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混混章節)(2 / 2)

一九二四年九月江浙戰爭結束後,師長張裁揚隨浙督盧永祥去職,第二師師長由周鳳岐擔任。同時,浙江陸軍的師屬炮兵團被抽調集中另編獨立炮兵旅,以原第二師炮兵團團長張國威任旅長,師屬炮兵建制則降格為連,周鳳岐遂任命其連襟郭忤為炮兵連上尉連長。一九二五年三月,兼任江浙軍務督理的孫傳芳又將第二師改稱第三師(師長周鳳岐),郭忤仍任炮兵連連長。同年十月,江浙督辦孫傳芳主動出兵進攻由奉系楊宇霆占據的蘇江,郭忤隨部行動,連克興宜、陽溧、水溧、金陵,並一度攻至州徐。周鳳岐的第三師連戰皆捷繳獲頗豐,便以所獲火炮將炮兵連擴編為炮兵營,郭忤隨之升任少校營長。

一九二六年十月,國民〖革〗命軍北伐入贛,與孫傳芳的部隊全面開戰。此時位於九江的周鳳岐在樊崧甫、郭忤等青年軍官的勸說下逐漸有了投靠羊城政府的想法。十一月七日孫傳芳丟失昌南,周鳳岐由傾向反正而改為決定反正。於是,郭忤與在漢武的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服務的斯勵(周師第六旅旅長斯烈之弟)頻繁聯系,又通過設在州杭的盧香亭部電台台長邱煒與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謀處長棟焯取得聯絡,終於促成周鳳岐於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在江浙州衢宣布反正,所部改稱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周鳳岐任軍長。隨後,部隊在桐廬以原第五旅、第六兩個旅分別改稱第一師、第二師,團以下建制仍維持原狀,郭忤以聯絡起事有功被提為中校炮兵營長。

孫傳芳在得到周鳳岐叛變的消息後,急調孟昭月部平叛。第二十六軍倉促抵抗,結果在富陽進到重創,第二十六軍被迪收縮在州衢以待援軍。一九二七年一月二十九日,周鳳岐在得到友軍第一軍、第十四軍、第十七等軍的增援後,各部協同向孫傳芳發起反攻,郭忤所在的右路軍主攻溪湯。在這次戰斗中,郭忤集中炮營兩個連的火力集中轟炸敵軍陣地,為進攻的步兵打開缺口,一舉擊潰敵軍七個團,為攻占溪湯立下戰功。此後郭忤又隨部先後參加了攻占華金、暨諸等地。二月十九日又在山蕭配合步兵擊潰孫傳芳的衛隊旅。三月二十一日,郭忤隨部進占江松,繼又作為聯絡代表,於二十四日成功促使昔日的上級張國威在州揚率領炮兵旅反正(所部改稱第二十六軍第三師,三天後被孫部第九師師長段承澤派兵包圍繳械),為北伐再立一功。

一九二七年六月,周鳳岐將炮兵營拆散分別編入所屬兩個師,升郭忤為新成立的第七團上校團長,歸軍部直接指揮。同年九月二十九日,軍長周鳳岐因反對蔣中正被迪辭職,部隊由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派參謀處長棟焯接管。棟焯到職後,對二十六軍內部高級軍官大肆更換,郭忤由於在當初聯系二十六軍反正時給棟焯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得以留任原職,但郭畢竟與前任軍長周鳳岐有連襟關系。所以當第二十六軍在十月奉命繼續北伐時,郭忤的第七團卻被留在州揚至應寶地區,擔負地方警備以及後方的聯絡任務。

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五日,第二十六軍所屬部隊重新整編,其中原第一師和第二師分別改稱第六十二師和第六十三師,第七團所屬官兵分別編入這兩個師,郭忤被軍長棟焯提拔為少將參謀長。同年四月,第二十六軍進入山東繼續北伐,郭忤以其思維敏捷、多謀善斷的軍事素質深得棟焯信任。國民政府完成北伐後,第二十六軍在南京被縮編為第六師(師長棟焯),郭忤先是擔任第六師少將參謀長,兩個月後調任第十六旅少將旅長(副旅長施伯衡,第三十一團團長文朝籍,第三十二團團長錢倫體)。一九二九年一月,郭忤隨部移駐滬城。同年八月,第六師由三旅六團制改為兩旅六團制,第十六旅旅部被撤消,郭忤改任第十七旅旅長(第三十一團團長俞濟時、第三十二團團長錢倫體、第三十三團團長樊崧甫)。

在一九二九年這一年中,李宗仁、馮玉祥等實力派光後起兵反蔣,但皆被〖中〗央一一平息。十二月唐生智又起兵反蔣,第六師奉命由皖省調到豫省參戰。行至中途,原二十六軍的軍官大都受到了老長官周鳳岐的策反,新任師長趙觀濤,以及參謀長宋澄、第十七旅旅長郭忤、第十八旅旅長邢震南等都同意在戰場起事。然而當部隊集中到鄆省水廣後,趙觀濤又決定附蔣攻唐。這一決定進到了郭忤的強烈反對,趙便利用職權迪使郭「出國考察」同時也對部隊進行了改組,將親周的軍官調為閑職。

郭忤見事已無法挽回,只得領著趙送給他的兩萬元現金避居滬城。

此後唐生智兵敗下野,周鳳岐到滬城避難,使郭忤重返軍旅的願望也隨之落空,並賦閑達兩年之久。

一九三二年一月,郭忤借慶賀棟誠婚禮的機會,得舊日同僚樊崧甫、棟時驟舉薦,被棟誠任命為第十八軍少將參議。郭忤從此便投入土木系,並逐漸成為棟誠的得力干將。同年十月,棟誠被任命為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何應欽)撫河前敵總指揮,便調郭擔任總部參謀處少將處長。一個月後又命其兼任贛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在福安辦公,維護轄境治安。

一九三三年二月,第十八軍因建制過於龐大,乃抽調所屬第五十二師和第五十九師另組第五軍(軍長羅卓英),棟誠調郭忤擔任該軍中將參謀長。但郭忤還沒到任,第五軍的建制部隊就先後遭到紅軍重創。

待到郭忤到任時,只能看見殘缺不全的敗兵而無所作為。同年六月,棟誠命薛岳另組第五軍,郭忤被調任贛粵閩湘鄆剿匪北路總司令部(總司令顧祝同)第三路軍(總指揮棟誠)中將參謀長兼第十八軍(代軍長羅卓英)參謀長,輔佐棟誠指揮第縱隊、第七縱隊、第十一縱隊三個縱隊投入對紅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此後郭忤一直追隨棟氏左右,他在工作中以「重調查研究,重事實根據:不輕聽匯報,不武斷下結論」的作風逐漸得到了棟的信任。

一九三五年三月一日,郭忤調任位於昌武的陸軍整理處辦公廳中將主任,輔佐處長棟誠整訓鄆、豫、皖、浙、贛等省部隊。同年十月十日,軍事委員會又在昌宜設立委員長行轅,以棟誠兼任行轅參謀長,郭忤兼任行轅辦公廳主任。由於棟誠一面要指揮前線部隊與紅軍作戰,一面又要負責部隊的整訓工作,所以昌宜行轅的大小事務除非特別重要,都由郭忤負責。到了一九三六年一月,軍委會為了方便棟誠行使職權,又將整理處和昌宜行轅並編,改名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轅,郭忤專任行轅辦公廳主任,協助棟誠在昌武南湖集中處理整訓軍隊以及長江上游國防工事的構築工作。此外,郭忤還兼任行轅城防組委員,參與了對漢武周圍江防、陸防的工事構築。

郭忤在協助棟誠時期,其工作能力得到了棟氏的充分肯定。為了培養郭忤的資歷,棟誠又於一九三六年一月舉薦郭兼任第四十六軍(軍長樊崧甫)副軍長,准其不到職,仍在行轅服務。一九三六年六月,棟誠調任晉陝綏寧四省剿匪軍總指揮,郭忤仍任總部參謀長。同年九月,棟誠調任委員長羊城行營(主任何應欽)參謀長,郭忤又隨棟前往羊城,出任行營辦公廳主任。未及兩月,又隨棟誠前往漢武,出任漢武行營(主任何成浚,副主任兼參謀長棟誠)中將副參謀長。十二月,得棟誠全力舉薦,兼任漢武警備司令(參謀長許士奇)。年內,郭忤先於一月被授予四等寶鼎勛章(一月一日)和敘任陸軍少將(一月三十日)。到了同年十月月五日又被晉任為陸軍中將。十一月十二日晉頒三等寶鼎勛章。可以說,郭忤在一九三六年內榮光倍至,一掃往年在浙軍服務的晦氣,這就堅定了他跟隨棟誠繼續發展的決心。

武漢警備司令部成立於一九三零年二月,原為鄆省地方勢力派夏斗寅所掌握。夏氏下台後,警備司令葉蓬仍設法維持現狀,但終被〖中〗央派遺棟繼承接管,到郭忤接任時,警司已設立有參謀、副官、經理、軍法、稽查五個處以及一個辦公廳,還設有船舶、火車、新聞、電報郵件四個檢查所,所轄部隊則有武漢警備旅(旅長沈澄,三千余人)和憲兵第七團(團長王公逡,一千二百余人)。棟誠當了何成浚的副手,以及郭忤接管警備部隊的指揮權,不難看出〖中〗央有以棟誠取代何氏之意。但當事情正進展順利時,卻因為抗日戰爭的爆發而被迪中斷,棟誠被調到滬城指揮部隊與日軍作戰,郭忤奉命留守漢武積極訓練部隊,以備不時之需。一九三七年十月,郭忤又奉命兼任由漢武警備旅擴編的第一八五師師長(參謀長石祖黃,第五四四旅旅長周化南,第五四六旅旅長朱炎揮)和鄂省防空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