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重生之黃埔卧底最新章節!

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之後,一度曾設想擴充海軍。一九二八年八月十四日,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通過的《整理軍事案》中稱:「在國防上,海軍、空軍及軍港要塞之建築,均為重要。吾國海岸線既長,版圖又大,現在海軍實力微弱,空軍尚無基礎。今後之國防計劃中,必須實事求是,發展海軍,建設空軍,俾國防計劃歸於完成。」兩天以後,即八月十六日,江南造船所制造的「咸寧」號炮艦下水,蔣介石、張定璠、張群、楊樹庄等出席了下水典禮。蔣介石登上軍艦講演說:「要挽回國家的權力,必須建設很大的海軍,使我們中華民國成為世界上一等海軍國,全在諸位將士身上,我們預計十五年後就有六十萬噸的海軍,做了世界一等海軍國家。」

陳紹寬開始也雄心勃勃地想實施發展海軍的計劃。一九三一年二月二十一日,他在中央廣播電台發表演說時指出,建設海軍治標辦法為先購巡洋艦和潛水艦,治本則需建設六十萬噸之各類型軍艦。還應在膠州灣、象山港、大鵬灣分別建設軍港。

但是,陳紹寬多次將造艦計劃上報給蔣介石,均石沉大海。因此,中國的海軍只能在艱苦的條件下緩慢地發展著。

在抗戰之前的十年中,新裝備海軍的艦艇除了一九三二年從日本購回的兩千六百噸的「寧海」號巡洋艦之外,基本上都由江南造船船所制造。一九二八年,造出四百二十噸的「咸寧」號炮艦。一九二九年,造出六百噸「永綏」號炮艦。一九三零年,造出四百六十噸「民權」號炮艦。一九三一年,造出一千五百噸的「逸仙」號輕巡洋艦和五百噸的「民生」號炮艦。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間,造出都是兩百六十噸的「海寧」、「江寧」、「撫寧」、「綏寧」號和都是兩百八十噸的「肅寧」、「威寧」、「崇寧」、「義寧」、「長寧」、「正寧」號等10艘炮艇。一九三七年四月,仿「寧海」號艦式造出「平海」號巡洋艦。「寧海」、「平海」兩艦服役後,成為中國海軍最先進的軍艦。該型巡洋艦艦身長將近一百一十米,寬十一米八九,深六米七一,吃水大約四米米;裝配一百四十毫米雙聯裝主炮炮塔三座,七十六毫米高射炮六門,機關炮十門,魚雷發射管四個,馬力一萬匹,航速二十三節,可攜帶水上偵察機一到兩架架。

這一時期,海軍部決定淘汰一些舊式艦艇,同時,對許多艦艇進行修理、改裝,以提高作戰能力。其中,對「建威」、「建安」兩艘驅逐艦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建威」、「建安」艦是福州船政局於一九零二年制造的。一九三零年初開工改造,一九三一年竣工。排水量由八百五十噸噸提高到一千零五十噸;原有一百毫米主炮一門,七十六毫米炮三門,三十七毫米炮六門,魚雷發射管兩個,改裝後擁有一百二十毫米主炮兩門,七十六毫米炮一門,五十七毫米炮兩門,二十毫米高射炮一門,七點九毫米機槍六挺。「建威」艦改裝後更名為「自強」號輕巡洋艦,「建安」艦改裝後更名為「大同」號輕巡洋艦。但這些措施,距六十萬噸的計劃相差甚遠,新造艦艇總排水量僅八千余噸,加上改建的也不過萬余噸。一九三七年抗戰爆發前,中央海軍系統共有艦艇五十七艘,四萬四千二九十八噸,比一九二八年增加了一萬噸。盡管這對於一個大國是微不足道的,但卻來之不易。

一九三一年九月,日本侵占我國東北之後,其鯨吞全中國的野心日益明顯。為了抵御日本的侵略,從一九三三年度開始,全國開始了五年的整軍備戰計劃。海軍部積極研究和制定海軍防務方針,針對日本海軍實力和中國實際,在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一九三五年年度的《國防計劃》中,具體制定和提出了海軍防務計劃和設想。

首先在「要旨」中明確指出,戰爭初期,「日本必先征服吾國……而其所取之道,除北方局地外,實以海道為最便捷。何則彼居折扇之端,其所趨指恰如折扇之骨而輻射於吾全海岸也。……英美與日本在太平洋未決之期間,吾國必須與日本爭奪中國海海上之交通。縱不能奪得而管制之,亦必須能於上述太平洋海戰未決之期間與之爭持不下,以阻滯其作戰方針而擾亂之……」

「日本為海軍極強之國之—。吾國縱建設相當之海軍,亦非其敵矣。然而果能建設相當之海軍,再極力整理現有海軍,則在彼與英美海軍周旋於太平洋之期間,吾力必能殲盡彼之第二線之預備軍,如彼之現駐於吾沿海沿江之預備役艦艇等者,其結果則海上及沿海之大道必盡歸我管制而沿海及內地始胥安且也」。

在「海軍政策」中指出:「以某一國海軍為目標,對於該國海軍之自中國海侵入者,海軍力在防御的攻勢下,須能於中國海海上與之對抗而殲滅之,以謀獲得中國海之制海權。」

「在最近十年間,最低限度海軍力須能一舉殲滅某一國海軍之駐於沿海沿江者及其臨時增遣者之聯合,力以謀於太平洋海戰未決之期間,能完全管制中國海之交通」。

「力謀與英國或美國、或英美兩國之海軍提攜,列為外交政策之一」。

「一面刷新現有人才,振作現有海軍,—面建設相當新海軍,用以達成管制中國海及與英美海軍成犄角之目的」。

「暫置主力(艦)不建,取小艦主義而側重潛水艦及水上飛機以彌補無主力艦之缺陷」。

「當決定海軍諸勢力之時,以能勝海上戰斗者為主,而以奪得中國海海上之交通為第一,以保證沿海交通為第二」。

在「造艦政策」中認為:「艦艇之諸性能,以適於在中國海海上之戰斗為主,而合於防御的攻勢之主義下之要求……海軍飛機之型,就其能與艦隊協同作戰者之中,擇其適當而優秀者充之。」

「造艦計劃」提出:「在求管制中國海之交通之大方針之下,為發揮防御的攻勢之手段起見,造艦計劃以日本駐華艦隊為對象。」

第—期五年造艦計劃為:兩千四百噸向導艦一艘、八百噸驅逐艦十六艘、六百噸潛水艦二十一艘;八百噸水雷敷設艦四艘艘、六百噸掃雷艦八艘、水上轟炸飛機一百五十架,以編成一個水雷戰隊,兩個潛水戰隊,水雷敷設艦和掃雷艦各一隊,三個航空戰隊。

海軍「作戰計劃」中規定:海軍的方針是「以保持江浙沿海及揚子江之安全為主,閩廈及膠州灣等處海面次之」。「取防御的攻勢之手段用以達成間接的或直接的陸海空軍協同動作之目的」。「為達成作戰方針起見,除應實施造艦計劃外,全國航海艦艇悉集中於揚子江南口或其口外某群島之中;全國航江艦艇悉集中於南京或江陰一帶」。「開戰之最初,航海艦艇及航江艦艇分別協同海軍防御隊及要塞撲滅揚子江口及揚子江內現駐之敵海軍。輕快艦艇則在東海全部及黃海南部距岸五十乃至一百海里以內肆其活動,以攻擊敵之軍隊輸送為主,海上商船次之」。

為徹底實施海軍備戰計劃,還具體制訂了「海軍統一計劃」,強調海軍軍令、軍衡、軍需及教育的統一。

在「海軍整理計劃」中決定,第一期退役艦艇為艦齡在三十五年以上者。

「海軍區之區分及其警備」將全國海疆劃分為四個海軍區:第一區,膠州灣-鴨綠江口,在膠州灣內設警備司令部和潛水艦根據地;第二區,膠州灣-沙埕,在象山設軍港司令部,在定海設潛水艦根據地;第三區,沙埕-廈門,在三都澳設軍港司令部及潛水艦根據地;第四區,汕尾-東興,在大鵬灣設軍港司令部及潛水艦根據地。

在「軍港計劃」中,擬定開拓膠州灣、象山、定海、三都澳及大鵬灣等處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