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變故(四)(1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903 字 2020-08-30

韓岡向外面望著,窗外研究所的天井中寂靜無聲,一棟小樓幾十人仿佛一下都消失了,滴滴答答的敲擊聲更是消失無蹤,沒人過來打擾他和王舜臣說話。

「我曾考慮過,」韓岡望著天井里電纜編織起來的蜘蛛網,「是不是讓子漸回來?」

王舜臣眉頭微皺,子漸就是趙隆的表字,他正在熙河路上任職,「前段時間還說他陪著王公逛蘭州。等他從蘭州趕回來可就要到年後了。」

韓岡遺憾的輕嘆,「的確是來不及了。」

趙隆如今雖還沒有升任管軍,卻也是橫班之列,就在隴西任職,做了好幾任路中兵馬副總管。前段時間正陪著王中正逛蘭州。不過這也是上個月的事情了。

趙隆半個月前來信,王中正離開蘭州後,就繼續往西去往河西走廊了,早到了甘涼路上,在那些甘涼大戶的陪伴下,喝著青稞酒,吃著烤羊肉,欣賞著胡女的舞蹈。

而趙隆本人,自然是還在熙河路上,想要調他入京,至少要一個月。以現今京師局勢,一個月內,要么天翻地覆,要么風平浪靜,一切都會在一個月內解決,趙隆已經來不及趕上這一波了。

這就是為什么他放棄讓趙隆回京的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還是趙隆無可取代——除非韓岡願意將王舜臣和李信調回隴西。

雖不如李信和王舜臣親近,但趙隆也是韓岡的心腹愛將,同出自王韶帳下,天然的就站在韓岡一邊。

王韶舊部,如今是軍中最大的山頭。最高到了宰相,在任的三衙管軍都有三個:王厚、李信、王舜臣,下面下至都頭,參與過熙河開拓的成員遍布軍中。

關西的世代將門雖然也受到重用,可是將門子弟中,如果沒有王韶舊部這一標簽,升官就是要慢一點。如果再沒有韓岡麾下做事的經歷,想要受到重用就更難了。因而最近的關西將門,其子弟就算得到蔭補,也要先去橫渠書院上學,千方百計要給自己刷一層橫渠學子的金身。

但無論如何,以王舜臣、李信、趙隆為首的一干舊部都是把自己和全家的前途完全掛靠在韓岡身上,這正是那些將門世家無法做到的。正如韓岡方才所言,這些人的立場與他的立場相合的地方最多,而種、折、張等將門世家,自然只有一部分是相同的。

也因此,韓岡自然是更加信任這一干舊部。尤其是寒微時就結識的幾人,更加視如手足。就算是親近如種建中,也比不上趙隆在韓岡心目中的地位。

關中根基之地,到了要動刀兵的必要時刻,隨時都要拉出一支兵馬為韓岡出生入死,在趙隆和種建中之間,韓岡只可能相信趙隆能為自己做到。

隴西是韓岡的核心之地,沒有一個可信的將領主持,韓岡在京師都待不安心。即使日後韓岡回鄉,為了便於調動全路兵馬而不在必要時耽擱寶貴時間,也一樣需要一個親信將領擔任兵馬副總管。

除了李信、王舜臣之外,趙隆就是最好的選擇了。其他人,不是資望不足,就是讓韓岡無法全心信任。而且時間上也來不及。

而等到他回到隴西老家,再放趙隆在京師,既沒那個必要,也比不上李信、王舜臣坐鎮京師更穩當。

至少李信是親手將神機營拉起來,在京師掌兵多年,威望無人可比。而王舜臣西征域外,拓張萬里,將西域諸國打得不敢東顧,名氣響徹國中。兩人掌握京師禁軍皆不在話下,而趙隆資望上比起兩人還是要遜色上一籌。

王舜臣聽到了韓岡的話,就哈哈一聲,「正好可以讓他監修黃河大橋。」

韓岡盯了王舜臣好幾眼,直覷得他心虛,方笑道,「那可要好些日子了。」

他低頭看著天井中的電線,「不過橋修好了,熙河路的鐵路就能直通寧夏,那時候,關中就是一整片了。這座橋,的確一點都不能出差錯。」

「哥哥放心。」王舜臣道,「只要不怕殺人,這橋怎么也不會出問題的。」

「恩,相信趙子漸不會手軟。」

如今各路兵馬副總管,除了本路兵備之外,對鐵路相關建設也有相配合的義務。

而蘭州方面,如今正在籌備修造黃河大橋。准備跨越黃河,將兩岸連接一處。這不是浮橋——普通的浮橋,黃河之上,從蘭州到大名,已經有十多座——而是高出河面,讓鐵路可以越河而過的真正的大橋。

韓岡前世去過蘭州,看過那一座黃河第一橋,水泥墩,鋼架梁,足以兩條鐵路並行而過。放在如今,材料上問題不算大,鋼筋和水泥的產量足夠,質量比二十世紀初的水平有差距,卻也可以用更多的投入來補足,大型蒸汽錘模鍛出來的鋼制零件已經用在跨越汴水的鐵路橋上,用在黃河大橋上也不會差到哪里。

不過在另一個世界幾百年後的蘭州黃河大橋,只是一個落後國家的偏僻地區建設的一座普通橋梁,在西方,早幾十年就有了更加宏偉的橋梁建築。可在提前了近千年的情況下,就是一個偉大的工程了,而且必將成為一個標志性的建築。

盡管遠在蘭州,可它對氣學的意義,對韓岡的意義,都遠比京師中的任何新式建築要重要。對天下士民的影響,也比一時的軍事勝利要大得多。

放到後世來評價,其意義甚至不會下於萬里長城——這意味著遍布全國的鐵路網開始真正成為一張網,而不再被大江大河切割成碎片。如此關鍵的工程,為了避免各種問題,實行軍事化管理絕對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