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四章 大變局中的南下(1 / 2)

鐵骨 天子 3431 字 2020-08-31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鐵骨最新章節!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日。

中華民國國防最高會議宣布,因「經年征戰積勞成疾」自即日起,安毅將軍辭去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同時還辭去他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的職務,回歸敘府養病。為鞏固第三戰區來之不易的對日作戰勝利果實,第九集團軍司令長官朱紹良上將暫代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九集團軍正式進駐淞滬和浙江地區。

同時,軍事委員會下文,為加強淞滬一線防御,特從各戰區選拔精銳部隊進駐上海,其中包括桂軍第八十一軍、晉綏軍新二十七師、龐炳勛第三軍團新36師、孫連仲第一軍團教導師。

全國各大勢力獲知消息均感莫名其妙,不知道蔣介石與安毅之間生了什么不快,紛紛揣測其中內幕,不少國際軍事觀察家,認為這是安毅功高震主、蔣介石排除異己的一種手段,紛紛預言安毅勢力將就此消失於〖中〗央的舞台。

二十一日,南京國民政府又布一則通告,為顯示〖中〗央政府對蒙古問題的重視,特任命尹繼南上將(中將加上將銜)擔任蒙古省政府主席。歷經北伐、第一次淞滬會戰和長城抗戰的尹繼南將軍,擁有極為豐富的作戰經驗,後又在德國進修三年,軍事、政治能力皆突飛猛進,歸國後先後擔任第一戰區總參謀長和南昌行營主任等職務,功績卓著,乃蔣委員長得意門生,此番赴蒙古擔任省〖主〗席職務」實乃名至實歸。

這更加重了人們的不解與猜忌」蒙古的問題錯綜復雜,牽涉到日本、遠東、莫斯科和滿洲四方勢力,沒有人看好只身上任的尹繼南,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中〗央刻意打壓安家軍嫡系,尹繼南分明是被放逐了。

這幾天國際局勢同樣讓人眼繚亂。

十七日,遠東共和**隊在西西伯利亞的大決戰中,出人意料地擊敗莫斯科紅軍,於十九日收編陷入包圍圈內的軍隊後,迅前出,搶在莫斯科派出的援軍之前」占領烏拉爾山一線的馬格尼托戈爾斯克、車里雅賓斯克、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今葉卡捷琳堡)等重要城市。

在鞏固防御工事後,二十三日,干旱已久的西伯利亞、遠東、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平原和烏克蘭平原,飄起了鵝毛大雪,受此波冷空氣影響,我國蒙古、新疆、東北和華北地區,氣溫均陡降二十度」就連江南、兩湖、四川盆地和雲責高原,都飄起了紛紛揚揚的雪,冬天終於來臨了。

在此期間,荷屬東印度群島土著騷亂加劇,在人口密集的爪哇島」土著成功搶劫荷蘭駐軍的軍火庫後,浩浩盪盪地開進各大城市,打死阻攔的殖民地官員和維持治安的白人〖警〗察,起碼有數千白人死於騷亂,日本僑民也再次出現大范圍的傷亡,只有華族組織了武裝自衛隊」占據公司和居民區的戰略要點,與土著對射,逼得對方在出現大面積的傷亡後退去。

〖日〗本政府於十八日表通告」對於荷屬東印度群島殖民政府控制局勢的能力表示不滿,要求荷蘭當局盡快調派軍隊進行〖鎮〗壓」否則日本政府和軍隊,將采取果斷措施,捍衛本國僑民權益。

荷蘭和德國現在關系還是比較好的,上次歐戰德國爆起義,德皇逃到了中立國荷蘭,受到荷蘭王室的庇護。後來凡爾賽會議上,英法美等國要以戰爭罪公審德皇,但遭到荷蘭政府拒絕。加上德皇、皇太子在希特勒及納粹黨上台問題上,持支持態度,荷蘭和德國看起來更加深了聯系。

納粹政府一直宣揚荷蘭與德國之間的偉大友誼,認為兩國在許多國際事務上擁有共識,德國政府願意與荷蘭政府締結長久的盟約。但擔心英法美等國會有過敏反應的荷蘭政府,委婉地謝絕了這一提議。

因此,不太擔心國土防務安全的荷蘭政府,一方面警告〖日〗本政府,荷屬東印度群島的騷亂,純屬荷蘭內政,若不滿僑民遇害,當初就不該向荷屬東印度群島移民,一方面,又派出以「德魯伊特」號巡洋艦為主的混編艦隊,裝載五萬本土軍隊,浩浩盪盪地開往荷屬東印度群島平叛。

就在荷蘭果斷選擇派出軍隊之際,英屬印度的殖民官員,因為總督被刺、大量地方官員遇害、軍隊遭遇投毒等系列挑釁行為而被刺激得失去了冷蒂十六日,印度全境爆了反對殖民地政府無故拘禁國大黨領袖和二豐余萬黨員的游行示威〖運〗動,很快奉命〖鎮〗壓的軍警便與游行隊伍生了沖突,混亂中,全國各地有近千名軍警遭遇冷槍和流彈襲擊,不治身亡,由於危險系數過高,後來軍警都拒絕出面〖鎮〗壓。

人人自危的殖民地官員、歐美各大財閥及印度本土的壟斷托拉斯的幸存者,經過簡單會商,做出派軍隊武力〖鎮〗壓的決定。

十八日,駐印英軍和英印部隊,全部被派了出去,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幫助下,對各地的游行隊伍進行了血腥屠殺和〖鎮〗壓,僅僅只是十八日這一天,印度全境就出現二十余萬人的傷亡,幾乎每一個地區都有大量家庭失去親人。

殖民地政府的血腥〖鎮〗壓,讓印度人終於認識到英國殖民統治的殘酷,激進的印度青年聯盟、印度工農黨和印度斯坦共和軍先後表通告,號召民眾團結起來,以草命的暴力對付殖民者的暴力,印度全境爆了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鋼鐵廠和軍工廠的工人,在殺掉前來阻止的工廠高級管理人員後,加班加點生產武器彈葯,無償供給起義軍使用,各地紛紛成立了以起義軍領袖為主體的民族自治政府,不過這更加刺激了殖民官員,立即針鋒相對地頒布《緊急權力法》、《〖鎮〗壓暴亂法》、《取締非法煽動令》、《取締非法集合令》和《戡亂剿匪通則》,印度全境陷入了一片戰火中。

緬甸和馬來亞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緬甸以信仰乘佛教的緬族為主體」馬來亞則以對政治不感興趣的華族為主體,照理不會出問題,可問題是殖民政府采取了用印度的官員和軍隊來管理兩地的決定」席卷印度全境的武裝起義浪潮,很快波及到了兩地,殖民地政府的英國官員擔心印度軍隊會受到民族主義者的盅惑,下令白人士兵包圍印度軍營,要求所有印度士兵放下武器,待事件平息後再重新上崗。

但是,印度士兵中卻流傳著英國人要把所有印度士兵槍斃或活埋、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恐怖謠言,於是,狀況出現了,幾乎所有的印度兵,都舉起槍,以武力進行堅決的反抗,占據數量上絕對優勢的印度兵,很快便把包圍他們的英國兵打得落荒而逃」隨後印度兵沖出軍營,殺到英**隊的駐地,把英國兵全部干掉後。只再沖向殖民地政府和官員的官邸,驚慌失措的殖民地官員。紛紛喬裝逃跑,社會秩序和公共秩序隨即大亂。

在這期間,只有提前進行了動員的華人企業和社區,在洪興社及民兵自衛武裝構築的強大火力保護下,沒有遭受什么損失,其他包括白人、黑人和當地緬族在內的民眾」全部遭到亂兵的洗劫,英國的整個殖民體系幾乎陷於崩壞境地。

相對而言,菲律賓的情況要好一些。

三三年六月」美國〖民〗主黨人弗蘭克墨菲擔任菲律賓總督,他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費了很大的精力才消除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帶給菲律賓的災難性影響。這時候,美國輿論竭力贊成菲律賓獨立,因為若是菲律賓是美國的直屬殖民地的話,菲律賓人就可以〖自〗由移民美國,搶奪原本就很緊張的工作崗位,同時,菲律賓廉價的農產品和糖制品,也會搶占美國市場,於是輿論一邊倒地贊同菲律賓獨立,這樣菲律賓就不再享受同美國進行〖自〗由貿易的權利,而完全被當做一個外國來對待。

三四年三月二十四日,羅斯福總統簽署了「泰丁斯麥克達菲法案」規定三六年七月四日,菲律賓共和國正式成立,此後將限制菲律賓人移民美國,取消菲律賓的〖自〗由貿易權,但菲律賓的外交和國防仍掌握在美國手里,美國總統保有對菲律賓政府制定的憲法擁有批准權和否決權,對貨幣、鑄幣和進出口貿易法案擁有批准權與否決權,同時美國還保留干預菲律賓內政的權力,簡而言之,菲律賓將以美國的衛星國的嶄新面目出現。

三五年五月十四日,一部與美國憲法相似的憲法在菲律賓由全體公民投票批准,並於當年在馬尼拉正式公布施行,一力促成菲律賓獨立的原喜督弗蘭克墨菲搖身一變,成了美國派駐菲律賓的第一任高級專員,馬努埃爾奎松當選為第一任總統,奧斯梅那為副總統。

奎松當選菲律賓總統後,任命前美國6軍總參謀長、現任美軍馬尼拉軍區司令的麥克阿瑟上將,擔任政府軍事顧問,正式組建菲律賓軍隊。至今年十二月前,已經編成六個菲律賓師,由於披了張民族自治政府的皮,菲律賓政府在控制力度方面要比英屬、荷屬殖民地政府好上許多。

但是,菲律賓的矛盾,並未因為奎松政權的組建而有所好轉,由於美國對菲律賓的工農產品開始征收高額關稅,使得工農業產品,在美國市場上失去了競爭力,許多農民和工廠圭破產,大量工人失去工作崗位,淪為乞丐。

同時,由於農村大地主和權貴公然霸占土地,又或者利用放高利貸等形式巧取豪奪,土地兼並情況越猖獗,進入三七年下半年,絕大多數農民都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淪為分成佃農和雇農,若是無法交租,就會被無條件地攆出租地,還會被政府額外施加勞役和罰金的處罰,矛盾異常的尖銳。

菲律賓的起義暴動,在有心人的推動下,於十二月十六日在菲律賓多個地方同時起」「菲律賓工人協會」、「唐吳蘭」、「薩爾達爾黨」等左翼黨派和組織」率領事先串聯的工人和農民,攻占軍火庫和警察局,然後匯聚於政府大樓,殺死地方官員和議員,搶占城防要塞,短短數日時間,菲律賓全境二十多個城市,均通電宣布起義,建立工農民主政權,打土豪分田地」倡導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