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容棱的足下之臣(2 / 2)

法醫狂妃 誰家mm 1158 字 2020-09-02

僅憑巫族的問題,可能還不足以讓老爺子拋下顏面,親自下跪,以求庇護,但算上這兩封信,老人家就沒有選擇了。

這兩封信,不光是付鴻達的。

其中一封是有人寄給付鴻達的,另一封,應當是付鴻達從付鴻晤那里「拿」來的。

落款沒有名字,只留下一個印章。

那印章但凡是大族子弟,沒有一個不認識的,那是皇後的鳳印,通常僅用於深宮之中使用。

但這兩封信,卻是兩封政令狀。

一封,是一年前皇後給付鴻晤的,信中所言,要求青州布政司開城救災,將重州因水患而家破人亡的難民接入青州,再以山道,送往同州安頓,其如下還有要求,要求救助難民數,不得低於五萬,且精壯需得主占六成以上。

另一封信,則是兩個月前,皇宮給付鴻達的,同樣是一封救援信,要求付鴻達配合青州各衙,將安州因山泥坍塌而飽受摧害的災民,以同樣的方法,救入同州,救助人數不得低於三萬,且這回要求,精壯需占八成以上。

賑災救援,這本是利國利民的大善之事,且不說這種政令,皇後她一介女流,有沒有權利頒發,就算她沒有,畢竟是善事,說出來也是美談一樁。

可偏偏,信上標注了救援人數,精壯人數。

這兩條要求,可就耐人尋味了。

柳蔚記得,中國歷史上,也有此類事件,其中就拿五胡十六國時期來說。

五胡十六國期,中原四分五裂,漢人、胡人,亂作一團,將中原之地,攪得是民不聊生。

在那時候,中原的統治者乃司馬氏,司馬氏有十幾個兒子,其中最著名的有八個,八王之亂,便是八位王爺各分中原一角,日日都尋思著將朝堂之上那有名無實的帝王取而代之。

當然,八王互斗,那八個人必然都得有兵,可國家戰亂,百姓衣不果腹,這種情況下,正常征兵顯然是不可行的,那怎么辦呢?就充兵吧,充兵其意,便是將百姓插進兵營隊列,原本只有三萬的正兵,在混雜了七萬精壯百姓後,突然就變成了十萬大軍。

因為大多數是百姓,這些士兵可謂沒有丁點戰斗經驗,但沒關系,死了就拿人命去填,打仗本就是拿命去打的,百姓的命不是命,那是螻蟻。

一些因兵禍而顛沛流離的流民,甚至因為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寧願用自己的命,去換一頓家人可以果腹的干糧,運氣好的打完一場仗沒死,還能升,那便能多吃些干糧,還能讓家里人都吃飽穿暖。

亂世沒有人性,有的只是各憑本事的頭破血流。

皇後這兩封信,點名要精壯流民,還是運往同州,這打的不也是天災的便宜?

將這些顛沛流離的難民收留,並入自己的私營,這些人可就成了她來日的精兵重兵。

不用通過州府衙門利用正常途徑征兵,很好的確保了她身份暴露的危險。

這些背井離鄉,家破人亡的流浪者,都沒有戶籍資料了,說難聽點,死了都沒人知曉,將他們偷偷屯起來,又有誰能知曉?

付鴻晤是青州布政司,布政司管的就是一州的民政、田賦、戶籍。

青州又是京都的門戶,皇後將此事交給付鴻晤來做,簡直再適合不過。

但前提是,付鴻晤既會答應替其屯兵,那必然也說明,他與皇後早有勾結,狼狽為奸。

助一國之後私屯重兵,這無論是朝野還是律法,都不能容忍,一旦揭露,直接就是個滿門抄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