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廟堂(上)(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2121 字 2020-08-30

王安石之前,謚忠獻者,趙普、韓琦。謚文正者,王曾、范仲淹。皆為一時名臣,只是功業的方向不同罷了。

開拓熙河,雖是由王韶執行,但是在朝中主持中樞的卻是王安石,熙宗皇帝在得知河湟大捷之後,親自將玉帶賜予王安石,正是為了酬謝王安石運籌之功。之後滅交之役,在中樞的還是王安石。

而且將兵法和軍器監對大宋武力的提振,比起任何大捷都更有意義,熙寧以來的開疆拓土,也都是建立在兩者之上的。

所以論軍功,王安石是不缺的。再往後,王安石又有定策之功,以平章之尊,領群臣保扶幼主登基,並在宮亂之時,立下了汗馬功勞。

故而以勛勞論,王安石怎么看都勝過韓琦,而不遜色於趙普,忠獻二字肯定當得起。

至於文正,王安石則更不必說。教化之功比王曾遠勝,文學也比范仲淹更勝一籌。

所以報社里面,幾乎都是押在這兩門上。之所以說是幾乎,是因為還有一人,認為王安石的謚號會是『文』。

贏家得意洋洋,沖著另一間屋子,「張翁,這回你也輸了。」他得意的哈哈笑,「謚者行之跡,故太傅一來匡扶先帝,中興大宋,二來罷詩賦用經義,有補於聖教,豈是韓、楊輩,只得治文一事?」

韓愈單謚文,楊億也單謚文,兩人以文學聞名一時,謚號亦以此而來。

一個老頭子從小間里挪出來,苦笑著,「輸便輸吧。」又一嘆,「當初洛陽的司馬太師謚文庄,不是因為他叡圉克服。而且韓相公本有他意。老夫本以為韓相公這一回,一樣會另有想法,」

司馬光謚文庄。

昔年宰相夏竦死,仁宗念其曾教書資善堂,欲賜謚文正,司馬光接連上書,力阻之。後仁宗只得賜夏竦為文庄。

等到司馬光病故,太常禮院就議了個文庄出來。據說就是為了讓司馬光跟他的老朋友親近一下。當然,明面上的說法,則是取了敬、嚴之義。

不過還有小道消息說,當時定謚時,宰相韓岡曾經提議單謚一個『文』字,免得第二字擬定不佳,徒惹眾議,正所謂三代定謚,是蓋棺定論。但如今定謚,是揚人之美,隱人之惡,不過被另一位宰相章惇反對,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有這一事在前,遇上了爭鋒多年的王安石,難免有人會認為韓岡會設法只給王安石一個『文』,以避免紛爭。

「本來想的是……」將賭注押在忠獻上的一個編輯道,「要是以文正謚楚王,豈不是以新學為正?難道韓相公甘心?」

「哪有這種說法,文正本是文貞,又與聖教道統何干?」

文正本為文貞,因避仁宗諱,方才改為文正。所以開國以來,謚文正的不過王曾、范仲淹,但從文貞改為文正的,還有真宗朝的名相王旦。

唐梓明已經從總編輯的房內出來了,看著編輯們還在鬧,他就插話道,「各位,其實追贈、謚號這些都是小事。」

「這些都是小事?還能有什么大恩典?」

「朝廷還要楚國……」唐梓明頓了一下,改口,「是楚王配享熙廟。」

「這話倒有趣了,除了王楚王,還能有誰夠資格配享熙廟?」

「這哪能叫恩典?富太師是很勉強。但王太傅放在這里,挑不出其他人能比了吧?」

配享,也就是祔祀。或者是文武之道上極其出色的古之名人,被供入文廟武廟,與孔夫子或姜太公分享香煙。或者就是一朝將相的牌位被迎入太廟,與他所侍奉的皇帝一同享受後人的祭祀。

除了文廟武廟陪祀的牌位多一些,太廟諸帝,每位皇帝身邊也就兩三個文武大臣有資格享受祭祀。

太祖身邊是趙普、曹彬;太宗廟以薛居正、潘美、石熙載配享;真宗是李沆、王旦、李繼隆;仁宗是王曾、呂夷簡和曹瑋;英宗朝無武臣可入太廟,故而只有以韓琦、曾公亮配享;至於熙宗,宰相好幾位,但過世的宰相中也就富弼被送進去了,其他都不夠資格。

但王安石,富弼不夠資格,他都夠資格。沒有人比他更適合陪著熙宗皇帝了。

讓王安石配享熙宗廟,這只能算是應有之理,不能算是什么大恩典——連恩典都算不上。

看著唐梓明賣關子的樣子,倒是有人靈光一閃,「莫不會是奉入文廟……不對,是陪祀文廟?」

聽此人一言,廳中一片嘩然,連宮正都在房間里坐不住,蹦了出來。

唐梓明點點頭,「正是。」

更大喧嘩聲響起,誰都想不到朝廷會這么抬舉王安石。

是的。

是抬舉。

靈牌畫像奉入文廟,真正要計較起來,也可算是陪祀,少不了一炷香。但文廟之中,有偏殿後堂,供奉了上古以來的先賢、先儒,加起來一百多人。對王安石來說,側身其間,算不上什么恩典。

世間公認配享孔子的,是亞聖顏回【注1】,放寬一點,就只有十二哲。而且是最近的世間,過去,陪祀的就只有十哲。

唐時,列孔門十哲,由孔子的十位最有成就的弟子,配享孔子。其中亞聖顏回居首,站立在孔子身側。

前些年又加了子思和孟子,為十二哲——這是因為無論新學、氣學,都是自稱繼承了思孟學派的道統。

現在再加一個王安石……

「這就是十三哲了。」

「日後或許更多。」

一人隨口一句,廳中陡然間靜了下來,所有人都想到了一件事:今天能添上王介甫,日後就能加上韓玉昆。

注1:孟子在宋之前,並非儒學主流,最早被官方封為亞聖的是顏回,為唐玄宗所封。不過自唐韓愈後,孟子的地位不斷提高,牌位也是自文廟的後堂遷入正殿,但直至宋後,孟子一派徹底壓倒其他儒門分支,孟子方才成為亞聖,而顏回被改為復聖。

另外再說一句,孔子在唐之前,只是先師,先聖乃是周公旦,文廟祭先儒,正面是周公,側面陪祀的才是孔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