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混混章節)(2 / 2)

曾澤生,一九零二年十月生於雲南省永善縣大興鎮。一九二二年十二月考入雲南唐繼堯開辦的建國機關槍軍士隊。畢業後入雲南講武堂學習。一九二五年入黃埔軍校任第三期區隊長,一九二七年一月入黃埔軍校高級班學習。一九二九年一月應國民黨雲南省〖主〗席龍雲之邀回滇,在昆明開辦軍官候補生隊,任副隊長。後任滇軍第九十八師軍士隊隊長,第三旅六團營長、第五團副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一八四師團長,隨軍開赴抗日前線,一九三八年率部參加了台兒庄會戰。一九三九年起任第一八四師副師長、師長,第六十軍軍長。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曾率部到越南受降。一九四六年率第六十軍赴東北,先後任國民黨東北第四「綏靖」區副司令、吉林守備司令、第一兵團副司令,並兼六十軍軍長。一九四八年十月率第六十軍於長春起義,所部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任軍長。後率部參加解放鄂西、進軍西南作戰。一九四九年參加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一九五零年三月任中南軍政治委員員會委員。同年十月參加抗美援朝,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五十軍軍長率部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一九五四年回國後繼任第五十軍軍長。

一九四八年遼沈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圍困長春。國民黨第六十軍軍長曾澤生在「突圍無望,固守待殲」之際,於十月十七日毅然宣布起義率部退出長春,待命改編,並引導解放軍進入其東城守備區。曾澤生的起義,使國民黨殘留守軍陷入混亂,紛紛投降,長春在兵不血刃下宣告解放。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日,中共〖中〗央軍委授予原國民黨第六十軍這支起義部隊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的番號,並任命曾澤生為軍長徐文烈任政治委員。其原屬第一八二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一四八師,由白肇學任師長。原屬暫編第二十一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一四九師,由隴耀任師長。原屬暫編第五十二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一五零師由李佐任師長。全軍共兩萬三千人,歸第四野戰軍建制。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曾澤生認為,這是一名軍人報效國家、捍衛民族尊嚴的關鍵時刻。他激憤地說:「暴日侵略土地,殘殺人民,處國難當頭時期,抗日戰爭為當前第一件大事不容畏縮與退讓,毀家捐軀,亦在所不辭,豈能坐視國土被踐踏,同胞被殘殺。

」同年九月曾澤生被任命為第六十軍一八四師一零八五團團長。

十月初,隨全軍奔赴抗日前線。一九三八年四月初,第六十軍奉命增援徐州。在堅守台兒庄的戰斗中,將士們以步槍、機槍打,用手榴彈炸,最後與敵人展開白刃戰工事隨毀隨修,第一道防線被突破,退到第二道防線繼續抗擊擊潰日軍後又舉行反攻,把失去的一線陣地再奪回來。正是滇軍英勇頑強、前赴後繼的浴血奮戰不僅使敵軍損失慘重無法突破禹王山、台兒庄防線,而且讓日軍在這種堅決的抵抗面前覺得膽寒。

〖日〗本報紙曾報道:自「九一八」與華軍開戰以來遇到滇軍猛烈沖鋒,實為罕見。之後,曾澤生率部參加武漢保衛戰、崇陽之戰,參加了南昌會戰、長沙會戰。一九四零年九月,日軍進占越南河內、老街、

諒山各地,並圍繞雲南南部部署兵力。為阻止日軍的進犯,第六十軍移防滇南河口、個舊、建水、蒙自和屏邊一帶。一九四一年,曾澤生任第一八四師副師長,一九四二年升任第一八二師師長,一九四三年任第一八四師師長。一九四五年七月起,為配合滇西遠征軍的反攻,曾澤生在固守陣地的同時,根據上級指示,多次派部隊向越南北部的日軍開展牽制性進攻,並光復了越南境內的勐烘、壩灑、沙壩等地。罷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經過八年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於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九月,曾澤生隨盧漢率部入越南受降。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滇軍在越南進行整編。曾澤生升任第六十軍中將軍長,轄一八二、一八四和暫二十一師。一九四六年四月,第六十軍被調往東北。在東北,曾澤生先後擔任第六十軍軍長、吉林守備司令、第一兵團副司令等職。蔣介石集團對滇軍既想使用又不信任,第六十軍到東北後,被分割使用,分散配置,三個師分散各地,不能相互照應,且不歸曾澤生管。曾澤生只能指揮軍直屬分隊和工兵營一個連。成了「空軍」司令。曾澤生及許多中下級軍官對把滇軍作為蔣介石嫡系部隊護衛的做法,既憤恨和不滿,又為第六十軍的前途擔憂。

五月二十五日,第六十軍到東北不到一個月,布防於鞍山的第一八四師五五一團就被東北〖民〗主聯軍殲滅。五月三十日第一八四師在身陷包圍、援軍不至的形勢下,經中共長期的工作,在黨和人民的召喚下,師長潘朔端率領師直屬部隊及五五二團在海城起義,並通電全國。第一八四師的起義「震撼了整個蔣軍」也給曾澤生以沖擊。他曾率領第一八四師參加抗日戰爭,而這支部隊卻在海城起義,這使他對國民黨嫡系部隊那種盛氣凌人和見死不救的態度非常氣憤,對蔣介石陰謀在內戰中消滅異己的方針感到切膚之痛:使他明白了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絕不像國民黨宣傳機構所說的那樣不堪一擊。

一九四六年秋天,曾澤生率第六十軍進駐吉林。一九四七年後,

東北〖民〗主聯軍發動夏季攻勢,第六十軍接連受到打擊。五月,新組建的第一八四師在梅河口被全殲:暫二十一師在撤退途中被〖民〗主聯軍伏擊,全師剩下不到一個團的兵力。經過與〖民〗主聯軍的幾次交手,全軍實力損耗一半。慘痛的損失,如巨鍾敲響,驚醒了迷夢中的曾澤生。

一九四八年三月,六十軍糧彈殆盡,仍未見到增援,而東北人民解放軍(原東北〖民〗主聯軍)卻已兵臨城下。曾澤生率部撤出吉林退往長春。三月十三日,東北人民解放軍攻克戰略要地四平後,即准備殲滅長春之敵,並成立了由肖勁光為司令員、肖華為政委的圍城指揮部,統一指揮圍城戰斗。六月,東北軍區根據〖中〗央和東北局的指示,將直接打下長春的作戰部署改變為以強大軍事力量為後盾的軍事打擊、政治攻勢、經濟封鎖三位一體的久困長圍的斗爭方針,變短時間內大兵團強攻為以小部分主力與獨立師久困長圍,在圍困的同時展開政治攻勢和經濟斗爭,使守軍糧彈俱乏、人心動搖時再攻的方針。

中共〖中〗央為了做好滇軍的爭取工作,從延安和南方局派共產黨員劉浩、陳方等十多個雲南籍共產黨員干部到東北。朱德總司令還以滇軍舊僚的身份,給滇軍將領孫渡、曾澤生等人寫信,以肺腑之言,要他們發揚滇軍護國的光榮傳統,站在人民一邊。東北局和東北軍區十分重視策反滇軍的工作,一九四六年五月在冀熱遼分局成立了一個滇軍工作委員會:一九四七年三月東北局成立了兩個滇軍工作委員會,分別在吉北和吉南開展工作:一九四七年底東北軍區政治部成立前方辦事處,在吉林和長春之間協同解放軍開展對敵政治工作,並直接與第六十軍中的地下黨組織聯系。各主力部隊、各省軍區都對滇軍做了大量政治工作。〖中〗央和解放軍與第六十軍將領有關系的高級將領,包括時任松江省政府副〖主〗席、原滇軍將領張沖和剛起義的原第一八四師師長潘朔端也主動做第六十軍工作。中共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派劉浩以公開身份到吉林做隴耀的工作,繼而影響曾澤生。第六十軍中的共產黨員楊重、趙國璋等人也對曾澤生等人做了不少工作。

經過解放軍各層次、各種形式的工作,眼見士卒凄苦、百姓遭殃,曾澤生在經歷無數的痛楚、無數的自責、無數個不眠之夜的激烈思想斗爭後,在解放戰爭不斷勝利的大勢所趨下,在解放軍的強大壓力下,他終於認識到:「再不能這樣下去了!為全長春十多萬老百姓,為全軍幾萬官兵的前途,必須走反蔣起義、向人民贖罪的路。」他毅然接受〖中〗國共產黨的主張,選擇了反蔣起義。曾澤生下定決心後,於九月二十二日至十月十二日,先後七次與隴耀、白肇學密商,統一思想,進行准備。在討論到起義後雲南及眷屬時,曾澤生認為:「〖革〗命是要發展到雲南的,暫時受些痛苦,以待解放,而且現在蔣介石手忙腳亂,自顧不暇,從情況看,眷屬說不定會遭到危險。但為了〖革〗命,也只有忍痛。

何況〖中〗國目前在蔣管區的家庭,哪個又不是在水深火熱中受苦呢!決定照原定計劃…實施,不計後方一切,等〖革〗命成功時再替受苦受害的人們去算這筆冤債。」解放軍大舉進攻錦州時,曾澤生估計鄭洞國及新七軍的首腦們都在密切關注錦州方面局勢的發展,對第六十軍來說,這是一個起義的好時機。十四日,曾澤生派人攜帶由曾澤生、隴耀、白肇學三人聯名要求同意起義的信,與解放軍圍城部隊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