然太過年輕。

而朝廷付出的代價,只是日後每年最多不到百萬貫的稅賦的損失,看起來很多,但沒有人會懷疑,韓岡會彌補不上這樣的虧空。

只要二十年,氣學的地位將會無可阻止的壓服諸派,不論是新學,還是其他學派,都會成為歷史。

擁有高屋建瓴的手段,又有著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耐心,王安石忽然發現這些年與韓岡之間的道統之爭,似乎都只是自己落入陷阱後的掙扎,看著激烈,其實結局早已注定。

他到底能走到哪一步呢?

滿心疲憊的老相公黯然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