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六五之卷——汴梁煙華 第48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11)(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899 字 2020-08-30

若是僅僅計算漢人,包括近幾年迅猛增長的兒童數量,人口估計已經超過一千兩百萬,可在籍丁口也才將將四百萬,不到天下總數的十分之一。

不論是按照戶口還是丁口來確定議員的名額,對關西來說都是不合算的。

除非是按照韓岡的提議,以軍州的數量來決定議員名額。擴張到了蔥嶺腳下的土地,都能算是關西的一部分。這樣的一個勢力,才能做到在議會中舉足輕重。

但韓岡要想通過這一條,朝堂上有的是人跟他翻臉,尤其是福建出身的章惇……

吳衍瞪著眼睛,望著安然立於班中的首相,難道章惇在這件事上還是支持韓岡?他那么有把握?

『他的確是該有把握的。』

熊本瞟著章惇,也在想。

身為兩府中的邊緣人,盡管事先得到了所謂的通報,但熊本對韓岡今日發難的細節還是懵然無知。

熊本其實並不喜歡什么勞什子議會。

將天子之權,授之於天下,韓岡弄個好名聲,不用擔心有人說他是權臣。但各地士人相互歧視情況很多,在議會中為鄉里爭奪好處,怕是全武行都能開,天天罵架、打架,朝廷的威嚴到時候一點不見。

不過在韓岡提出了大議會之後,熊本吃驚之余,他就已經下意識的在計算兩種議員推選制度,哪種更符合他的利益。同時還在『幫』韓岡、章惇計算他們的支持者。

大議會成員由地方推舉而出,鄉黨的情況必然更加嚴重。相形之下,新舊黨爭,道統之爭,在鄉黨面前,可謂微不足道。

宰輔之中,韓岡的優勢最大。他有關西,有河東,有京東京西,甚至還有京畿和河北,整個北方其實都支持他。

王安石之所以變法成功,終究還是因為仁宗中期開始,南方進士的數量開始壓倒北方的緣故。這才保證了熙寧初年,王安石能拉起一波南方出身的『新進』來夯實班底,熊本就是在那時候投身進去的。

而韓岡這些年能坐穩宰相,並肆無忌憚的推行自己的那一套,來自北方官員的支持就是一個很大的因素。沒有基層官員的支持,政令不出宣德門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正是有了關西、乃至大多數北方官員的襄助,韓岡才能讓自己的權威擴張到了朝堂的每一個角落。

但反過來說,如今的朝堂上,除了韓岡,北人找不到更好的選擇。不支持韓岡,南人宰相在制定政策的時候,絕不會多考慮北方人的利益。

不過在南方,韓岡也不乏支持者。兩廣雖是南方,可那正是韓岡的基本盤,氣學門人更是占據了廣南兩路各州縣的學政之位。

蜀地也是南方,又被北人鄙視,所謂『閩蜀同風、腹中有蟲』,可他們也絕不會與江南合流,反而更親近交通往來更方便的陝西。不過熊本在蜀地多年,他有把握不會輸給韓岡。

有了整個北方,以及南方的兩三路,韓岡在宰輔中是一枝獨秀。

相較韓岡,章惇就差了許多,就算在新黨中,也不是只手遮天,在鄉里同樣如此。福建出了太多高官,蘇頌、章惇、呂惠卿,各自立場不一,這就使得福建出身的議員必然分裂。

福建之外,荊湖兩路,尤其是湖南,章惇的勢力最大,兩廣,章惇的影響力僅次於韓岡。

若是按照戶口、人口來定,一路就占了全國戶口十分之一、多達兩百萬戶的兩浙路能出的議員最多,但不論是章惇還是韓岡,在兩浙路上,都缺乏足夠的影響力。再加上江南兩路,接近五百萬戶的規模,都是他們難以染指的。

韓岡今日每州兩個大議會議員的提議,就是針對江左諸路而擬定的結果,章惇也肯定在其中摻了一腳。僅僅一個江南,就能占去議政會議的半壁江山。

只是從韓岡和章惇眼下的態度上,他們並不是一定要強求每州兩議員這一條,相反地,這個章程應該是有商量討論的余地。

也就是說,韓岡有成算。

而對熊本來說,韓岡的成算,就是他想要知道的關鍵。

韓岡當然有成算,最後大不了定成參議、眾議兩院。

今天先拋出來的只是個引子,本來只安排了太後開場,剩下來就等人出頭來駁,在爭論中引出下文,可惜聰明人太多了,除了李清臣,就沒人咬鉤。

後世的那個超級帝國之所以定下了兩院制度,完全是因為開國十三州相互博弈的結果,誰也壓不下誰,只能用這種辦法妥協。

所以韓岡就覺得,還是讓人吵上一通再決定章程最好。議會要開,這是韓岡的提議,但怎么開,章程怎么定,就不該由一個人說了算了,不然沒人會心服,縱然一時能壓制,日後也會鬧起來的。

只是……韓岡面北而立的時候,一直都關注著背後的動靜,但到此刻為止,連個接話的都沒有。

如此大的利益,如此重要的制度改變,竟然變成了冷場,韓岡還指望氣氛能熱烈一點,爭執能更加激烈一點,這樣才能成為一次圓滿成功的會議。

是過去欺壓得太狠的緣故嗎?弄得一個個跟小媳婦一樣怕見人。

以後還是收斂一點好了。

韓岡想著。i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