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變故(五)(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982 字 2020-08-30

想到十年來,在兩位宰相協調下,蒸蒸日上的國力,即使是鐵桿的韓岡黨羽,王舜臣也不禁想要一聲感概。

章惇和韓岡有著幾十年的交情,韓岡還是章惇父親的救命恩人。兩人聯手掌控朝堂十年。兩人手下的勢力——福建、雍秦兩大商會——又聯手占據了天下商貿往來的大半份額,雙方有著極強的互補性。

但是如今,信任基礎已經不復存在。

做出這一切的,不僅僅是韓岡,也有章惇。

章惇對他兒子的放任,也是造成如今局面的元凶。

章惇的兒子勾連一干不得志的小官,把韓岡是做眼中釘肉中刺,整天聚在一天議論如何把韓岡和他的黨羽給鏟除掉。

新人總是很難再已經穩固下來的團體中快速上升,好一點的還能按部就班的往上走,差一點的可就只能一輩子沉淪下僚。所以新人經常是憤憤不平的,總想著把頭頂上的大山給掀翻。

而老人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變化,已經占據了最大的利益份額,他們對一切變動和改革都缺乏興趣,最想要看到的是穩定。

在過去,皇帝就利用這一矛盾,不斷提拔新人進入御史台,驅用御史,來平衡宰輔們的權力。又利用兩府中,權位稍低的參知政事,反制宰相的威權。由此形成了制度,使得宰相權柄一再縮小,無法與皇帝抗衡。

但如今,御史台早成了宰相門前走狗,最多也只能動搖議政。而缺乏軍隊的支持,除兩位宰相之外的其他宰輔,根本無力與韓岡和章惇對抗。

雙頭體制的穩定,使得朝堂高層的人事變動近乎停滯。這也就使得打破乃至推翻如今都堂體系的呼聲,在朝堂低層始終無法根絕。

撥亂反正,為國鋤奸的口號,從來沒有停止過。而投效韓、章其中一派,打倒另一派的呼聲,則更加響亮。

說到底,都是底層官吏想要打破停滯如死水的局面,得到一個晉升的空間。

韓岡用自己的卸任,為自己一系的官員爭得了更多的利益,反過來也更加刺激了章惇一派官員。

最終,說不定就一場大亂來,王舜臣看得到,很多人都看得到。

或許正如韓岡所說,變亂,近在眼前。

當然,機會也就在眼前。

韓岡的提醒,讓王舜臣輾轉反側了一夜。五點不到便起身梳洗,准備上朝,比起就要上戰場時更加積極。

盡管入冬之後,上朝的時間比過去已經遲了一個時辰。可王舜臣出門之後,夜幕依然籠罩著半邊天空。

改變上朝時間,算是韓岡和章惇的德政,推行之前,朝野頗多議論,推行之後,倒是沒有什么反對聲了——越是在冬日,被褥的誘惑力就越強。朝臣們也不願意一天中最冷最黑的時候出門。

王舜臣出門後不久,便轉上了御街。一支支以馬車為中心的隊伍出現在眼前。

在過去,文武官都是騎馬上朝。如今都是乘車入朝。每逢朝會之日,宣德樓下的廣場上,都會停滿了各色馬車。

王舜臣在西域,出行都是騎馬,回到京師之後,也入鄉隨俗,接受了韓岡贈與的車馬,從此乘車入朝。不過得到前往河東的任命,王舜臣決心磨礪一下自己,以防受不了河東的嚴寒,又改回了騎馬出行。

王舜臣騎在馬上,肩高近六尺的西域神駒,讓王舜臣能夠俯視遠近各色車輛。

並不熟悉京師官場的王舜臣,認不出幾輛馬車所屬,但在宣德門城樓遙遙在望的時候,前方一輛大型馬車,王舜臣立刻認出了馬車主人的身份。

馬車前後,有著上百人的護衛,那是宰相韓岡的車馬隊列。

王舜臣立刻打馬上前,才走了兩步,就看見一人從路邊的陰影處猛的沖了出來,直沖向韓岡的馬車。

沖出來的人身形矯健,王舜臣看著眉頭一皺,左手就向後探去,不過卻摸了一個空,熟悉的配弓在上朝時是不會掛在馬背後的。

那個人也沒有因為王舜臣沒帶配弓,就順利的沖撞了韓岡的馬車,在幾丈外,就給護衛們攔住了。

那個人被護衛架起的時候,拼命的掙扎,想繼續向前,卻被護衛牢牢架住。

王舜臣松了一口氣。

正要上前,卻見那人不再掙扎了,似乎還喊了句什么,王舜臣已聽不太清楚了。

在他的視野中,前方猛然一亮,一朵橘紅色的火焰如花在御街上綻開,緊接著,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在耳畔響起。

時間仿佛慢了下來。

人在喊,馬在叫。周圍一片混亂。

一陣惡風帶著灰土撲面而來,可王舜臣已經感覺不到了。

爆炸的地方,可就在韓岡馬車旁!

本書最快更新網站請百度搜索:,或者直接訪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