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73)(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2304 字 2020-08-30

「多謝相公。」

心情從地獄直上天堂,章回幾至於泣下,向著韓岡深深一禮。

「不必如此。」韓岡以平禮回應章回,「你與我是志同道合,包括在列的諸位,還有沒來的那些同道,都是認同了格物致知的道理,有心去探索自然萬物中的道理,並從中尋求到對自己對世間都有所裨益的知識。所以說我們是同志,同心同德、走著同一條道路,或有前後,但無有尊卑。所以不必如此拘禮,日後更不必為尊者諱,為長者諱。對了,該學習,錯了,也得直言不諱,這才是格物致知的正道。」

一室皆靜。

執掌天下大政的宰相,竟對他們這些學會會員以同志相稱,除了受寵若驚之外,在場之人,生不起任何其他的想法。

成為自然學會會員的士人,也許家底豐厚,也許頭腦聰慧,但大多都不是考進士的材料,在鄉里從沒有得到太多的重視,即使作為自然學會的成員,改善了一點生存環境,卻也比不上那一等儒生。

而宰相卻將他們視為同道,這是何等的光榮,讓那些吟風賞月,視自己為異類的儒生看見,怕不要嚇掉下巴。

韓岡站定了,沒有繼續再向里走。

有些話在這里站著說,比進廳內坐著說要好許多。

「氣學,之所以與他學不同,只因是以格物為旨,以事實為本,而不是以聖賢之是為是,以聖賢之非為非。」

韓岡的聲音,讓人們躁動的情緒冷靜了下來。

已經直指聖賢了嗎?

「他學皆從書中來,從父老相承中來,提筆說話,便是古人說,父老說,依故事,不去辨析,不去思考。審問之,明辨之,慎思之,有幾個去真正做了?若是幾千年來,有那么幾人用格物之法去體察自然,腐草化螢的謬論,螟蛉義子的異說,還能傳播於世?這都不要費什么心思,只要稍加觀察,就能匡正古人之繆,可惜沒有!」

章回不自覺地點頭,越是研究自然之道,就越發現古人的見識其實沒那么深,隨便一舉,便是許多訛誤。

「沒有對自然萬物的觀察、實驗和總結,就不會發現水是氫氧合成,更不會發現『鏱』元素。」韓岡沖著章回點了點頭,「三代時,已經是金銀銅鐵錫,到了如今,還是金銀銅鐵錫。沒人去想要發現其他金屬,盡管一直都在身邊。或許有人說,金銀值錢,銅鐵錫能造錢,這五金都能造器物,『鏱』有什么用?」

一些人自嘲一笑,更多人臉色黯然。

有什么用?這是研究中,最常聽到的話語。

真正沒用的是詩詞,是經義。難道對醫術的研究沒用?難道對氣象的研究沒用?但就是不能拿去考進士做官,只能被說成沒用。

「但我要說,有用,有很大用處。因為氧氣的存在,鐵不可避免要生銹——對了,五年前被放進密閉燒瓶中的鐵片,現在還沒有生銹,而對照組的鐵片,則早就銹光了。」

這是幾年前,出現在《自然》上的一個實驗,時間跨度很長,今天總算是公布了結果。

「可見鋼鐵生銹,與水無關聯,而與水中溶解的氧氣有關——之所以提起這件事,因為現在有發現,『鏱』能防銹,當精煉過後的鐵中,摻了一定比例的『鏱』和『鏵』,其強度遠超尋常的生鐵熟鐵,也在百煉鋼之上,更重要的是,將比例稍作調整,新的合金就會極難被銹蝕,甚至丟入鹽酸,硫酸,硝酸之中,腐蝕得也很慢。」

場中一點點騷動。

不銹鋼的意義,不用韓岡多言,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清楚。莫說在場之人,就是隨便在街邊拉一個成年人,問問他不銹鋼有什么意義,他肯定能說出一二三來。

「現在的成品還很少,主要是『鏱』和『鏵』暫時還很難煉制。只能做幾柄傳世的神兵利器。不過,更可以用來制造車床上的刀具,去加工鋼鐵。所以說,一件事,好與不好,也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頭腦去想,更要用事實做見證,不能隨便一看就下定論,更不能因為其物不古,便覺得沒用。」

韓岡稍稍停了一下,所有人都很認真的在聽著他的發言,越來越多人聽到消息後,趕了過來,聚集在著院中。

韓岡稍稍提高了一點嗓門,「說到頭腦,這又是一個今人勝古人的例子。孟子曰『心之官則思』,又所謂心猿意馬。人之思慮,其由心發,古人是如此認為的。」

韓岡沒提『從心所欲不逾矩』,但在場的人,比起孟子之言,當然更熟悉孔夫子的話,一個個都聯想了起來。

「但是現在,我們通過數以百計實驗,數以千計的例證,終於證明了,他們是錯的。」

冷熱癢痛,都是通過神經,傳導到脊髓,再從脊髓傳到大腦。而人和動物的行動,又是由大腦控制,經由脊髓驅動全身。

為了證明這個認識,河東軍醫院的醫官們,將不知多少實驗動物用各種辦法弄死弄殘。為了確認五臟六腑的作用,又不知多少實驗動物被弄死弄殘。

這些都是古人沒做,而今人做了。相比古人的話,今人的實驗更有可信度——你不信,可以做個實驗自己驗證一下。

但沒人敢直說孔夫子是錯的。

當初在看到論文的時候,很多人就已經在這么想了,可是在公開場合,還沒人敢說出來。

現在韓岡說了。

「心臟的作用就是輸送血液,將富含氧氣的動脈血從肺運到全身,再從全身將缺乏氧氣的靜脈血運到肺中。絕非古人所言,思慮皆出此處。」

韓岡視線掃過院內,強調道,「縱聖賢亦不能無錯!知識通過觀察和總結而來,通過印證而被世人認同,通過書本和教導來傳與後人,這是積累、傳承和修正過程。上古之人**居,而後有有巢氏。上古之人生食,而後有燧人氏。而今人之居,不僅遠勝有巢氏之時,亦勝過三代之時。今人之食,不僅遠勝燧人氏之時,亦勝過三代之時。故而今人智識是學自先人,又加己識於其中。其勝於古人,乃是理所當然。不勝之故,乃其不學不思也。」

宰相的演講,主旨既是今人勝古。

即使區區學會的會員,在知識上,也能勝過古之聖人。

騰起的虛榮心和自豪感,於每一位在場會員心中盤繞。

同樣的話,親耳從宰相口中聽來,感覺遠比《自然》上的評論更直接,也更有煽動力。

同樣的話,說在會員們剛剛抵達時,和說在已經感受到學會作用的現在,給人的感覺亦是不同。

章回的心中一片火熱,恨不得立刻就投身到下一輪的研究當中。但耳邊卻聽見不知何時,來到身邊的友人疑惑的低聲,

「相公……這是要做什么呢?」i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