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變遷(13)(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2000 字 2020-08-30

「京師里的北虜細作也算是本事了,多少機密都給他們打探了去,要是能連窩端就好了。」

黃裳又說了幾句,起身告辭。

韓岡也起身送他出書房,就在書房外的台階上,黃裳回頭勸韓岡留步,又漫不經意的說,「下官一回兒還要繞路回去。大板巷是越來越熱鬧了,巷口都堵上了。」

韓岡笑了一下,「最近是熱鬧些,過些日子大概就好了。」

黃裳打了個哈哈,一行禮,轉身離開。

韓岡目送黃裳背影消失在院門外,臉上的笑紋漸漸平復了下來。黃裳也是變了呢,一兩年前,肯定不敢如此說話。現在為了一個都堂的位子,就急了起來。

張璪府邸的側門就在大板巷中。大板巷會堵,自然是張璪如今炙手可熱,使得干謁者絡繹不絕。

都堂成員的府邸,都離皇城不遠,正門都開在城中的主要道路旁。如果不加注意,這幾條路三天兩頭都會堵。因而開封府與都堂就聯合下文,各處官員謁見宰輔,只能在側門小街上等候,不得堵塞主干道。

其實干謁者真正能夠將主干道都堵塞起來的都堂成員,也就韓岡和章惇兩人。官場中人對權力的大小最是敏銳,除了兩位宰相,其他宰輔手中的權柄都要輸上幾籌。

張璪作為樞密使,尋常時只是在處理樞密院內部日常工作,國家戰略上的決策權完全在韓岡和章惇的手中。把韓岡和章惇說成是宰相家樞密使都是可以的,因而張璪的存在感並不高。

但張璪對韓岡的投效,卻依然影響巨大。張璪方面,這段時間炙手可熱。而韓岡方面,自張璪投效過來之後,朝堂便重新恢復了平衡——雖然是表面上的,但按照韓岡得到的情況,他這一系在京的外圍成員的確是穩定了下來。

這讓韓岡也稍稍松了一口氣,不管以後怎樣,他現在還不想看見朝堂崩裂的局面。

雙頭政治如果一方勢弱,很容易就失去平衡。中立派會爭先恐後的加入強勢一方,而弱勢一方的成員也會紛紛離心,最後強勢方會如同滾雪球一般取得大勢。即使只是一時看似勢弱,也會引發一連串的事端。

韓岡有底蘊,有把握,但外人看不到,一旦中立派投效章惇,韓岡不想動手都必須動手了。

在書房中,韓岡拿起一疊謄抄工整的情報,接下去看了起來。

在政治上,勢力失衡就是亂事將起的預兆。在軍事上,也同樣如此。

遼主兵敗天門,即使有河東的勝利挽回一下臉面,但遼國國內,對大遼的未來感到悲觀的比例越來越高。

因而韓岡這邊得到的情報也越來越詳細。

比如遼國派來的奸細。

再比如火箭。

韓岡似笑非笑的將這一份情報抽出來,放到了一邊。

遼主自回國後,就下令工火監的名匠秘密研制火箭,這是遼國內部的細作送出來的消息。

火箭模式的武器,包括導彈和火箭彈,威力和射程都不是火炮能比。但以現有的技術條件,遼國要研究實用化的火箭,威力還要能夠與火炮對抗,那只是往水里砸錢。

韓岡很樂意看見遼主往水里砸錢,多砸幾次,遼國的家底就要空了。

而且以遼國的人才儲備,也做不到多少實驗。

比如火葯配方,大宋這里連火炮和火槍的發射葯都開始分離了,

軍器監那邊剛剛更新了火葯配方,新配方對硫磺的需求量大幅降低。不過這種棕色、或者說栗色的,壓制成棱柱形的火葯顆粒,只能做火炮的發射葯,做不了火槍的發射葯。手雷炸葯、槍支發射葯,還是得用現有的火葯。

而炮彈,除了圓形的鐵球,以及細碎的霰彈,軍器監開發出來的各色炮彈數以百計。

比如開花彈,都已經發開發到第四代,加裝了新式的鵝毛管引信後,試丁一型開花彈已經可以把炮彈爆炸的時間精確到秒,同時順利爆炸的幾率也提高到了八成。已經可以正式裝備軍中。

更別說在軍器監實驗室中,還有威力更大的炸葯,硫酸都已經工廠化生產,鹽酸、硝酸都不為難事,硝化棉也不是造不出來,只是一時沒辦法量產,量產後也無法保持性狀穩定。

實驗室制取,到工業化制造,還有幾座山頭要翻。生產成本、生產安全、生產規模,這三座大山,哪一座翻不過就得宣告從頭再審視整套生產流程。

到最後,工廠的生產流程,往往與實驗室的制備過程大相徑庭。這一變化的過程中,浸透了開發者和工人們的汗水和血液。

這一部分投入,遼國只能勉力追趕,同時還要利用細作來竊取技術。

不過,如果放在三十年前,誰能想到遼國會大筆大筆的砸錢投入到科技生產中去?

時代在變化,跟不上的,就會被淘汰。雖然已經很努力,但跟不上來就沒有人情可講。

澶淵之盟帶來的一潭死水的七十年後,近來的二十年,無論事或物,又或是人,都在飛速的變化中。

所謂變遷,是物亦非,事亦非。

而最終變遷的,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