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 意外頻發(2 / 2)

被嘲笑的小伙子名叫李啟含。青島海大的研究生,海洋氣候學專業。來到這里之後他自稱是建立了全球首個台風氣象觀測中心,常常主動去向海邊的漁民兄弟們提供免費的氣象預報服務。

他的預報經常不准,為此沒少挨罵。不過當地老百姓都很純朴,偶爾一兩次他的預報准確時,漁民們也會給他送來新鮮的海魚作為感謝。

在明朝人眼里天氣預報和呼風喚雨似乎沒啥差別,於是本地人很快就直接稱呼這個小伙子為「道長」,後來干脆成為他的外號。

這倒也罷了,最讓噴飯的是:前段日子雨水偏少,竟然真有農民備了三牲六禮來找他求雨,著實讓這個性格靦腆細致地小伙兒哭笑不得。

在出兵之前參謀組曾咨詢過李啟含地意見,當時他回答說根據觀測這段時間雨水應該偏少,沒想到才幾天功夫就給澆了個透心涼……雖然人人都知道這事兒不能怪他,海南島這地方,又是春季,不下雨反倒不正常的。但見了面還是忍不住嘲笑幾句,可憐的老實人李啟含還努力為自己辯解:

「沒有氣象雲圖,沒有歷年的氣候和水文資料,連最基本的觀測工具都不齊全!況且還是濱海地區,我是不可能預測到這種強雷暴雨的!」

「知道,知道……只希望今後幾天別再下雨,我們沒有運氣,但希望也不要有霉氣。」

龐雨笑著安慰可憐的氣象預報員,李啟含地專業在今後肯定能發揮大作用,特別是在航海方面,不過現在,他暫時還只能作為普通勞動力使用——和自己一樣。又辛苦了整整兩天,總算把地面給干燥好,炸葯也都埋下去了,炸葯包全用油布包裹,各個炸點之間也都用包油布地竹管相連,導火索全藏在管子里,應該不會受潮。

望著亂糟糟的施工現場,龐雨禁不住苦笑。盡管林漢龍正帶人偽裝現場:把長著草皮地土塊一片片小心移栽回埋設了炸葯的位置,但折騰了這么長時間,確實正如林漢龍先前所擔心的那樣——無論怎么偽裝,都肯定跟正常自然環境不太一樣。

不過現在這周圍也沒什么「正常」的自然環境了,幾天來為了烤地皮他們把附近的雜樹灌木差不多都砍光了,而且在他們的刻意叮囑下唐健等人在前頭打騷擾戰時也盡量搞破壞,弄些枯樹干點著了擋道,或者干脆在狹窄山谷之地放把野火燒荒之類的事情都沒少做。

這么一路鬧騰下來,想必能給明軍造成某種程度的審美疲勞,讓他們不去注意這里周圍的異樣……

前來進攻的明朝軍隊已經很接近了,根據唐健北緯等人這幾天的描述,對方指揮官現在的精神狀態與一頭發了瘋的野豬頗為類似——不顧一切的領著幾千人大部隊悶頭向前沖。除了輪流調派幾十個敢死隊員拖著重樹干在前頭趟地雷外,他們甚至連前導斥侯都沒派。

也確實沒斥侯可派了——這幾天來沖在前頭的小股騎兵只要稍微離大部隊遠一點就會遭黑槍,就是一兩百人規模的精銳小分隊也很快被莫名其妙擊垮。後面大軍人數雖眾,行軍速度終究不能和少數輕騎相比,有幾次明軍主力甚至都能見短毛背影了,卻見那些短毛騎著一種古怪兩輪小車,一下子就溜沒影了。

所以現在明軍干脆不理會前面那些古怪事物,反正對方不敢跟他們大軍硬碰,就集結足夠的優勢兵力向前沖。無論這些短毛如何故弄玄虛,臨高縣城總是在那兒的,又不會長腿跑掉——游擊戰術?明的將官絕對沒這概念。

所以現在哪怕前面的探路者踩上了地雷,後面大部隊也不會因此而稍作停留,只是很熟練把傷者抬到路邊去,自有後面傷兵營收容——這幾天來傷兵營里已經增添了無數新成員,也不多這一兩個了。

前面則換上一批人繼續拖著木頭開路。按照北緯的形容——「炸啊炸得已經習慣了」。

差不多也是該收的時候了……龐雨這樣盤算著。明軍的魯莽對他們的伏擊計劃毫無疑問是非常有利的,只要不再出什么該死的意外,再有小半天功夫,對方就會一頭撞入這邊精心布置的伏擊圈。

然而該死的墨菲定律總是起作用,意外永遠是無處不在的-差不多到中午的時候,這邊所有人的對講機中突然收到了來自信號中繼站本身的緊急通訊。

「求救!求救!中繼站被明朝人發現了,我們正在逃跑!」

是電子通信專家張安江老師在呼救,對講機中還傳出密集的手槍射擊聲,顯然局勢很不妙。大驚失色的前方唐健和後方龐雨同時派出了支援人員,甚至把悍馬車都給派過去了。

好在雙方的距離足夠接近,即使沒有中繼站也能夠滿足通信要求。有准確的方向指引,悍馬車的高速度又起到大作用,總算在被大批明軍包圍以前把人給救了回來。

然而三人通信小組最終只救回兩個,軍事組成員魏艾文為了掩護張老師撤退而自願留下斷後,這邊逃出來時聽到來路上槍聲已經停止,魏艾文即使沒被當場殺死,也肯定成了俘虜。