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章 三方角力(2合1)(2 / 2)

進化之眼 亞舍羅 2063 字 2020-08-31

劉備又制止龐統,再三謙遜,比如和劉璋同宗,不忍奪同宗基業等等。

張松說道:「皇叔,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今劉璋暗弱,不足以守土;皇叔取而代之,在成就大業之時,若念他貢獻基業有功,封為國公、王侯,也是報之以義,有何負信呢?」

劉備恍然說道:「別駕金石之論,備當銘記肺腑。」

……

張松這才返回成都。

見到劉璋,張松又換了一番說辭。

劉璋問起袁熙的口風,張松呈上回書,說道:「燕國公有言,西川僻遠,不願勞師遠征。主公只需年年納貢於朝廷,自然相安無事,還會封主公為西川侯,世代永鎮益州。」

劉璋看過回信,大喜說道:「納貢又有何難?我之前沒有向鄴都朝廷納貢,只是因為有張魯作梗,加上各州諸侯割據,道路不通而已。現在燕公已經盪平北方,又滅了張魯,道路俱通,本就該納貢稱臣。」

說罷,劉璋重賞張松。

張松謝恩之後又說道:「主公之前邀請劉備入川,只為抵御張魯;現在張魯已平,燕公又沒有取西川之意,主公應該早日逐走劉備,以免養虎遺患。」

劉璋猶豫道:「玄德和我是同宗。起初有事請他來,現在無事便要趕走,難免被人說我涼薄。」

旁邊有人說道:「主公此言極是。況且燕公袁熙,說是退兵,誰知真假?若是逐走劉備,袁熙當真殺過來,再請他就難了。」

張松心中一驚,急忙看去,說話之人乃是主簿黃權。

其實在演義之中,黃權是反對請劉備入川的,曾經「折齒而諫」。

但此一時、彼一時,兩者形勢不同。當時劉璋面對的敵人是張魯,根本威脅不到西川,只是疥癬之疾;現在面對的是袁熙,是虎狼大害,完全有能力打下西川的。

所以,黃權才勸諫劉璋,不要輕易趕走劉備。

旁邊又有一人說道:「劉備在川中,也是心腹大患。主公不妨暫緩數日,觀看燕公動靜;若是班師回朝,則真無收川之意,可逐走劉備;若是燕公停留漢中不去,那就是有攻我之心,再商議對策不遲。」

張松再看,這次說話的是益州從事,名叫王累。

基本上忠於劉璋的文臣,也就黃權、王累等人,其他人都是沉默不語。

劉璋詢問張松:「你覺得該怎么做?」

張松道:「從事王累,乃是老成謀國之言,不急不緩,可以行之。」

劉璋也喜歡這樣的中庸之法,便下令派遣偵騎,查探漢中動靜。

張松回家之後,恰逢法正、孟達來訪。

張松與兩人密議,說道:「此前以為劉備是明主,世間少有;今次去了漢中,見到燕公袁熙,才知道什么是雄主!以我看來,燕公早晚統一天下。我等合將益州,獻於燕公。」

法正笑道:「能讓你張永年如此推崇,燕公必有過人之能。」

孟達道:「我也久聞燕公大名,掃平曹氏、西涼,踏平烏桓,武功威震海內。少年得志,還能如此尊賢愛士,真天命之主,我也有心從之。」

三人大笑,徹夜聚飲商議。

……

不幾日,劉璋派出的偵騎有了回音。

燕公大纛(dào,大旗)已經撤離漢中,過武關,返回長安;留下大將張郃鎮守漢中,並遷徙漢中人口,充實長安三輔之地。

劉璋大喜說道:「燕公果真沒有圖益州之心!」於是聚眾商議,該怎樣「禮送」劉備出境。

正商議之間,忽然涪水關兩員守將之一,楊懷帶著劉備的信函,來見劉璋。

劉璋拆信看過,皺眉說道:「玄德說荊州有變,孫策似乎有背盟攻打的意圖,懇請我念在同宗之誼,發精兵三萬、米糧十萬斛協助。該怎么辦?」

楊懷說道:「主公有所不知。劉備入川以來,廣施恩德,收攬民心,其心如何?昭然若揭。現在又索要兵馬錢糧,一定不能給他,否則就是抱薪救火,必受其害。」

劉璋猶豫不決。

其他又有主簿黃權、從事劉巴勸諫;張松、法正等人,也苦諫劉璋。

劉璋見到眾人意見一致,便取了個折中的法子,撥了老弱軍卒四千,米糧一萬斛,交付劉備,同時讓楊懷回去,謹守涪水關。

不過兩天,劉璋就接到了一個噩耗。

涪水關已失,兩員守將楊懷、高沛,都被劉備斬首!

細問緣由,才知道劉備得了劉璋回書,大罵而起;又假借回荊州的理由,誘騙楊懷、高沛兩將去送行。

說起來,楊懷、高沛也是自信心爆棚,居然懷揣利刃,想要在送行的時候刺殺劉備,以絕後患。

也不知怎的,事情敗露,劉備當時穿著重鎧,手下大將像是抓小雞仔一樣,把楊高兩將抓住,搜出利刃,當即斬了。

聽到了這一噩耗,劉璋悔不當初:「真沒想到,劉備狼子野心,果然要來奪我基業,枉我還把他當成同宗!如今該怎么辦?」

黃權說道:「現在劉備已經襲取了涪水關,下一步必然就是雒(luo)城。雒城是成都屏障,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主公可派精兵星夜去守雒城,劉備縱然有精兵猛將,也無法過來。」

劉璋急忙命四員蜀中大將:劉璝(gui)、泠苞、張任、鄧賢,點起五萬大軍,把守雒城。四將領了軍令,便即啟程。

在四將走後,張松見到這個機會,便開口說道:「主公,劉備有卧龍、鳳雛之智,關、張、趙之勇。度四位將軍之力,能抵擋劉備么?」

劉璋也是一陣心虛:「那該怎么辦?」

張松說道:「吾有一計,可使劉備不敢正眼覷西川。」

劉璋大喜:「計將安出?」

張松說出一番言語。

正是:只因蜀地謀臣進,致引中原豪傑來。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結尾改自三國演義詩句,有趣而已不要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