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1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715 字 2020-08-30

【第三更,明天繼續】

黃裳理清了雲南路的頭緒,回到京師的時候,已經是新的一年了。

雲南十州,在政事上,屬於成都府路。但在軍事上,則屬於雲南路。

依照當年章惇、韓岡出兵滅交趾的舊例,主帥熊本回京,而副手黃裳則成了雲南路的第一任經略安撫使,同時也是理州——原大理府——的第一任知州。

滇池畔的善闡府復唐時故名,為昆州,而洱海畔的大理府則是理州,兩州府為朝廷控制,更是移民的重點。其余諸州,都是以羈縻為主,一州之中,除了控制大路的附廓縣,其他全都是一個個羈縻州。

那些立下汗馬功勞的西南蕃部,朝廷用鮮亮的官袍代替了賞賜,大理國最好的土地給漢人占了,剩下的土地,就分配給了他們。

黃裳就是因為要主持分割土地,而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在與那些蕃人首領扯皮上。其間還因為一些大理烏蠻、白蠻的部族不甘降順,黃裳還組織了兩次討伐,要不是有著合格的幕僚團隊,以及擔任兵馬副總管的趙隆相助,他連照看理州本州事務的時間都沒有。

對於得到好處的各家蕃部,黃裳並沒有就此讓他們自生自滅,而是秉承了朝廷的命令,派了人教導他們種植葯材,放牧馬匹,砍伐木料,用來與漢人進行交換,同時還傳授了來自中原的耕作方式,將他們從刀耕火種中解放出來。

有了從大理國俘獲的生口,很多繁重的農活就能從本部男丁手中轉嫁到新人身上。而漢人,除了加強對核心地域的控制和發展,便是通過無可替代的貿易,將西南夷從農奴身上剝削而來的利益,再盤剝過來。

這個做法,就像當年韓岡在交趾做的那樣,讓四夷在經濟上離不開中國,最後逐步融合在一起。只要日後商貿往來緊密,那么就不用擔心蠻部反叛的問題。

交州的發展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商業,尤其是海上貿易的大發展。

不過漢人幾乎都集中在交州的州治海門縣附近。海門縣之外的廣大土地,基本上被成百上千座種植園給分割,讓原本窮困潦倒的左右江七十二洞洞蠻,過上了安逸的生活。

由於韓岡的建議,交州免征丁稅,人口數量上沒有太多隱瞞的,而田地數量隱藏較多。不過只要交州產出的糧食足夠多,保證國中的糧價穩定,田賦的收入多寡,朝廷絕不會計較太多。而且交州的稅賦,絕大多數來自於商稅,收繳起來非是費力的田賦,衙門里的官吏上上下都嫌麻煩。

收買上層,拉攏中層,共同剝削下層,中國更能坐享其利,這樣的交州,就是治理四夷之地的典范。

黃裳覺得,只要能好好仿效交州,將理州、昆州這兩個膏腴之地經營好,再教導蕃人怎么經營他們的土地,後任的官員也不自己作孽,雲南路可以就此安定下來,成為朝廷的下一個交州。

黃裳在雲南路的半年多,都是在設法將施行在交州的政策,運用在他的理州和雲南路上。

等到他回到京城,熊本都已經做了好幾個月的參知政事了。

因為滅亡大理的功勞,熊本順利通過了廷推。而且他還是近年來,難得的高票當選。不論是哪一黨,都沒有人跳出來反對他這個功臣進入兩府。

但熊本最後並沒有進入樞密院,有太後欽點,讓他進了政事堂。

「是不是太後想要……」

黃裳輕聲問著,一根手指在杯口晃了一晃。

「並非如此。」韓岡搖頭,「熊本的任命是我建議的。」

「為何?」

「章子厚在密院太久了。」

黃裳眼睛在驚訝中一瞬間睜大了,但轉瞬間又明白了一切,「這樣啊。」

現任的參知政事是鄧潤甫與熊本,庶務由他們負責。

而宰相,大部分的公事還是在韓岡身上,蘇頌雖說不稱病了,但政事處理,基本上還是交給韓岡,只有重要的人事安排,或是軍國大事,他才會開了金口。

「太皇太後近來不豫,這幾日都要輟朝,勉仲你就安心的多歇兩日,等幾日後再上殿。」

「是,黃裳明白。」

交待了黃裳一句,韓岡起身趕往宮中。

上一次輟朝,就說沒有幾天了,但不知怎么硬是給撐了過來。過了一個冬天,本來以為還能堅持一陣,但現在病情又忽然加重,讓太後下令輟朝五日,並命人祈福於大相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