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虛實(13)(1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999 字 2020-08-30

張璪嘆了一聲。

對馬島是高麗和日本海運的中心點,打不下來,攻打其他島嶼沒有太大的意義。

他對韓岡道:「當初打下來就好了。」

韓岡嘆道,「那時候太後才垂簾,太皇太後和戾王還在,河北河東剛遭劫難,又撞上天子和先帝的事……」他看看張璪,無奈的一攤手,根本不必說了。

當然也不止這個原因。

當遼國接連攻下高麗和日本的時候,京師里正亂,當然沒辦法干涉。但之後幾年,章惇和韓岡雙頭政治確立,朝局進入了穩定期。那時候不去爭奪日本,就是韓岡的私心了。

那時候,如果拼命發展海軍,虎口奪食還是有機會的。

但一來,遼國屆時肯定會力保日本不失,不僅日本那邊會開打,河北同樣不會輕松。縱然能贏,損失也不會小,那時候,主導者必然會受到攻擊。

二來,一旦開戰,國內資源調配將會干擾到韓岡的發展規劃,在全國范圍修鐵路,可比一個日本重要。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與舊日貧瘠的日本國的海上貿易,對南方的幫助不算很大。即使與遼國治下的日本有大量的人口買賣,同樣不會有太大影響——畢竟是有限度的。但一旦奪取了日本,卻是另一回事了。巨量的人口和資源流入大宋,南方的勢力又能通過地理優勢搶先掌握日本,勢力膨脹得太快,對韓岡和他的班底並不利。

雍秦商會的主要勢力范圍還是在北方,南方就比較薄弱,只有荊湖和兩廣還算強一點。

說起雍秦商會的商業布局,如果潼關以西是厚實的帆布,在河北河東便是要輕薄一些的錦緞,在京畿和荊湖、兩廣則是粗糙多孔的麻,到了江南和巴蜀,就只能算是到處是洞的漁網了。

因而韓岡主政之後,干脆就無視了日本,反正金銀都能通過貿易流入國中,倭女和高麗婢充斥國內,也讓人覺得,就算不打下來,遼人也會幫忙開發。

而與此同時,對南洋的開發,也拖了章惇和福建商會不少的精力,攻打遼人的日本,與攻打土著們的南洋,選擇誰,那是不用多想的。

「當年不打日本,的確有其原因,但現在可以了。」沈括道,「攻打對馬難度很高,不過登陸高麗日本,可以選擇的地點很多,登陸時不必擔心遼人的攻擊。」

「登上去有什么用?打礦場,全都在內陸。占城市,城都快給拆光了。」曾孝寬冷嘲,他看了眼韓岡和章惇,「耶律乙辛還真是好學生。」

遼國對高麗日本的征服,學的是大宋在交趾的做法。兩個國家里面,只剩下庄園和牧場,至於城市?只有港口可以勉強算是了。

對於被分封在兩國舊地的部族、貴胄們來說,他們需要的只是農田和牧場,至於城市,完全沒有必要存在。如平壤、平安京這樣的古城,早已成了後人憑吊的遺跡。

「那海軍是派不上用場了?」張璪問。

「可以斷掉對馬島附近的運輸線。」呂嘉問如數家珍:「北海艦隊現有各級戰列艦十七艘,巡洋艦三十一艘,火炮加起來一千三百余門,河北河東才一千七啊,幾乎抵得上兩路軍備,總不能干吃俸,不做事。」

「那是加起來一千三。」沈括這個樞密副使雖然一直在做鐵路上的事,但他對樞密院里的事務同樣很熟悉,自然包括海軍,「其實最早的戰列艦,火炮現在才二十四門,比最新的華亭級巡洋艦還要少八門,更比不上遼國最新式的戰列艦。」

呂嘉問反駁,「登州號一級戰列艦,有輕重火炮一百零四門,同級別的有青州號和楚州號,只是這三艘,加起來就占去了北海艦隊火炮總數的四分之一。遼國可沒一艘比得上。」

「一百一十。」曾孝寬道,「最近登州號在甲板上又加裝六門七寸短管榴彈炮。」

「七寸?」章惇轉頭對韓岡道,「我記得陸上的炮軍,都沒六寸以上的重炮。」

「榴彈炮里沒有。」韓岡道。

造船業的大發展,以及鋼鐵在船只上的使用,使得建造大型艦只不再是難點,船上的重型火炮的等級也要遠遠超過地面。

「在神機營中,配屬步軍和馬軍指揮的火炮,都是三寸炮,炮兵指揮的火炮,基本上都是四寸炮。只有重炮指揮,標准編制是八門六寸榴彈炮。」

張璪好奇的問韓岡:「前段時間李復不是說要造口徑十五寸的攻城榴彈炮嗎?」

「沒用。」韓岡搖頭,「炮管長了,自重太重,架起來沒兩日,炮管自己就彎了。炮管短了,就是臼炮了,又打不遠。」他又笑著,「十五寸其實也不算什么,還有人給我提議造口徑二十五寸、自重三萬斤的超重型攻城炮。」

「三萬斤?!」不止一人驚訝失聲。

韓岡點頭,「說是能發射一千三百斤的石彈。」

「鐵彈呢?」

「同口徑的鐵彈太重了,會影響射程。可就算是石彈,射程大概也不會超過三里。」

章惇搖頭,「浪費錢。」

韓岡點頭表示同意,「當然是浪費錢。射程短又不好移動,除非能夠野戰擊敗敵軍,將敵人圍定在城中,那時候才能派上用場。不過當真能圍定敵軍,還不如用臼炮,口徑還能更大,重量還能更輕。」

「軍器監是不准備造更大口徑的重炮了?」張璪問。

「現在軍器監的目標是盡量加強火炮射程,而不是口徑。」韓岡張開左手,比了個五,「現有實驗型的火炮,最少都有五里以上的射程。放到邊境上,石子鋪那里的天門寨里面,一炮就能打到對面的天雄城里,都不要出城。」

韓岡爆了一個料,張璪驚訝道,「五里,這么快就做到了?怎么做的?」

韓岡道,「第一是加強密封,第二是加長炮管。」

「我還以為是換了新彈托。」章惇說,表示他對軍器監內部的研究進度並非一無所知。

「其中之一。」韓岡道,「主要是工藝進步了。過去的火炮,炮管口徑從炮口到炮膛身處,是越來越大的,小口大肚。」

「像長頸花瓶。」張璪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