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混混章節)(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重生之黃埔卧底最新章節!

赫魯曉夫為奪回聲望,於是在九月提出了更高的采購價格、強化農民自留地等政策,並進一步計劃開墾哈薩克斯坦和西伯利亞的荒地。一九五四年春夏期間,赫魯曉夫鼓動三十多萬志願者來到東部墾荒,由於缺乏調查和准備,這場運動在幾年內演變為農業和生態上的災難。赫魯曉夫還對公眾開放了克里姆林宮,在民眾中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在此期間,暗中搞垮馬林科夫的計劃也在秘密進行著。赫魯曉夫讓法院調查團追查一九四九年發生的列寧格勒案件,他知道這起調查最終會把馬林科夫牽扯進來。一九五四年間,赫魯曉夫逐漸贏得布爾加寧、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伏羅希洛夫、米高揚等人的支持。一九五五年二月的最高蘇維埃會議上,赫魯曉夫及其支持者指控馬林科夫對列寧格勒案件中的責任,最終馬林科夫被解除了總理職務。

搞垮馬林科夫後,赫魯曉夫與莫洛托夫的矛盾逐漸升級。莫洛托夫反對赫魯曉夫的墾荒政策,他更傾向於對已耕作的土地進行投資,同時他還對赫魯曉夫住房政策表示不滿。在外交政策上,莫洛托夫堅持認為南斯拉夫為修正主義國家,而赫魯曉夫率領的代表團卻拋下莫洛托夫於一九五五年五月主動訪問了貝爾格萊德。在七月的全體會議上,赫魯曉夫和主席團的所有其他成員對莫洛托夫展開了圍攻,莫洛托夫被迫認錯。赫魯曉夫沒有立即清算莫洛托夫,會議後他依然擔任外交部長和主席團成員。

一九五五年底時,數以千計的政治犯從古拉格勞改營中被釋放回家。在蘇xxx代會之後,平反政策落實的人數已達到了幾十萬人。在搜集材料、促使重審案件和釋放犯人的工作中,赫魯曉夫發揮了帶頭作用。他還建議調查並通報斯大林的罪行。這引起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等人的反對。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蘇聯xxx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召開。參加會議的有蘇聯的一千三百五十五名代表、來自五十五個國家工人政黨使節和所有東歐共產主義國家領導人。在會上,赫魯曉夫數次抨擊黨內存在的xxx現象,但沒有提到斯大林的名字。二月二十五日黨代會結束後,代表們突然收到通知,參加了一次事先沒有計劃的秘密會議。在「秘密報告」《關於xxx及其後果》中,赫魯曉夫情緒激動的譴責了斯大林大清洗和驅逐少數族裔的罪行,猛烈抨擊了他農業政策帶來的災難,還攻擊了他軍事指揮上的無能,並在最後表示要重新回到列寧主義的路線上來。講話共持續了四個小時,報告的內容使代表們大為震驚,以至於「會場內一片寂靜,連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會議結束時,赫魯曉夫要求代表們「不要把話題擴散到黨外,更不用說媒體了」。然而在三月,赫魯曉夫將一份報告文本作為材料發放到黨組織里,供七百萬黨員和一千八百萬共青團員討論學習。同時,以色列情報機構在華沙獲得了秘密報告文本,並於四月送到美國中央情報局手里。一九五六年七月四日,《紐約時報》將其刊登。秘密報告的公開給共產主義集團帶來一波猛烈的政治震盪,引發了蘇聯國內及其衛星國的一系列騷亂。

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發表,引起格魯吉亞民族主義者和斯大林主義者的強烈不滿。他們在紀念斯大林逝世三周年之際,在第比利斯和其他大城市舉行對斯大林的悼念活動,並逐漸轉化為針對秘密報告的抗議和示威。一九五六年三月四日起,第比利斯的示威者高舉斯大林畫像,高呼「斯大林主義萬歲」、「打倒赫魯曉夫」等口號,並強制征用公共汽車和電車在市內游行。三月十日,蘇聯當局使用部隊和坦克驅散游行,部隊和示威人群發生了沖突,最終士兵向人群開槍。由於官方沒有正式報告,估計的傷亡人數大約在一百零六人至八百人之間,有數百人受傷,超過二百被逮捕。

一九五六年,波蘭人民共和國因肺病在莫斯科療養的領導人博萊斯瓦夫.貝魯特在讀到赫魯曉夫的一份秘密報告文件時,突然心臟病發作,於三月十二日逝世。面對波蘭國內日漸升溫的反蘇和反俄羅斯情緒,赫魯曉夫於三月來到華沙參加了貝魯特的葬禮,並向波蘭政府做出含糊其詞的解釋。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八日,波茲南發生了大規模的罷工和游行活動。示威者打出「我們要面包」的標語,要求波蘭當局提升工人工資和減少稅收。由於政府缺乏談判的誠意,游行最終演變為騷亂。二十九日波蘭政府派出裝甲部隊進入波茲南,並與次日平息騷亂。據官方統計,波茲南事件共造成七十四人死亡,八百人受傷,六百五十八人被拘捕。

一九五六年七月,波蘭二屆七中全會推舉曾因「右傾民族主義」入獄的瓦迪斯瓦夫.哥穆爾卡擔任波蘭領導人,並解除了蘇聯派來的康斯坦丁.羅科索夫斯基國防部長的職務。聞訊後的赫魯曉夫立即向波黨提出進行磋商的邀請,但波黨以將召開八中全會為由拒絕了邀請。十月十九日赫魯曉夫突然單方面飛抵華沙,他一下飛機就憤怒的向波蘭代表大吵大嚷,同時蘇聯軍隊也在向華沙推進。在哥穆爾卡的說服下,赫魯曉夫最終同意蘇軍將不使用武裝干涉,並將羅科索夫斯基調回蘇聯。

一九五五年,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斯大林主義領導人拉科西.馬加什以「右翼分離主義」的罪名將有改革思想的總理納吉.伊姆雷開除出黨,這使匈牙利變成一個火葯桶,而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則將匈牙利徹底點燃。一九五六年十月二十三日,布達佩斯學生舉行了規模浩大的游行示威,慶祝哥穆爾卡在波蘭的上台,要求匈牙利也進行類似的改革,重新任命納吉為總理。示威群眾還將斯大林雕像推倒。當天深夜匈牙利安全部隊向示威人群開槍。十月二十四日早晨,蘇軍的坦克開進布達佩斯,這卻使匈牙利的矛盾全面激化。十月三十日,赫魯曉夫在朱可夫等人的建議下決定撤出匈牙利的蘇軍。然而匈牙利的局勢已經完全失控,憤怒的群眾襲擊了布達佩斯xxx總部,並將數位安全警察處以私刑。同時納吉呼吁匈牙利退出《華沙條約》組織。赫魯曉夫在經歷一番猶豫之後於十月三十一日發出命令,蘇軍隨後再次進入匈牙利。十一月四日,革命最終被蘇軍鎮壓。匈牙利有兩千五百人死亡,一萬三千人受傷。納吉也於一九五八年被處決。

東歐的騷亂使赫魯曉夫聲望受損,他的反對者則借機迅速聯合起來,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伏羅希洛夫、馬林科夫、布爾加寧以及赫魯曉夫的門徒季米特里.謝皮洛夫密謀,共同向赫魯曉夫發難。一九五七年六月十八日,布爾加寧招呼赫魯曉夫參加在克里姆林宮舉行的部長委員會會議。會議上,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馬林科夫向赫魯曉夫展開猛烈的批評和圍攻,反對派的人數優勢使赫魯曉夫陷入十分不利的境地。赫魯曉夫和米高揚於是采用拖延戰術,將會議延遲到第二天。十九日,由於任命過很多地方官員,赫魯曉夫要求召開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他的支持者也准備將委員們運送到莫斯科來。六月二十二日全體會議召開,會上朱可夫嚴厲地指責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馬林科夫在斯大林時代大清洗中的罪行,反對派最終被擊敗。赫魯曉夫指控反對派為「反黨集團」,並將他們從中央主席團驅逐出去。莫洛托夫被降職為蘇聯駐xxx大使,其他反對派成員也被遠調至莫斯科以外的地方任職。朱可夫在協助赫魯曉夫清除「反黨集團」後成為了主席團的重要成員,個人威望日漸升高,這引起了赫魯曉夫的懷疑和恐懼。一九五七年十月十九日,當朱可夫踏上前往巴爾干的航程時,赫魯曉夫在一些主要將軍的支持下,於主席團通過了一項譴責朱可夫的決議。朱可夫聞訊於五天後返回莫斯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對他展開了一致的批評,並撤銷了他國防部長的職務。

斯大林去世後,蘇聯的文化藝術領域逐漸解凍。赫魯曉夫在任期間,一些具有改革思想和批評蘇聯現狀的作品得到發表,他本人則致力於平衡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的關系。作家弗拉基米爾.杜金采夫於一九五六年發表了長篇小說《不單單是為了面包》,講述了理想主義的工程師被冷酷的官僚所毒害的故事。同年十一月文學年鑒《莫斯科文學》出版,其中的部分詩歌表達了去斯大林化的積極影響。赫魯曉夫擔憂知識分子的自由化傾向,他批評杜金采夫的文章「某些章節寫的很有力度」,但「思想基礎是錯誤的」。同時他還多次指責《莫斯科文學》是「意識形態謬誤的」。一九五七年,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的小說《日瓦戈醫生》由於在蘇聯國內遭拒絕出版,被偷運到意大利米蘭發表,這使他獲得了一九五八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卻被蘇聯的保守主義者視為叛徒行徑,《真理報》將其作品批判為「低級反動的作品」,蘇聯作家協會也開除了他的會籍。同時,赫魯曉夫發起了批判帕斯捷爾納克的運動,但在回憶錄中,他宣稱「對《日瓦戈醫生》感到矛盾,一度考慮同意出版,後來又對未能出版感到後悔。」赫魯曉夫下台後看了這部小說,他重新評價道:「我們不應該禁止它。我本應該親自看看這本小說,里面並沒有什么反對蘇聯的意思。」一九六二年,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描寫勞改營生活的中篇小說《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得到了赫魯曉夫的推崇,同年十二月在赫魯曉夫的建議下,中央主席團允許將其改版後公開發表。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赫魯曉夫參觀了在莫斯科馬奈日展覽廳舉行的先鋒派美術展。觀賞後赫魯曉夫大發雷霆,他將藝術家的作品形容為「狗屎」。一周之後,《真理報》撰文呼吁凈化文藝領域,這引起了畫家、作家和電影工作者的抵制,赫魯曉夫再一次將怒氣發泄到他們身上。盡管如此,藝術家中沒有人因此而被逮捕和被放逐,馬奈日藝術展依然保持開放。

赫魯曉夫執政期間,嘗試對蘇聯的經濟,特別是農業進行改革。為了擴大谷物生產,赫魯曉夫提出開墾荒地的辦法。一九五四年二月黨中央全會通過決議,決定在哈薩克斯坦和西伯利亞大規模開墾荒地。從一九五四年到一九五八年間,政府為開荒投資六十七億盧布,動員數十萬志願者到東部地區落戶,共開墾出四千萬公頃的土地。一九五八年蘇聯農業豐收,墾荒區共收獲谷物五千八百五十萬噸,占當年全蘇糧食總產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但墾荒政策也帶來了生態上的災難,六十年代初墾荒區風沙侵蝕日益嚴重,幾十萬公頃新開墾的土地被破壞。

一九五八年六月,蘇聯政府取消集體農庄對國家的義務交售制,把它改為農產品采購制,並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從一九五二年到一九xxx年期間,國家收購各種谷物的平均價格指數提高了七點四八倍,收購畜產品的價格指數提高了十五點六九倍。一九五五年起,國家放寬對農牧業的生產管理,只下達國家收購各類農畜產品的數量指標,農庄有權自行安排生產,同時還鼓勵庄員發展副業經濟,允許庄員擁有自留地和飼養一定數量的牲畜。一九五八年二月,黨中央接受了赫魯曉夫的報告,決定將拖拉機等農業機器賣給集體農庄,並將機器拖拉機站改組為機器修配站。

一九五九年,絕大多數集體農庄被強制買下了農業機器。這種匆忙的做法打亂了農庄的決策進程,結果使農庄購買了大批機器,卻不能充分利用它。赫魯曉夫看到美國種玉米對發展畜牧業收益甚大,於是強行要求在蘇聯擴大玉米的種植面積。一九五三年全蘇的玉米播種面積只有三百五十萬萬公頃,赫魯曉夫卻要求到一九六零年擴大為兩千八百萬公頃,八年中要增加七倍。由於玉米是干熱氣候作物,而蘇聯很多地區日照量不夠,玉米經常結不了穗。赫魯曉夫的玉米種植計劃遭到了集體農庄庄員的消極抵制,最終徹底破產。一九五七年五月,赫魯曉夫突然提出,蘇聯的人均牛奶和黃油的產量將在一九五八年趕上美國,人均肉類產量將在一九六一年趕上美國。而此時蘇聯的人均肉產量和美國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赫魯曉夫不斷對地方施加壓力,要求各州采取果斷措施提高肉類產量。梁贊州委第一xxx拉季奧諾夫向赫魯曉夫大膽保證:梁贊州將在一九五九年內使肉類產量增加一倍,出售給國家的肉類數量增加二倍。一年內拉季奧諾夫依靠宰殺州內所有牲畜、到鄰州搶購牲畜、虛報產量等手段以完成指標。赫魯曉夫對拉季奧諾夫大加贊賞,並授予他列寧勛章和「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的稱號。但是沒過多久騙局就被揭穿,拉季奧諾夫自殺身亡。

赫魯曉夫的農業改革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五五年間,蘇聯的糧食的年平均產量為三千八百五十萬噸,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五年間,年平均產量達到一億三千零三萬噸,增長近百分之五十以上。肉類的年平均產量由五百七十萬噸變為九百三十萬噸,增加百分之六十以上;奶類年平均產量由三千七百九十萬噸變為六千四百七十萬噸,增加百分之七十以上。農庄庄員的生活明顯改善,一九五五年的平均月收入為二十五盧布,一九六五年達到五十一點三盧布。但蘇聯農業的粗放經營、低勞動生產率並沒有被改變,農業產量受氣候影響波動很大。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八年期間,農業產量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百分之六點八;而在一九五八年到一九xxx年間,農業產量的年平均增長率只有百分之一點七。

在斯大林時期,蘇聯工業絕大部分以計劃經濟的方式由國家集中管理。赫魯曉夫陸續把一萬五千個中央直屬企業下放到加盟共和國管理,同時擴大了加盟共和國的管理權限。這次改革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國家管理企業的行政辦法,沒有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滋生了地方本位主義等問題。盡管如此,蘇聯工業仍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一九五一年到一九六五年間,蘇聯工業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百分之十點七。鋼的產量從三千八百一十萬噸增長為八千五百萬噸,煤從三億兩千萬噸增為五億五千萬噸,石油從五千二百八十萬噸增為兩億兩千三百萬噸,電力從一千三百四十億度增為四千五百九十億度。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資從一九五五年的七十六點二盧布上升到一九六五年的一百零四點二盧布。

赫魯曉夫上台後,xxx機關成員的審判特權被廢除,對政治犯的起訴只得通過地方黨委。赫魯曉夫在任期間沒有大的政治案件發生,對政治犯罪的起訴至多數百起。對xxx的懲罰手段也換成了使之失業、解除大學職位、開除出黨等方式,或以「社會威脅」為由強制入院治療。一九五八年,赫魯曉夫將中央委員會會議的人數擴大到數百多位官員,一九六二年,赫魯曉夫將省的黨委劃分為兩個平行的機制,它們分別負責農業和工業。這在某種程度上帶來了管理上的混亂,但也避免了權力的過度集中。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八日在波蘭大使館歡迎哥穆爾卡的招待會上,赫魯曉夫曾對西方國家的外交官當面聲稱「我們要埋葬你們」,這被西方世界普遍視為赫魯曉夫敵對態度的信號。赫魯曉夫事後對此作出解釋:「如果我想要把你們每個人都埋葬掉,那我一輩子還干不完。我的確說過這個,但是有人故意歪曲了我的講話。這並不是說在什么時候把什么人從肉體上埋葬,而是說在社會的歷史發展中社會制度的改變。」「我說過,從歷史的發展和歷史的觀點來看,資本主義要被埋葬,共產主義將代替資本主義。」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赫魯曉夫在克里姆林宮記者招待會上發言,稱西柏林「已經成為東德的一個惡性腫瘤」,蘇聯已經「決定動一下手術,切除這個惡性腫瘤」。他要求美國、英國、法國承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並要求它們在六個月內撤出西柏林的駐軍,使西柏林成為自由市,否則蘇聯會把西柏林的過境檢查改由東德負責,意為xxx西德到西柏林的通道。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對此毫不示弱,表示將不惜以戰爭保衛西柏林,蘇美關系一度陷入緊張。一九五九年一月,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米高揚訪問美國,使雙方緊張的對立情緒得到緩和。同年五月,美英法蘇四國於日內瓦舉行四國外長會議,雙方未能對德國問題取得任何協議,但蘇聯方面取消了六個月的限期。期間,艾森豪威爾向赫魯曉夫發出來美國做一次訪問的邀請。在一九五九年七月二十三日於莫斯科舉行的美國國家博覽會開幕式上,赫魯曉夫與時任美國副總統的理查德.尼克松展開過一場著名的關於美蘇意識形態和核戰爭的論戰,史稱「廚房辯論」。尼克松借展覽會上的美式房屋、家用電器向觀眾展示資本主義制度下美國的富裕和多樣化,而赫魯曉夫則針鋒相對的聲稱社會主義制度下蘇聯人民也平等的擁有同樣富裕的生活,最後雙方為廢除軍事競賽、和平競爭的意見達成一致。

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五日,赫魯曉夫應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的邀請,攜妻子兒女乘坐飛機抵達美國馬里蘭州安德魯空軍基地。隨後蘇聯代表團參觀了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艾奧瓦州、得梅因、匹茲堡,最後回到了華盛頓。赫魯曉夫在訪問期間結識了美國各界名流,同時他四處發表演說呼吁蘇美和平共處,接受美國民眾的歡迎和質疑。行程的最後,赫魯曉夫於戴維營與艾森豪威爾展開會談。雙方對柏林問題達成一份協議:蘇聯撤回了要求西方國家撤出柏林的最後通牒,美國承諾柏林現在的局面不會無限期維持下去。九月二十七日,赫魯曉夫一行乘飛機返回蘇聯莫斯科。

他多次訪問美國等西方國家,但他的對外政策仍然導致美蘇核對抗,他是冷戰期間的蘇聯主要領導人;第二次柏林危機、古巴導彈危機等事件的主要策劃者。

赫魯曉夫主張東西方緩和,以避免核戰爭。對外主張「三和路線」,即和平共處、和平競爭、和平過渡。曾訪問過中國並對毛主席發起的所謂人民公社運動和大干快上運到發生過爭論,戲稱「蘇聯的共產主義是吃馬鈴薯燒牛肉,中國的共產主義是喝大鍋清水湯」。特殊時期時稱其為「現代修正主義」。在赫魯曉夫時期,中蘇分歧越來越大,導致中蘇關系惡化。最終,赫魯曉夫撤走了在中國的所有專家。並且,在中國研制原子彈時,赫魯曉夫領導的蘇聯與美國等國反對中國研制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